第356章 都是卧底马日磾
作者:红落   三国:兴汉最新章节     
    在讨论渐次展开之后,卢植的内心逐渐被一种深深的惊骇所填满。

    他原本笃定地认为,举孝廉一事对于世家公卿而言,那是犹如命脉一般至关重要的存在,它关乎着这些家族的传承延续、无上荣耀,以及在朝堂上盘根错节的影响力。

    这一制度,就像是一座坚固的桥梁,承载着世家子弟通往仕途的希望,维系着家族的繁荣昌盛。

    然而,令他大感意外的是,在这场攸关家族命运的讨论中,众人对于天子逐步废黜孝廉的意图,并未如他所料那般,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情绪。

    就拿马腾、韩遂、朱儁、王匡等人来说,他们并非出身经学世家,与传统的公卿阶层有着泾渭分明的区别。

    他们在朝堂中立足,凭借的是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出色的地方治理能力,或是其他与经学传承无关的途径......

    因此,他们对这件事表现出相对温和的态度,在卢植看来,尚在情理之中。

    毕竟,举孝廉制度的变革,对他们自身利益的冲击,远不如对经学世家那般直接和剧烈。

    但真正让卢植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杨琦、荀彧、孔融、田芬这些典型的公卿经学世家代表。

    他们自幼便沉浸在儒家经学的海洋中,家族的传承与发展和经学紧密交织。

    举孝廉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家族子弟踏入仕途、延续家族辉煌的关键阶梯,是他们荣耀与权力传承的重要保障。

    按常理推断,他们应当是最坚决反对天子这一举措的群体。

    然而,此刻他们却展现出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似乎并没有要与天子激烈对抗的决然之意。

    卢植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他细细琢磨,心中渐渐有了答案。

    或许在这些公卿世家子弟眼中,陛下始终展现出了高瞻远瞩的治国雄才,仿佛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总能将纷繁复杂的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他们看来,陛下对国家大事的把控能力已经深入人心,让他们对朝廷的未来发展怀揣着一种近乎盲目的信心。

    以至于在他们心中,即便面对举孝廉这样的重大变革,他们也坚信陛下自有深谋远虑和妥善安排,无需他们过度忧心和强行干涉。

    再环顾四周,如今也就只有马日磾还坚定不移地站在卢植这一方,与他秉持着相似的观点,对举孝廉制度的废黜忧心忡忡。

    卢植不禁暗自叹息,仔细思量,个中缘由其实也不难理解。

    当下朝廷推行的四科策试,从表面上审视,确实堪称完备,从公平的角度来说几乎让人无从挑剔。

    而且,就当前的局势而言,各大世家的势力逐渐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个世家愿意贸然出头,成为众矢之的。

    因为一旦站出来反对,不仅可能触怒天子,还极有可能引发其他世家的联合围剿。

    即便有他这个司徒站出来吆喝。

    就在这时,在众人你来我往、激烈讨论的氛围中,一直沉默不语、宛如置身事外的廷尉郭鸿忽然微微动了动身子。

    他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终于打破沉默,缓缓开口道:“司徒,我心中倒是有一个想法,只是不知在此时此地,是否应当讲出来。”

    闻声,卢植眼中精芒一闪,目光瞬间凝聚,他深知郭鸿为人稳重,行事谨慎,若非有重要见解,断不会在此时开口。

    当下提高了音量,声音仿若洪钟大吕,在屋内轰然作响:“诸位,暂且停下讨论,且听郭廷尉有何高见!”

    这声音如滚滚雷鸣,在空气中震荡回响,携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的议论声,让每一个人都为之一震。

    说起这颍川郭氏,那可是声名远扬、底蕴深厚的公卿世家。

    自后汉伊始,至今已将近两百年的悠悠岁月,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郭氏家族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坚如磐石,举足轻重。

    尤其是在廷尉这一关键职位上,几乎形成了垄断之势。

    廷尉之职,其重要性堪比美国的大法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廷尉只有一个。

    国家司法的最高执掌者,如同正义的天平,衡量着是非善恶,掌控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耸立于朝堂的权力架构之中,不容小觑。

