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三法司之分工
作者:歪嘴椒   奋斗在开元盛世最新章节     
    之所以说大理寺侵占了刑部的一部分职责,这就要提到大理寺的另外一个职能了。

    复核京城范围内杖刑以上的案件。

    说这个,就得从京城,包括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在大唐的特殊地位说起。

    总所周知,大唐在建构整个官僚体系的时候,基本原则是四个字,强干弱枝。

    强,强在哪里?

    强在关中、中原。

    强在京、都周边。

    强在西京长安,东都洛阳。

    事实上,在州府一级的行政设置上,只有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与北都太原,设置为府,其他的地方,都叫州。

    不光是名字上有所区别,品级上也是不同,京兆尹、河南府尹、都是四品高官,那都是卸任之后,便有能力冲击政事堂的高官了,跟外州刺史所谓的“从三品”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那么问题就来了,四品衙门的案件,交给你刑部这样同样四品的尚书省六部审核,还合适吗?

    答案是,不合适了。

    怎么办?

    大理寺来审核吧。

    大理寺卿乃是朝廷九卿之一,从三品,恰恰比京兆府、河南府高了半格,他来审核,正合适。

    前文说过,刑部的职责是审理全天下杖刑以上的案件,结果到了长安、洛阳,就不得不把这个权力交给大理寺了。

    所以说,大理寺侵占了刑部的一部分职权。

    当然了,很多人在描述这种事情的时候,自然不能直接说你级别不够,不配复核京兆府、河南府,那可就相当于指着刑部的鼻子骂大街了,那肯定不行,所以就换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来描述——

    京、都,乃是大唐首善之地,治安刑罚,尤为重要,故此,请朝廷九卿出面,亲自负责。

    这么一说,是不是就好听多了,反正好听不好听的,刑部也得把这部分权力让给大理寺了。

    除此以外,大理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审理犯官。

    以前说过,大唐社会,阶级分明,普通老百姓和一般人家的部曲、奴婢,在律法上同罪不同罚,就是因为身份的不同。

    到了官员这里,身份又比老百姓高了一层。

    怎么办?

    除了同罪不同罚之外,还要在审理机构上动动脑筋,以此来彰显官员身份的不同。

    而这个具体负责审理官员的机构,就是大理寺了。

    还是那句话,朝廷九卿亲自出面,算是对得起你官员的身份了吧?

    事实上,大唐的官员犯了罪,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上级官员做初步的审理,具体定罪,全都得送到大理寺这里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理寺好像又比刑部高了半格……

    为啥?

    因为刑部的人员,也都是官员,如果犯罪,同样要到大理寺受审。

    回到大理寺的职责上来说,要复核刑部流刑以上的案件,要审理京都首善之地的案件,要审理、定罪一众犯事的官员,职责不可谓不重。

    事实上,大理寺其实在大唐的司法体系之中,肩负这相当重要的作用。

    别的不说,就说三堂会审吧。

    地点,一般情况下,都在大理寺,这个好理解,能够动用三堂会审的案件,都是举国闻名的大案、要案,能够造成这种影响的,都是官员犯事,那么官员犯事了,按照三法司的分野,自然是由大理寺出面主审。

    主导三堂会审的,也是大理寺。

    事实上,这就要看大唐三法司的分工了。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各司其职。

    刑部,主要工作是取证,人证啊,物证啊,跟这个案件有关的证据、证人,都由刑部来组织齐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案件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了解和确认。

    大理寺,根据刑部提供的各种基础情况,对犯案的官员进行审理,这就是审案、定罪的主体过程。

    御史台,在三司会审之中,基本不参与案件的审理,就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监督一下流程,看看在审理的过程之中,有没有违法违规的操作,说白了,还是大唐要给官员这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一个体面,即便他们已经犯了法,也得在规则,或者说法律宽假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审理,一定要让该官员认罪伏法个心服口服。

