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山谷里的茶树
作者:柳鹤云峰   大宋新国公最新章节     
    一家三口终于在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回去了,剩下的就等着春雨给这八块农田来一次洗礼,让草木灰充分的融合在农田里,给土壤增加肥料。
    回到家打开米缸,缸里只有最后一把米了。
    柳鹤对着正在一旁喝水的廖氏说道:“娘,家里米没了,明天让我爹去镇上买点吧。”
    廖氏神色却是一点都不着急,喝完水,放下碗,才慢悠悠的说道:“不需要去镇上买,我们家还有两石米在孙老家里放着,明天让你爹去挑回来吧。”
    宋代的碾米技术可没有后世发达,米粒里会掺杂着一些细小的谷壳,柳鹤一边淘米一边问娘亲道:“为什么放在他们家?”
    孙老就是孙梦琪的爷爷。
    廖氏微笑着说道:“你忘记了?每年种稻子、收稻子我和你爹都去孙家帮忙,这是属于我们的用工费,只是我们家把它换成了粮食,孙家有专门放粮食的仓库,放着不容易坏,所以就放在他们家了。”
    听母亲说完,柳鹤这才想起了一点点的记忆。
    孙家在门前屋后拥有近百亩农田,孙家人少,就孙老爷子和孙女,还有五六个下人住在孙家,孙梦琪父亲和母亲都在镇上的药材店里,每到农忙秋收时,孙家都会在村子里请大家去做工。
    像柳鹤他们这样的赤贫家庭,最喜欢去孙家做工了,期间不仅管饭,还有做工费,孙鼎老爷子不仅是读书人,还是村里的里正,对那些去他家做工的人待遇都很不错,柳鹤爹娘就把做工费换成了粮食。
    孙鼎老爷子还帮柳鹤家交了税赋,一亩地三口人,税赋也就半石粮食,这里的半石粮食是指没有脱壳的稻谷,宋朝的粮食产量不高,一亩农田也就两石半左右,大约就是亩产二百五十斤,跟后世的亩产七八百斤没法比。
    抢种抢收是种水稻的基本状态,更别说一千前的宋朝了,更是要看老天脸色吃饭。天气好稻谷要赶紧抢收回来晒干,天气不好,成熟的稻谷容易烂在田地里。
    农忙的时候大家也会互相帮忙,今年你家的稻子先熟那就先帮你割,我家稻子熟了你再来帮我割。
    如果没有孙家的这份农忙做工,只有一亩地的一家三口是难生存下来的。
    在封建社会里,土地就是一切的生活资料来源,田地多,你才能吃得饱活得好,所以每一次农民起义的口号都是“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土地是每个人生活的根本。
    吃完晚饭后,柳鹤拿出了上午采摘的几片茶叶给父母看,询问他们是否认识茶叶?
    答案很出人意外,不管是柳本良还是廖氏都摇头说不认识?
    柳鹤顿时就傻眼了,这是茶叶,唐朝就开始有人拿来喝了,他们竟然不知道,怪哉!
    后世有个着名的论断:再众所周知的事情,至少还有2亿人不知道。
    更何况,现在是一个没有微博没有网络资讯的时代。
    在这个贫穷的宋朝小乡村里,大部分人一辈子就活在这个村子里,去过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镇上。
    面朝泥土背朝天,一辈子就在这个不到一万平方千米的地方来回折腾。
    茶叶酒水这些东西在古代是很贵的,普通小农民根本就喝不起。
    再者就算你见过茶叶,但是你未必见过茶树上的茶叶。
    就跟大家吃过火龙果一样,很多人都不认识火龙果树。
    虔州靠近福建最着名的茶叶之乡安溪,两个地方不管是地貌还是气候都差不多,宋朝时安溪的茶叶已经成为了贡品,名满天下,虔州缺乏茶叶制作师傅,没有人把山上的茶叶做出去卖。
    想要制作茶叶的话,今天在河边发现的那几株太少了,柳鹤准备明天开始去寻找茶树。
    ……
    早上张明成家里的公鸡打鸣的很准时,柳鹤用杨柳枝刷了牙,便开始每日铁打不动的练功了,练了这么久,虽然没有像电视剧中所表演的那样可以蜻蜓点水,手劈石头。
    但是强身健体还是感觉到了,身体的肌肉更扎实了,手臂感觉更有力量了。
    父母二人已经下地干活了,柳鹤喝完桌子上给他留的那一碗粥,把昨天竹簸箕里的板古藤放在门口,让它继续接受太阳的暴晒,锁好大门,从牛棚里牵出了水牛,开始一边放牛一边寻找茶树。