    只不过,由于廷尉的职责所在,常常需要处理一些错综复杂、棘手难缠且极易得罪人的事务,在旁人眼中,这些都是吃力不讨好的“脏活”。

    也正因如此,郭氏家族在声名上,相较于那些热衷于显山露水的世家,略显低调,不够显赫。

    然而,明眼人都清楚,他们在朝廷中的实际影响力,犹如潜伏于深海的巨兽,一旦浮出水面,必将掀起惊涛骇浪。

    此时,卢植既已发话,众人哪敢不从,刹那间,整个空间安静了下来。

    不安静也不行,卢司徒已经发动了“声若洪钟”的技能......不少人都感觉自己的耳朵仍在嗡嗡作响。

    见众人的目光投向自己,郭鸿却并未急于看向他人,而是神色庄重地将目光投向卢植,眼中饱含着深深的敬意,语气舒缓而沉稳地说道:“我清晰地记得,卢公曾在缑氏山开办学堂,广纳四方学子,精心培育人才。

    门下可谓是人才济济,俊杰辈出,其中,有高诱……”

    说到此处,他的话语微微一顿,目光温和地看向高诱,那眼神中满是赞许与认可。

    高诱见状,赶忙躬身行礼,他的动作恭谨而谦逊,口中连称“不敢当”,脸上浮现出惶恐之色,尽显对郭鸿的敬重。

    郭鸿微微点头,眼中的赞许之色更浓,接着说道:“还有刘备、公孙瓒等,这些人无一不是国家的忠臣,是我大汉的中流砥柱!”

    他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点头,脸上满是感慨之色,“如今天下局势纷扰,唯有卢公以及你门下的弟子,能够坚守忠义之道,不为外界的利益诱惑所动,不被权势的光环所迷惑。

    从他们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孝廉的重要性啊!”

    他的声音虽然平稳,却如同重锤一般,一下一下地敲在众人的心间,让每一个人都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仿佛在这一瞬间,大家对孝廉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所以,我建议,经过四科策试后,在等待官员分配的过程中。

    由卢公等大儒,给他们授课,教导他们国家大政,以及孝廉忠义。只有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外派为官员。”

    郭鸿话音刚落,现场顿时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

    卢植心中则是一声长叹,原来天子说另有其人配合他,原来居然是郭鸿。

    他还以为是蔡邕呢,谁知道郭鸿居然也是天子近臣。

    这件事情,又有谁知道,本就是他和天子唱的双簧,目的是试探,也是推行策试加培养......举目看去,只有马日磾一人还在毂中而不自知。

    如果刘辩在这里的话,可能都得可怜马日磾,原本以为大家都一起的呢,谁知道,对不起我是卧底,对不起,我也是卧底。

    到了最后,只剩下,马翁叔一脸懵逼......

    与此同时,众人在大脑飞速运转,思考出一些东西后,已经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太仆杨琦微微皱眉,片刻后率先开口大声道:“郭廷尉此计,看似精妙,然实施起来恐有困难。

    四科策试之后,学子们来自五湖四海,人数众多,若要卢公等一一授课,耗时良久,且如何安排课程、策试标准,都是亟待解决之难题。”

    执金吾马腾却大声说道:“某觉得这主意不错!

    若这些官员都能像卢公弟子那般忠义,何愁我大汉不安定?

    些许困难,想办法克服便是,朝廷里那么多的大夫,可都是有文化的人。”

    马腾的声音如洪钟,带着武将的豪爽与果断。

    闻言,韩遂不由得瞥了马腾一眼,暗想我怎么和这样煞笔的人结拜为兄弟......

    事情到了这一步,其实大家的意思,韩遂都听明白了。

    孝廉其实只是个由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官员的推荐权力,原本这个权力在经学和公卿世家手中,现在天子改为策试,就相当于把这个权力收走了。

    卢植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是想把这个权力拿回来。

    郭鸿的建议就是,四科策试这个普选,天子要拿走就拿走吧,现在不好正面刚。

    但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和再一次考核,把权力再拿回来一部分。

    不过显然,这次的权力,将会集中在更少数人手中,相当于把州郡选拔官员的权力,分给了卢植等这样绝对的经学大佬。

    现在杨家虽然俊杰多,但在核心的位置,却比不上卢家和马日磾等人,所以这个方法,对他来说,有点好处,并不大。

    相比较而言,对卢植、马日磾等天子倚重的人作用大。

    说句难听话,这些考核合格的人,算不算是卢植的学生?

    这份师生情谊在,那朝堂之上,卢植的势力就会大大增加。

    现在马日磾紧紧跟随在卢植的身后,而且其本身也是三辅首屈一指的经学大家,自然也会分润不少的好处。

    大家都倒霉可以,但现在此消彼长,我就不乐意了,所以杨琦不同意这个办法。

    这事情,从始至终,和马腾有什么关系,你在这里激动什么。

    这时候,司空马日磾手抚胡须,缓缓点头道:“此建议有其可取之处,可加强官员对国家大政和道德的理解。

    不过,还需考虑各方利益平衡,莫要让此成为某些势力排除异己之手段。”

    韩遂眼前一亮,暗想好吧,马腾是把自己当成马日磾的族人了,也不算煞笔......

