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谋夺青州
作者:唐阴山的苏子芳   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最新章节     
    在曹操与刘备之间争斗过程中,无瑕顾及青州,廖化趁机派潘璋带三万兵马,从平原郡高唐港渡过黄河,进入济南国。
    曹操曾经在济南国当过国相,对济南国的发展做过很大贡献,但是后来的青徐黄巾起义转战徐州青州,济南国亦被黄巾军反复肆虐,兵疲力弱,这两年虽有稍微恢复,却在冀州大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国相崔季听闻冀州军到,慌忙收拾细软,带着家眷逃往济北国,投靠曹操。
    潘璋占据济南国后,一面出榜安民,维持稳定,一面又派牛飚(原黄巾军渠帅)带兵十部(约一万人)进攻乐安国。乐安国同样兵力弱小,国相看到是以前黄巾军杀神牛飚,吓得腿软,后又得知牛飚已经投降冀州,现在是冀州大将,遂果断放弃抵抗,出城投降。
    至此,冀州军在青州,控制了除北海之外的所有郡国。
    随后,廖化又上表皇帝刘协,举荐孔融为青州刺史,潘璋为济南国相,牛飚为乐安国相,黄忠为北海国相,程普为东莱郡守。
    在青州刺史人选上,廖化本来有意推荐程昱,但是北海中的孔融却无法安置,综合考虑之下,廖化才决定举荐孔融。因为大汉的官制,郡守属于实权官职,刺史名义上负责监察各郡国,却并非实权官职,所以廖化要得到青州各地的实权,就要把孔融这个国相架空,而推荐孔融任刺史一职,恰好能达到目的。
    曹操固然不愿意廖化控制青州,却也无法——即便不同意,廖化已经实际控制青州,自己也无法再派官员前去。
    实际控制青州后,廖化首先在青州新得的几个郡国,推行冀州的新政,包括军制和政制。
    至此,大生产运动在济南、乐安、北海、东莱四郡轰轰烈烈的展开,廖化又鼓励定居冀州的原青州黄巾军、军属返乡,建设家乡——口号很美好,关键是要有利益(百姓们只认这个)。
    为此,廖化对回迁百姓每户补贴五千钱,并帮助回迁百姓运送物资,还会增加分配的耕地。即便如此,愿意返回青州老家者亦是寥寥无几——玛德住在冀州实在太爽了!赋税不多,生活安定富足,关键是不担心战乱!
    当然也有一些人具有冒险精神,况且有钱补助,青州又是地广人稀,还可以分配大量耕地,进行耕作!关键是这些回迁百姓有一定的政治嗅觉,预感冀州能够继续发展下去,甚至更加长久!
    为提高耕作效率,又往青州输送很多耕牛、耕犁,同时输送大量的山羊,这时间荒地很多,野草繁茂,饲养牛羊非常方便。特别是饲养山羊,几乎只用吃草喝水就可以长胖长肥。
    农闲时间,照例进行民兵的训练和筑路。
    由于经过前几年的黄巾之乱,百姓死伤极多,侥幸存活下来的百万黄巾军,不是前往冀州,就是留在了兖州。民兵人员并不能抽调太多,否则影响正常的生产和建设。
    筑路人员也不充足,筑路进度缓慢。当百姓听说各地筑路时还有工钱,很多老人和妇女也自发参加,这让筑路工作进度加快了很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百姓响应廖化的号召,回到青州参与建设。农田逐渐开垦,村落也日益繁荣。
    廖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他在各州县设立学堂,教导百姓特别是青少年读书识字。同时,他还在青州实行举荐制度,选拔优秀的人才为官,使其为青州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军事方面,廖化整顿青州原有军队,精选有能力者,对于哪些人浮于事又没有能力,却占据高位的士族地主家族子弟,一律裁撤,同时加强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廖化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青州一定会变得越发繁荣昌盛,成为了九州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各郡的发展规划中,廖化特别关注指导东莱郡,因为东莱郡两面环海,面对辽东,而辽东公孙度近年来励精图治,逐渐统一了辽东各族。加上辽东远离中原,中原战乱之时很多人避乱辽东,文如邴原等,武如太史慈等。而公孙度又很注重招贤纳士,选拔人才,发展生产,辽东逐渐成为一个实力强盛的独立王国!
    廖化早在攻占幽州之时,便派遣间谍深入辽东,搜集情报,为以后控制辽东,统一整个幽州做准备。
    廖化在发展东莱的同时,大力发展海军,不但加强了东莱郡的海防,同时又建造了不少战船,增加训练五千水军。
    在经济上,廖化鼓励东莱郡与辽东进行贸易往来,通过互市获取资源,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辽东到东莱郡之间的航道水文信息。他还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希望借此了解辽东的政治动态。
    此外,廖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向东莱郡的学堂投入更多资源,培养一批基础知识扎实的人才,力争找到精通兵法和治国之道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廖化本着广撒网的方式,相信只要撒的网多,一定能捕到大鱼——除非没有大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莱郡逐渐繁荣起来,成为了青州的一道坚固防线,也是冀州水军北上辽东,南下江东的前哨基地。
    而廖化也通过各种手段,成功地掌握了辽东的部分情报,为未来水陆两路出击的战略布局奠定了基础。
    在青州发展的同时,有一件颇为让人无语的事情。
    孔融被廖化举荐为青州刺史后,几乎不理政事——当然各个郡国太守都是廖化的人,他也管理不了,唯独对教育非常用心,看到廖化筹建的各级学院,以及学院教材,竟然主动要求担任青州学院院长!果然是孔家后人,对教育的热爱那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孔融的带动下,不少青州文人也加入到学院之中,使用新式教材,教授学生。当然又出现一件尴尬的事情:这些自诩知识渊博之辈,竟然不认识教材中的很多字——简体字!
    不过解决起来也很方便,一本字典就可以搞定!不得不说这些文人确实不一般,学习知识速度极快,因为很多简体字本来就很简单,对于这些文人雅士而言,自然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青州,这个在东汉末年经济,军事皆不突出的地方,竟然成了一个文化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