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首诗句是唐代着名诗人白居易所写,讲述的是一个卖炭翁的故事,也是木炭第一次在唐朝绽放其魅力,中华民族冬天烧木炭的习俗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利用木炭来取暖。
为什么想到木炭?因为柳鹤想把后世的生煎包做出来,店里只卖油条、豆浆、包子很容易让人吃腻,如果有个生煎包那就完美了。
生煎包可是纵横江南几百年,也是后世杭州上海最着名的小吃,想要做生煎包就需要生煎锅,宋朝自然是没有生煎锅的,普通的炒锅可不行,生煎锅必须是平底的,宋朝平底锅也是没有的。
柳鹤按照后世平底锅的样子,画了一幅草图,拿给铁匠铺的老板看,要其按照画的图纸制作一个平底锅出来,平底锅的工艺倒是不难,就是中间一块铁板,四周铁板凸起一点就可以了,有了这个平底锅不仅能够做生煎包还可以做煎饺。
除了做一个平底锅之外柳鹤又拿出了一张草图,草图上画着一个铁桶,这其实是后世九十年代家里烧煤的媒桶,上面可以放水壶烧水,也可以放个锅炖汤,里面就是放几块煤进去,当然宋朝是没有煤的,但是有木炭,放木炭进去效果依然不错。
有了木炭桶,上面放一个平底锅,就可以做生煎包煎饺了。宋朝的匠人技术还是很高超的,两天之后柳鹤就看到了已经做好的平底锅和木炭桶。
拿着平底锅柳鹤去找旁边的木匠师傅,要求师傅帮平底锅做一个小盖子,有盖子的话做生煎包的时候速度会更快。
拿着东西回到店里的时候天色已经暗淡了,店里也没什么客人了,杨碧月看着公子拿着这两个奇怪的东西,很好奇上前看了看还是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柳鹤跟她说道:“把店关了,去我家吃饭!”
去公子家吃饭是杨碧月母女最喜欢的事情了,想到又有好吃的,杨碧月自然是高兴,跑着去后厨看着正在搞卫生的娘亲说道:“娘,好了没?公子让我们去他家吃饭!”
彭氏看着杨碧月一脸高兴的说道:“你这孩子,娘马上就好!”
过了一会彭氏也把厨房卫生搞完了,三个人拎着东西朝柳鹤家走去。
到了家中之后柳鹤让彭氏负责生火煮饭,让杨碧月在身旁看着做生煎包,生煎包的做法其实和包子非常像,只是有些小细节上会不一样。
生煎包好吃是因为其内部多汁,里面汤汁越多生煎包就越好吃,生煎包的汤汁可以用猪皮冻添加其风味,柳鹤前一天晚上就把买回来的猪皮切成小块,加入清水和少许盐放在锅中慢火煮了半个小时,放凉之后把猪皮冻盛在大碗中,过了一晚上结成冻了,现在没有冰箱只能凑合着用。
柳鹤先把买的一斤面粉倒入盆中,加入发酵酵母,再加入白糖,加适量水让面粉成面絮状,接着把面絮状的面粉揉成面团,做到盆光、面光、手光,然后盖在一块温水打湿的白布,让其静置发酵半个小时,由于现在是七月份的夏天,天气日面团比较容易醒发。
杨碧月看到这里很奇怪了,这明明是做包子的步骤嘛,公子还说做什么生煎包,杨碧月一脸懵逼。
柳鹤把买好的猪肉,切了一半肥肉一半瘦肉,用刀剁碎,加入一点生姜,继续剁碎成肉沫,肉沫剁好之后加入盐、酱油、搅拌均匀,把早上买回来的香葱切成碎末,和肉沫搅拌在一起,再加入昨晚弄好的猪皮冻继续搅拌,搅拌均匀之后放在一旁备用。
做完馅料面团也发好了,柳鹤拿出醒发后的面团继续揉面,使面团里面的气体排出来,揉了十分钟后把面团揉成棍子状的长条,接下来就是揪剂子,揪了大概五十个剂子,剂子揪好之后就算擀面皮了,拿出一个剂子用手压扁呈圆形,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两边薄的包子皮。
接下来就是把馅料包进包子里,三个人很快就把这五十个小包子包完了,包完之后盖上白布,继续让其醒发一会。
拿出铁匠铺打的木炭桶,让杨碧月从正在煮饭的土灶里面拿出了两根正在燃烧的木材放进了木炭桶里面,又加了一些干燥的小树枝进去燃烧。
柳鹤把之前保存下来的木炭拿了出来放进了木炭桶里面,把洗好的平底锅架在木炭桶上面,随着木炭桶里面温度的上升,平底锅上面的水汽也被烘干一空。