    马日磾这话,其实也很明白,他一眼就看到了好处,所以同意。

    但说考虑各方平衡,意思就是我同意可以,卢植你别太过分就行,得分我三瓜两枣。

    想到此处,将作大匠韩遂忽然又想到了什么,顿时目光闪烁,也开始发表意见道:“这或许会增加朝廷的开支,授课需要场地、教具等资源,而且大儒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需要仔细斟酌。”

    说话的同时还看向大司农朱儁,意思你可要给我拨款了,我要选场地搞项目啦。

    营造这一块,是他韩遂的一亩三分地呀。

    大司农朱儁一愣,暗道不好,没我一点好处不说,还要我出钱,当即开口道:“如今国事艰难,关东的俊杰虽然来了不少,但是赋税这是一石粮食都没有,还是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吧。”

    这个时候,太常赵岐也用拐杖戳了戳地面,道:“说到本事,我赵岐无颜面对大家。

    但是说到孝廉忠义,我赵岐自忖不是天下第二,也是第三。”

    这话说的,众人倒是没啥好说的。

    毕竟赵岐为了对抗宦官,可是一家子死了不少人,而且逃走之后,在夹壁里生活了好多年。

    想到这里,众人都看向了唐瑁。

    当初祸害赵岐的,就是京兆尹唐玹和中常侍唐衡,那是唐瑁的大伯和二伯。

    唐瑁:“......”

    他于是扭头看向荀彧,众人一愣,这才想起来,唐衡是荀彧的岳父,于是也看向荀彧。

    荀彧迎着众人的目光,脸上依旧是温和的笑容,却不着痕迹的看了韩遂和马腾一眼。

    众人一愣,随即想起来,后来赵岐回到朝中做官,然后被任命为敦煌太守。

    但去上任的时候遇到叛军边章、韩遂,好不容易脱身,又遇到乱兵马腾......于是脱光衣服假装自杀,躲在草丛里熬了十二天没吃饭......

    韩遂被众人看的尴尬,马腾则是一脸懵懂,你们看我做什么,那么多乱兵,你们怎么知道是我的!

    “赵公之忠义和孝廉,天下无二,天下无二!”被这样一直看着也不是,于是韩遂大声说道。

    这话一说,众人也都纷纷点头。

    这话一说,众人也都纷纷点头。

    是啊,光着身子躲在草丛里十二天,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信念。

    更何况当时赵岐都已年近八十高龄,这样的年龄,本该是安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可他却在生死边缘挣扎,只为了能继续为朝廷效力。

    “赵公不但忠义天下无双,经学造诣,更是高深莫测。

    其对经典的理解,犹如庖丁解牛,每一处解读都精准无误,发人深省。

    他所着之文章,文采斐然,字里行间尽显大儒风范,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经学之天空。”韩遂干脆加大恭维的量。

    毕竟,现在马腾抱上了马日磾的大腿,他韩遂也要找一条大腿抱抱。

    这话说的也没毛病,赵岐着有《孟子章句》14卷、《三辅决录》7卷,广为流传。

    另外还有《厄屯歌》、《蓝赋》、《与友书》、《三辅决录序》、《孟子题辞》、《孟子篇叙》等文章。

    “没错,赵公的文章,无论是论述治国之道,还是阐述人伦之理,都深入浅出,让我等受益匪浅。

    尤其是在教导我等,即便在困境之中,也要坚持。”

    卢植也点点头,深有所感的说道。

    如此一来,众人纷纷开口,你一言我一语地恭维起赵岐来。

    有的称赞他对经学的独特见解,有的赞扬他文章的优美与深刻,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仿佛赵岐所经历的苦难,在他的才华与品德面前,都成为了铸就他伟大形象的基石,让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愈发崇高。

    如此一来,马日磾的脸色就有些不太好看......毕竟这个亲戚,可是最喜欢怼他的。

    见状,马腾也站起来,大声说道:“赵公一生,为我大汉之楷模。

    其孝廉忠义,是吾等学习之榜样;其经学文章,是我大汉之瑰宝。

    愿赵公福寿安康,继续为我大汉指引方向。”

    闻声,不少人顿时咳嗽起来,尤其赵岐,差点岔气,老子我还没死呢......

    不过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赵岐也就昂然开口道:“老夫年纪大了,政事上面精力不足。

    但说到教导弟子,老夫当仁不让,这个孝廉忠义的课程一开,必须要有老夫一席之地!”

    众人:“......”

    人老精此言诚不我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