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国之柱石
作者:声花落雨   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最新章节     
    经过赵桓调解,一场骚动总算得以平息,其中一人对赵桓道,“对了,方才兄台一番话真如醍醐灌顶,只是还未请教兄台尊姓大名?”
    赵桓露出古怪的神色,“在下姓赵,名桓。”
    “啊,原来是赵兄!”
    那人还未反应过来,好在宋玄叔的一个孙辈轻咳几声道:“不得无礼,这位是监国的吴王殿下!”
    “吴,吴王?”那人被赵桓的身份震惊到,吓得连忙后撤了几步。
    至于方才打人的那位,腿肚子一软没能跑开,只能瘫坐在地上不知所措。
    “哈哈,好了!”赵桓笑了两声,将打人的那位太学生扶起,“到了太学就没有什么吴王了,咱们都是宋老先生的学生,一切都以他老人家为尊!”
    话虽这么说,但明显可见围观的太学生们拘谨了许多。赵桓见状笑道,“罢了,本王给各位说个好消息,明年入秋时,太学还会招收一批士子,如果有亲朋愿意跟着宋老先生研习经学的,这次可莫要再错过了!”
    “真,真的?”周围太学生满脸不可思议。
    太学如今已经打出了自己名声,有像宋玄叔这样的当世大儒坐镇指点迷津,还有各种书籍,都是难得的珍品。而且朝廷还大力支持,入学后不仅赠送文房四宝,还包吃包住。故此太学在大周早已成了士子向往的圣地。
    “那当然,本王可从不打妄语!”赵桓继续道,“这次名额也在两千左右,不过试题不可能像之前那么简单了,先给诸位透个底。”
    “至于有人怀疑这一次的入学考试有舞弊行为,本王可以保证绝无此事!审核标准首先是各位能不能答对,然后是各位的字是否工整,至于是谁监督的,告诉诸位也无妨,是宋老先生的弟子,韩正言。”
    “啊,原来是韩大家!”人群中有人惊呼道。
    韩正言一手好字在整个大周都是数得着的,因此有他来判定字迹好坏这些士子也是心服口服。
    见赵桓十分和善,这些太学生们也放下了拘谨,开始和赵桓攀谈起来。
    “殿下,在下有一事不明。”此时人群中走出一人,他先是对宋玄叔拱手行了一礼,继而向赵桓发问道,“殿下,在下任子文,有事不明!”
    “任子文?”赵桓念着这个名字,忽然恍然大悟笑道,“啊,本王认得你!”
    “殿下认得我?”
    “先不说这些了,你想问的是什么?”
    任子文轻咳两声连忙道,“您说过一旦在太学学业有成后,朝廷会授予官职对吗?做官要研究经学这些我等都知道,但为何还要研习算学,甚至请工匠来为我等授课呢?”
    太学的课程是赵桓亲手设计的,从清晨到晌午这段时间,太学生们会跟在大儒后面研习经文。而过了晌午则会修习算学,甚至赵桓还从工部请来工匠为太学生们授课。
    研习算学还能勉强让这些太学生们接受,但请大字不识几个的工匠来授课可就让这些年轻气盛的士子们不服气了,故此任子文特意有此一问,他的问题其实也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问得好!”赵桓赞许道,“想必这也是大家想问的,既然如此本王就解释解释。”
    “方才也说了,士农工商,皆是国之柱石,彼此之间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分不出个高低来。而本王从工部请来的那名工匠,虽见识不如你们,但却是我大周水利专家,在各地兴修水利,灌溉了不知多少良田,造福了不知多少百姓。”
    闻言,一众人等微微点头,这些太学生生活在水网丰富大江以南,或多或少都知道些水患。
    “但,我们不是做官吗......和水利有什么关系?”有人小声问道。
    “不错,你们是做官不假。倘若本王现在让你去大周某一地担任当地的父母官,可没想到闹了水患,四周道路阻隔,请不来精通水利的工匠,敢问这时你又该如何做呢?”
    “是坐看百姓受灾受苦,等着朝廷援助,还是靠着自己的学识,亲自带领百姓修筑水利,消灭水患?”
    “自,自然是......”
    任子文接过话道,“自然是选第二种,我等做官不为名利,只为造福百姓,若是等到朝廷赈灾,恐怕治下百姓早已死绝了。殿下的意思在下明白了,日后定当用心研习!”
    “不错,本王奉行的主旨便是万事不求人,你能明白这一点就很好!日后,不光有工部的工匠回来授课,本王甚至还会让上过战阵的将校传授排兵布阵,会让积年老吏来教授各位各个衙门的职责,防止被下方胥吏蒙骗,钻了空子祸害百姓!”
    赵桓的一番话引得一众太学生低头沉思,不过赵桓也知道,这些话也就忽悠这些不经世事的年轻人,遇上官场的老油子可是半点用没有。
    不过他的目的是想在太学种下一颗工学的种子,毕竟儒门的圣人之言说得再有道理,没有数理化来的实在啊。要想提升国力,还是得老老实实钻研这些。
    但儒门三纲五常早已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想要开辟一个工学谈何容易,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前行。幸好这时的思想还不似明清时期那般禁锢,赵桓有足够的时间,还有资源来浇灌这颗种子。
    当然赵桓也可以靠着前世学来的强行搓出飞机大炮,但那样无疑是拔苗助长,吃不透原理,这些事物终归是昙花一现,无法延续。
    “当!当!当!”
    一阵钟声让太学生们猛然惊醒,这是他们的上课铃,不知不觉,时间过得飞快。
    一众人等向宋玄叔和赵桓行过礼后匆忙离开了此地,唯有方才提问的任子文没有离去,“你怎么不去上课?”
    “在下之前并未见过吴王殿下,想知道殿下是如何认得我?”
    “啊,简单。其实本该被罢黜的,是本王翻看你的试卷,觉得你字写得还不错,便强行将你留下,故此记得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