    茶树喜阳一般不会很高大,喜欢生长在山坡上,这一点柳鹤还是知道的,现在太阳刚出来,那就去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寻找。
    柳鹤跟随太阳一路寻找,一路跟在农田里劳作的大叔大婶们打招呼。
    迎着阳光,闻着青草野花香,看着这千年前的农村劳作美景,柳鹤一阵陶醉。
    沿着河边找了大半天一株都没有发现,柳鹤有点沮丧了,可能希望太大,失望也就越大。
    再往前面走是一个小山谷,山谷位于两座小山中间的缓冲带,路边长了很多野草,山谷靠近小路的那一段长了很多的树叶,抬头向山谷望去有点远看不太清楚。
    有点像小灌木,又有点像茶树,还是走上去看看吧,都到这里了,柳鹤还是有点不甘心。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柳鹤终于爬到了那些小灌木旁边,走过去一看,傻眼了,整个山谷除了底下的粽叶之外,剩下的都是茶树,柳鹤估算了一下大概有五亩左右。
    可能是这些茶树生长的时间太久了,没有人采摘过它们,一棵棵长的很高大,比后世常见的普通茶树大了三倍有余。
    其中有四棵茶树特别高大,分布在这半山腰的中间,最高的将近有四米高,最低的也有三米,迎着太阳生长,风一吹茶树枝左右摆动。
    好似在摇着头,对着柳鹤这个半路打劫的人在说“不”。
    这一片茶树,可能就是那四棵大树的茶籽生根发芽后,长成了这么一大片,没有个十年是长不到这么多的。
    柳鹤神色激动万分,对着茶树左瞧瞧又摸摸,已经在心里呐喊了无数遍:“发财了!我要发财了!终于可以每天吃米饭,不用喝粥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柳鹤爬下了这个小山谷,牵着在山谷下面吃草的牛开心的往家里走,茶树是找到了,接下来就要准备把它们采摘回来,光靠柳鹤一个人是不行的。
    柳鹤只有十岁,大部分的茶树都比他更高,虽然可以采摘到一小部分,但是一个人采摘也太慢了,晚上跟父母商量下,三个人的话就快很多了。
    一边牵着牛,肚子一边饿的“咕咕”叫,柳鹤把水牛放在路边,撸起袖子来到了一条小溪里,小溪里面有很多的泥鳅和小虾,这些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得多抓点回去,虽然现在家里没法炒菜,泥鳅只能煮着吃,但是聊胜于无,好歹泥鳅也是肉呀。
    至于河里面的小虾米,那也不能放过,虽然不大,但至少是河鲜,到时候摘点水芹菜放进去一起煮还是挺不错的。
    摘了几片很大的野生芋头叶子,把在河里抓的泥鳅、小河虾都放在叶子里,怕叶子会破,里里外外包了四张,找了根草藤,打了个结,绑了起来,又摘了一些野菜和几片水芹菜,放在背上的小筐子里,牵着水牛,往家里走。
    现在的泥鳅个头比后世大一点,回到家后柳鹤把泥鳅破开了小肚子,清洗了一下,又切了一点野菜,摘了一点芹菜叶。
    土灶生火后,锅里加入清水,等清水煮开后,先放入洗好的泥鳅,煮十分钟,再放入野菜和芹菜叶,放入一点点盐。
    一碗泥鳅野菜汤就做好了,刚做好的汤很烫,不急着吃,柳鹤又把土灶里面没有燃烧完全的柴火取出来,放在门口泼了一些水上去,刚刚还在冒火星的柴火就变成一个黑木炭。
    把这个黑木炭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晚上生火煮饭的时候还可以继续用。
    虽然山上不缺树木,但砍柴是个体力活,还是要省着点用。
    柳本良夫妇中午是不回来吃饭的,只吃早上跟晚上两顿,家里穷,现在的条件还吃不起三顿饭。
    柳鹤端着泥鳅汤,坐在家门口的凳子上,一边往汤里吹气,一边用筷子夹着泥鳅吃。
    原生态的泥鳅味道很不错,既鲜美又很嫩,没有那么多土腥味。喝了一口汤,突然想到了后世某调味品的一句广告词:“为什么这么鲜!”
    一碗泥鳅野菜汤下肚,柳鹤的小肚子终于有点饱了,吃完饭好好午睡一下,现在还在长身体的时候,要多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