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史思明让道
作者:画凌烟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节     
    “朕要的是你萧家能把这个商社做大,守规矩的做大,其他的,朕不想多干涉。”
    “是!”
    萧恒心中一百个疑惑,还有这种好事?
    果然啊!
    当初那些田给的值得!
    “现在洛阳的粮价稍有下降,但依然是两贯一石,朕想在今年之内把洛阳的粮价降到每石两百文左右,可否做到?”
    “草民一定竭尽全力。”萧恒说道,“按照今年江淮粮食收成,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前线需要多少粮食,朕就不给你下任务了,那些都是兵部和户部的事。”
    这个流程可不能乱。
    所谓的江东粮食总商社,不属于行政体制。
    这里必须得梳理清楚,否则朝廷的行政权与带有盈利性质的商社混在一起,就会出现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局面。
    即便朝廷在江东粮食总商社有股份,但行政官员是肯定无法插手到里面的。
    而对前线粮食的供给,是户部和兵部的责任,是这两个衙门对结果负责。
    至于户部和兵部如何做,可以找民间商人采购,可以找江东粮食总商社采购。
    李倓之所以让萧家来做这个江东粮食总商社,还是想用新的模式高效调配资源,而不是给朝廷行政开新部门。
    从江东到洛阳,到河北,有大量的地方都需要粮食。
    这是巨大的需求。
    当有这些市场需求的时候,江东粮食总商社自然有提供需求的动力了。
    这比一味地用权力来去调动资源,要高效得多。
    “代朕向你父亲问好。”
    “谢圣人,我一定将话带到。”萧恒道,“若没有其他的事,草民先告退。”
    “嗯,在洛阳多待几日,好好了解了解洛阳。”
    “是。”
    说完,萧恒退出含元殿。
    要把这个摊子梳理清楚,目前最重要的显然还是粮食。
    那这与商业和金融有什么联系呢?
    商业的本质是按需求分配,现在许多地方都需要粮食,提振商业,可以提高粮食分配效率。
    当然,这里面肯定还会有很多问题。
    例如商社注册条件一放开,民间很多人注册,必然出现高价倒卖粮食到灾区。
    但不能因为会出现问题,这一步就不往前走。
    只能说走了这一步后,后面还有很多要完善。
    转眼已经到了六月初,都畿道到处都可以看到正在田里收割稻子的农民。
    战争使这片土地满目疮痍,即便到了现在,从武牢关到洛阳的路旁,依然还能遇到一两副骷髅。
    稳定也使这片土地重新恢复生机。
    惊恐和绝望随着黄河滚滚东去,路边也能看到孩童牵着小黄狗,背着小袋麦子兴高采烈回家了。
    自五月洛京颁布商业新政之始,除洛阳外,偃师县出现了两个登记的商社,温县也出现了一个。
    都是民间私人登记的。
    洛阳巨大的粮食缺口,让这两个地方的商人纷纷加入了调运粮食的行列。
    虽说数量微乎其微,但它的确为商业相对封闭的大唐,撕开了一条口子。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它与农业新政先后推出,相互结合,以此来调配各地不均衡的资源配比。
    当然,不仅仅都畿道,广袤的河南道和淮南道也都开始收夏粮。
    准确来说,今年的淮南道的粮食注定会超过河南道。
    至于往日富饶的河北道,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从黄河边上的魏州开始到幽州,南北千里,几乎有一大半的田都荒芜了。
    剩下的一小半,农民辛辛苦苦耕种,勉强维持着生机。
    但也仅限于瀛州以南的各州。
    至于瀛州以北,农民辛辛苦苦收割的麦子,有七成要交上去,成为叛军的军粮。
    更多被安庆绪从洛阳、卫州、相州等地俘虏过去的百姓,甚至因为长途跋涉,在瀛州待了半年,大多病死、累死。
    这些死去的人,被扔到大坑里,一起埋葬。
    因为战争的持续加码,等麦子收割得差不多后,叛军又开始在乡里拉壮丁。
    刚刚忙完农活的人,又被强行征调入伍。
    人们苦不堪言,但激将的叛军很快将抱怨者砍了脑袋,挂在最显眼的地方威慑所有人。
    大量的劳力被征调出来,开始为新一轮的战争做准备。
    六月初五,平州。
    浩浩荡荡的奚族和契丹族骑兵,排成数条长龙,一路朝石城行去。
    一眼望不到尽头。
    午时,奚王李延宠接到了一个消息,前面有人自称是史思明的使者。
    李延宠一听到史思明三个字,立刻暴走起来,他当即下令将史思明的使者剁一千刀。
    一刀都不能少。
    但被他的儿子李萨苏骨拦下来。
    “阿父,何不听听史思明的使者怎么说呢?”
    “史思明是最狡诈的人,他的每一个字都不能相信。”
    “如今我们与契丹联盟,提兵六万,已经入关,史思明又与南面唐军对峙,他翻不起浪,您若想杀他的使者,等听完再杀也不迟。”
    契丹首领李楷落道:“我赞成,先见一见。”
    于是史思明的使者独孤问俗在一众奚族大军的簇拥下,见到了奚王和契丹王。
    “在下是范阳主簿官王伷。”
    王伷显得很坦然,但心中还是很害怕的。
    他是天宝元年进士出身,去年投降叛军。
    这种危险的事情,他是不愿意来的,但实在没办法,他投降了安禄山,后来跟着安庆绪,又跟随李归仁一起从安庆绪那里投降过来。
    人微言轻,就只能他来。
    奚王道:“史思明的人都是骗子,我给你说三句话的机会,我满意了,你就能活着,我不满意,你就准备被剁一千刀吧!”
    立刻有人为奚王翻译。
    王伷背后冒冷汗,但脸上却挂着笑容:“一、史大夫不愿意跟您打仗。二、幽州是边塞之地,很穷,抢不到财物。三、我们愿意让道,让阁下南下沧州,那里有粮食、盐,随便您抢。”
    奚王杀人的话都到嘴边了,连忙打住。
    “沧州很富饶吗?”
    “沧州很富饶,有大量的盐,还有吃不完的粮食,以及许许多多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