舀了两勺猪油放了进去,柳鹤再一次感叹了宋人工匠的技艺,这个平底锅真的很平,猪油化开了后平底锅每个角落都有猪油,拿出前几天买的芝麻,芝麻宋朝又叫做胡麻,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芝麻价格可不便宜,让杨碧月在每一个小包子上洒了几粒芝麻。
平底铁锅渐渐冒烟了,柳鹤便把洒了芝麻的小包子放了进去,一下子可以放二十个小包子,放入小包子之后盖在木盖子焖了大约一分钟,打开盖子继续翻面,如此反复四面都煎了之后用手放了点水进去平底锅里面,盖上盖在焖了三分钟,焖好之后在把小包子的四面继续翻面煎,直到包子底部成金黄色,平底锅里面的水汽蒸发完。
看着放在两个盘子里,底部金黄色上面芝麻点缀的白色小煎包,杨碧月忍不住咽了下口水,还没吃闻着就这么香了,那吃起来岂不是又是人间美味,煎好一锅之后柳鹤准备下一锅让杨碧月来操作,他在旁边指点下就可以了。
随着柳鹤一声“开吃”三人都忍不住了,杨碧月用筷子夹了一个放进嘴里,咬了一口,顿时大叫的跳了起来,煎包的汤汁烫到了杨碧月的舌头。
柳鹤见状哈哈大笑道:“跟你说了不能咬,谁叫你大力咬的,哈哈,烫到了吧!”
杨碧月白了柳鹤一眼,什么嘛,也不说清楚一点,就说了一句“注意不能咬”,那吃东西不咬还怎么吃,哼!公子一定是故意的,但是舌头好疼呀,怎么办?
“用冷水含在口中就没那么疼了”柳鹤指了指那边的水缸。
彭氏倒是吃得慢,听了公子的嘱咐,没敢大力去咬,只咬开了一个小口,顿时生煎包里面的汤汁流了出来,满香浓郁。
这可比包子好吃几倍,咬了一口包子尖部,浓郁的芝麻香顿时让人欲罢不能,彭氏一连吃了五个才停下来,看来晚上的米饭煮多了。
柳鹤也一连吃了五个,很久没吃到这股熟悉的味道了,不知道是因为很久没吃到了还是因为宋朝的面粉猪肉没有污染更美味,要不是考虑等会还吃饭,柳鹤肯定能一次性吃十个。
杨碧月终于舌头不那么疼了,夹了一口小心翼翼的吃了起来,实在是太美味了,光是里面的汤汁就无与伦比。
跟包子完全是两种味道,里面的肉汁既清香又浓郁,特别是这个芝麻很香,一边按照公子刚刚的方法在煎包子,一边用着拿着一个在嘴上吃,不一会儿手上全是油油的汤汁。
杨碧月把生煎包煎完之后,柳鹤也把菜炒好了,见三个人都吃得半饱了,也就炒了一个青菜,炒了水芹炒猪肉,三个人都没怎么吃米饭,反而又吃了几个生煎包,柳鹤跟杨碧月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包子和生煎包的区别。
两者制作方法类似,不一样的是生煎包的馅料一定要加入猪皮冻才更好吃,包子则不需要;另外生煎包做起来比包子更费时间,很容易煎糊,所以用木炭最好,木炭的燃烧速度比较均衡,包子可以一锅一起蒸制,生煎包不行,需要一个一个翻面生煎。
可以说生煎包最大的成本其实就是人工,还好店里现在有学徒,人手够,生煎包如果里面汤汁少那就不好吃,所以生煎包馅料制作的时候可以放少许水进去,这样的话汤汁更多。
柳鹤询问母女二人对这个生煎包的看法,母女二人都说好吃,做起来其实跟做包子差不多,柳鹤看着杨碧月问道:“碧月,你觉得这个生煎包一个卖什么钱适合?”
“公子,我觉得跟羊肉包子卖一样的价格”杨碧月想到,五文钱一个包子绝对不便宜但也不贵,市场上平均定价。
在柳鹤心里这个生煎包价格一定要贵,既然它最大的成本是人工,那卖便宜了就无法体现人工的价值,而且这个生煎包不像油条包子可以一下子可以出锅很多,每一次出锅都是需要最少十五分钟,否则里面的馅料熟不了。
既然没有办法大批量出锅,想要控制生煎包的品质那就需要控制它的销售量,所以柳鹤打算把生煎包的价格定下来,十文钱一个。
柳鹤刚刚制作的时候也算了下,一个生煎包的成本除去人工的话还不到一文钱,但是制作复杂,而且味道独特,卖高价格更符合生煎包的定位,否则根本就做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