    这便是大唐大名鼎鼎的三堂会审。

    简单点说,刑部做好准备工作,大理寺进行审理,御史台进行监督。

    杜九郎进入大理寺,在辛评事的陪同下,过了大门,前往二堂,一路走来,很是意气风发啊。

    自古以来,监督别人干活的人,总是要比亲自干活的人高上一等,大唐的三堂会审也是如此,别看三堂会审的主体是大理寺,但是御史台在三堂会审之中,仿佛也要高大理寺一头一样。

    在杜九郎的心里,如果把大唐三法司做个排序的话,顶头的,肯定是御史台,然后是大理寺,最后才是吃苦受累最多的刑部。

    他今天就是代表御史台来参加三堂会审的,别看他仅仅是一个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还是新晋御史,在整个御史台里面,也不过是一个底层的存在,也就仅仅比吏员、白直啥的身份高一点,但是那又能如何?没听见辛评事说嘛,大理寺少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一群四品官,都等着咱呢!咱不到,他们想开始都不行!

    杜九郎越想越是痛快,想着想着,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不对啊,今天是大唐三法司三堂会审,兵部侍郎张侍郎过来干什么?

    想到这里,依旧迈着御史大夫李尚隐的“龙行虎步”,学着侍御史梁升卿的“面无表情”,运用御史中丞卢奕的“威严言语”,缓缓问道:

    “兵部张侍郎,因何到此?”

    辛评事跟在他身后,心里正骂街呢。

    你这个架子,在大理寺门口摆摆也就行了,都进了大理寺了,还摆给谁看?!大理寺之中除了一众吏员,谁能拿你杜九郎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当回事,就算我这样的大理寺评事,也是正八品下的朝廷命官,虽然比监察御史的正八品上稍稍低了一个品级,却也没相差多少吧,你要是真有能力,我还真得敬重你一番,可是你啥都不是,就会摆出一副这样的架子来,什么故作威严,岂不是徒惹人笑?

    辛评事亦步亦趋地跟在杜九郎身后,看着他迈着四平八稳的官步,恨不得给他一脚,他么你赶紧的行不,一帮子四品官员都等着你呢!

    结果,现在听了杜九郎的问题,还不能不回答。

    没办法,即便辛评事从心里看不上杜九郎,也知道这货是代表御史台出面参加三堂会审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监督程序流程,现在三堂会审还没有开始呢,突然多了一个朝廷四品官员,这算是怎么回事?

    要是不给他解释清楚了,辛评事真怕这货犯二,给大理寺来个扭头就走,到时候话还说不清楚,岂不是更闹心?

    “哦,是这样。

    本次审问的犯官,来自幽州节镇,乃是一名偏将,名曰安禄山。

    具体犯案的事由,是丧军辱国,说白了,就是提兵三万出塞,然后一战皆殁,这才被幽州节帅张守珪扭送洛阳大理寺受审。

    不过呢,这位犯官终究和普通犯官不太一样,军阵之上的事情,我等司法命官了解得并不精深,所以,我家少卿请示了政事堂的众位相公之后,就请了两位官员协理问案。

    其中一位,便是这位兵部的张侍郎了……”

    杜九郎听了,默默点头。

    明白了,这是请张侍郎来做智囊以备咨询喽。

    这个没啥可说的,人家大理寺做的没问题。

    一来,军方将领和普通官员自然不一样,普通官员犯事,不是贪污就是滥用职权,经济问题,居多,就算有点刑事犯罪,也多是因为经济问题引起的。

    就像洛阳粮案,杨玄璬让谢直给怼成那样了,也没说要主动弄死谢直,也是通过各种准备,在通济渠煽动民壮暴-乱,然后通过监察御史杜九郎的金殿弹劾,去打掉谢直身上的官身,随后才是如何想办法弄死他的安排,归根结底,还是杨玄璬在洛阳粮案里面参与得太深了,实在受不了谢三郎通过针对洛阳漕帮的这顿祸祸,想要反击而已。

