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被惦记上的柳源
作者:塞外闲人一枚   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最新章节     
    抛开五大王府,剩下的就是公爵府和侯爵府了。其实相比于朝中的那些权臣,那些没有掌握实权的公爵和侯爵们,实在是引不起鹿灵太大的兴趣。
    说到底,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到新君继位,如何对待前朝勋贵,都是一个未知数呢。将阖府上下的未来,全都压在一个未知数上,绝非智者所为。
    排除掉一切错误选项后,鹿灵将目光,瞄向了一个胜率高于七成的选项……柳相府;确切的来说,应该是柳相府的二公子,京城第一纨绔,柳源。
    首先,从家世上来看,柳源的亲爹是当朝首辅,右相柳毅。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权臣之首。柳源的亲妈是冀州赵氏嫡女,当朝皇帝陈伽罗的表妹加大姨子。
    柳源的亲哥哥是太子卫戍统领,未来新君的股肱之臣。新君首辅大臣的第一人选,未来的宰相。
    柳源的亲姐姐是太子正妃,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当朝国母。
    柳源的亲弟弟如今也在皇家官学中崭露头角,有着‘天才’的美誉。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家中的关系,未来定然也会有着一番大成就。
    这样的家世,别说放眼本朝了;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家世背景。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宁远侯府如果真的能抱上柳相府这根金大腿,那无异于给宁远侯府求来了一块免死金牌。如果能够等到陈伽罗驾崩,太子陈环顺利登基,那么柳源就是堂堂国舅爷,他们宁远侯府也就可以自称皇亲国戚了。
    到那时,只要中元帝国不灭亡,他们宁远侯府就会富贵荣华长存。
    其次,从名声上来看,柳源靠着乐善好施,宽怀大度的性子,在民间积累了不少声望。就连他那京城第一纨绔的名头,都是褒大于贬的。
    京城中,不管官家大小姐,还是民间小娘子,都将柳源看做是理想的另一半。就连青楼勾栏里的清官人和娼妓,都以能嫁柳源为荣。
    这种名声,在柳源家世背景的衬托之下,或许有那么一点点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这些民间声望,恰恰就是宁远侯府梦寐以求的。
    前面就说过了,宁远侯府的名声已经烂到不能再烂了。如果没有一个外力,帮助他们从那个泥潭中走出来。一旦新君登基,很有可能会拿他们开刀,为新君在民间积累声望。
    倘若能够通过联姻,将柳源变成他们宁远侯府的自己人,然后借助着柳源在民间的声望,让百姓们逐步对他们进行改观。等到新君登基的时候,他们或许还有机会躲过被当成儆猴之鸡的命运。
    最后,就是在鹿灵眼里,鹿莲儿是完全配得上柳源这个风流才子的。
    没错,柳源在民间是有些声望,可是,那些声望在真正的当权者眼里,在那些勋贵眼里,根本就一文不值。
    那些泥腿子的崇拜,娘们儿的敬仰,对于仕途升迁,没有一毛钱作用。
    相反,柳源的风流之名,甚至成为了他入仕的牵绊,成为了他位极人臣的拦路虎。
    很多自诩清流的大臣们,哪怕是他们的名声早就在民间变得人厌狗嫌了,也不影响他们看不上柳源,不屑与柳源相提并论的。
    纨绔,原本只是代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纨绔本来就是一个相对中性的词汇,没有确切的褒贬之意。完全是看被褒贬之人的品行到底如何。
    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刻意引导,‘纨绔子弟’这个词,就被直接赋予了贬低之意。代指那些家世显赫,又不学无术的富家公子,于‘膏粱子弟’和‘花花公子’同意。
    即便柳源那京城第一纨绔的名头,是褒大于贬的,是带有赞誉之意的。但是,谁会有兴趣,去了解事情背后的真相呢?
    就像前世网络上的那些无脑喷子,他们只愿意相信他们自己想相信的事情,对于探索事情的真相,他们是连样子都不愿意做一下的。
    就一句‘真相不明,不予置评。’都能被那些喷子们冠以水军和网奴之名。
    那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了解真相那么简单的一个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在这样一个信息相对闭塞,情报流通并不流畅的时代,你寄希望于人们理性的判断,那不是异想天开吗?
    所以,哪怕柳源确实有贤名在外,才名广博,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那也不过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罢了。
    柳相府三公子,柳源的亲弟弟柳济,现在还在皇家官学读书,民间对其知之甚少。但是,偶尔的,人们会听到一些传言,说柳济如何如何天才,如何如何了得,那些个大儒们如何如何看重。
    故而,柳济虽然没有以任何形式向外展示过的他的文成武就,但是贤名早就已经广播中元城了。
    反观柳源呢?柳源在青楼酒肆里写的诗,在民间广为传播,甚至有不少人专门花钱收集柳源作的诗,然后将柳源的诗摘抄成一个诗集小心收藏,互相传阅。
    就连岱岳草庐的庐主孔丘,也曾亲口称赞过柳源的诗才,并为一本专门摘抄柳源的诗集批注为‘花间诗集’。柳源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花间诗派的鼻祖,很有机会名垂千古。
    可即便如此,就因为柳源写那些诗的时候,是在青楼里,是写给那些清官人,窑姐儿们的。所以,也就受到了那些清流文士们的贬低和嘲讽,甚至有人将此作为了攻击柳毅的证据。
    简直是可笑至极。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主流相声演员和非主流相声演员之分了……)
    柳源,柳济……一个贤名在外,身名广博,结果呢,谁都不知道他有什么能耐。一个花名在外,褒贬不一,结果呢,诗词传天下,就连文圣孔师之后都赞不绝口。
    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天底下最最滑稽的一场闹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