    这样的案子,落在大理寺手里,简单,顺着经济往来一个劲地查下去就行,先确定洛阳粮案的范围,然后再把煽动叛乱的罪名给杨玄璬套上,该杀就杀,该流放就流放,虽然说起来繁琐,只不过是因为涉案的官员太多,但是就案件本身来说,对大理寺,不难。

    军方将领犯事就不一样了。

    在大唐,军方将领犯事,不是战场上的输赢胜败,就是麾下亲兵杀人越货,基本都是跟人命有关。

    这些案子之中,要是杀人越货的还好说,按照大唐律法直接宣判就行。

    但是涉及到战场之上的胜败,就得需要专业人士来提供参考意见了。

    具体到安禄山的这次兵败,大理寺少卿袁仁敬找来的帮手,就是兵部的张侍郎了,战场上面的事情,总瞒不过大唐兵部吧?

    二来,程序也没有问题。

    而且最让杜九郎满意的,人家找帮手的这个程序也没有问题。

    少卿主持三堂会审,发现了问题,按照规程,传书政事堂,要求请帮手,政事堂同意之后,人家才行文请了兵部张侍郎以备咨询,合理,合法,合规。

    杜九郎虽然摆架子摆得很是过分,但是他也知道,要是想借助这御史台的旗号,在大理寺之中维持着“高人一等”的架子,就得把御史台交代他的任务办好了。

    御史台的任务说得简单,参与三堂会审,但是做起来可就麻烦了,让他来又不是真的让他杜九郎审理安禄山,而且让他代表御史台监督这一场审讯的“合法性”,自然要对程序、流程之类的东西上点心,要不然的话,稍微不留意,程序上有一点疏漏,他这次差事就算是办砸了,现在就以他在大理寺作威作福的德行,他不被人家打出去就算是好的。

    所以,杜九郎对程序这些东西,都特别看重。

    听了张侍郎前来大理寺的前因后果,这才算是长出了一口气,刚要抬脚前行,却突然一顿。

    不对,他不是说两位“帮手”吗?

    “辛评事,既然是少卿通过政事堂的同意,亲自请来的帮手,自然没问题,

    不过……

    一位是兵部张侍郎,另外一位是谁!?”

    辛评事终于忍不下去了。

    有病啊!?现在问个没完!?没告诉你都在等着你吗!?你快走两步,到了二堂,不是什么都明白了?现在问,问个屁!?

    辛评事横了杜九郎一眼,脸色古怪之中带着一丝阴沉,冷哼了一声。

    “另外一位?

    不过就是个正八品的官员,谁还拿他当回事啊!?

    反正也和我家少卿,以及两位侍郎,都在大理寺二堂等着杜御史呢,又何必多问!?”

    说完之后,也不跟着这货了,直接甩开两条大长腿,真奔大理寺二堂而去。

    “你……!?”

    杜九郎万万没有想到,辛评事竟然把他给晾这儿了!

    尤其刚才那句话,什么叫“一个正八品的小官,谁会在意”?这话是几个意思!?难道不知道监察御史也是正八品上的官员吗!?这话的意思,就是我这个监察御史也没人在意呗!?不知道我是代表着御史台来的!?

    杜九郎顿时勃然大怒,有心找辛评事理论,却见辛评事已经转入了大理寺二堂。

    这个时候,杜九郎也顾不上摆什么架子了,都他么被人家指着鼻子骂了,还有个屁架子可摆!?

    连忙快步追了过去,也冲进了二堂。

    一进二堂,杜九郎就顿住了,相对于找辛评事算账,他更注重自己的表现,总不能在大理寺、刑部等其他三法司官员面前,丢了御史台的脸面吧?

    李尚隐大夫是怎么“龙行虎步”来着?

    卢奕中丞是怎么“言语威严”来着?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