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一碗水端平
作者:声花落雨   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最新章节     
    深夜,这个时辰应天大部分人都已经沉沉睡下,然而此时皇宫内城却仍然灯火通明,一众朝廷高官正在暖洋洋的御书房中批改着今天一百五十三名殿试学子的试卷。
    一众上了年纪的老臣都在勤勤恳恳处理政事,赵桓自然不好意思在这个时候退去休息,只能陪着他们在御书房苦熬。
    也不知过了多久,赵桓只觉得昏昏欲睡,眼皮已经止不住地开始打架时,终于韩正言捧着一份份卷宗上前道,“陛下,依老臣之见,这状元之名当授予这位姓祝的学子,此子卷面整洁,答得也是丝毫不差,更难得可贵的是避开了先皇的名讳,这点尤为难得!”
    “是吗?”一听这个赵桓来了精神,拿起这位姓祝的学子的试卷,仔细一看,的确如韩正言所言,字迹工整,答题也是中规中矩,甚至就连这一次赵桓亲自出的考题,算是个填空题,内容出自汉初名士贾谊的《过秦论》。
    其中提到“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而这两个“元”字涉及到赵桓生父赵元宏的名讳,按理当隐去或是用其他字来替代,若是不小心写上了赵元宏的名讳,轻则革去功名,重则论罪下狱,毕竟古人对类似的事还是忌讳莫深,周礼中便有明确记载:先王死日为忌,名为讳。
    而这位姓祝的学子通过巧妙的方法不仅成功答上了题目,还避开的赵元宏的名讳,端的是头脑灵活,因此得到了韩正言等人的一致推选,当为此次殿试的状元。
    “嗯,的确不错......”赵桓点点头表示认可。
    见赵桓点头,马上就有一名老臣站出来道,“陛下,这里还有几份卷子,因未曾避开先帝名讳被老臣特意挑了出了,是该革去他们功名还是论罪下狱,请陛下定夺!”
    闻言赵桓面色一沉,并未说什么而是拿起了这几位因为犯了忌讳而被搁置的卷子,仔细瞧了瞧,除了那部分需要避开的,其他方面并无不妥,甚至策论方面答得比他们举荐的姓祝学子还要好几分,但就是没能避开赵元宏名讳而被丢弃在一旁。
    “唔,朕瞧着这几位学子答得也都不错啊,为何要将他们罢落?朕看有些甚至答得比这份更好!当为此次殿试状元扔不为过!”
    “陛下,他们可是......犯了忌讳啊。”那老臣被赵桓说得莫名其妙,按理说作为赵元宏的继承人,赵桓当主动避开此事以示孝道,但怎么听语气不是这个意思?
    赵桓轻笑了两声道,“朕初登大宝的时候,有人谏言,说朕命中五行属木,名讳中又带了个‘木’字,因此当下诏令,禁绝百姓盗伐树木,列位听听,觉得这个提议合适么?”
    “的确......不太合适。”
    “想要尽孝道有无数办法,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若是想尽孝,何不趁早?”赵桓目光灼灼,盯着御书房内一众朝臣,“再说了,避讳这种事实在太过......荒谬。姓李的人做了皇帝便要禁止天下人捕食鲤鱼,那将来万一有姓米的人做了皇帝,那全天下百姓岂不是要饿死?”
    这种话也就赵桓敢说了,韩正言听罢只是挑了挑眉,他对赵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也是见怪不怪了,倒是方才站出来主动要求革去犯忌讳学子功名的那位朝臣吓了个半死,跪地不断叩首。
    “罢了,朕也就是随口一说,尔等知道朕的的意思就行。”赵桓无奈看看这位磕头虫笑了笑,“既然如此,那这状元之名就便宜这位姓祝的学子,至于榜眼和探花......就由朕来决定吧!”
    “是,陛下圣明!”韩正言第一个出身拜道。
    “嗯,”赵桓点点头算是接受了这个说法,“啊对了,还有一事,朕发觉这次殿试的考生籍贯大多是应天本地或者近郊的人,这是为何,难道蜀地岭南就没有优秀的学子入选么?”
    方才赵桓并没有参与批阅,而是看起了鸿骑卫送来关于这一百五十三位殿试学子的身份背景,这些学子身份倒是没问题都是家世清白的淳朴百姓,只是不知为何都是应天及附近三吴地区的人,赵桓可不想犯了后世地域区别的弊政,因此提前问了出来。
    “额,陛下明鉴。”韩正言见身后朝臣无人敢答话,只好亲自出马道,“这毕竟是我大周第一次举办科举,难免有遗漏之处。像是蜀地,道路险阻,消息往来不易,很多蜀地学子来到应天的时候已经晚了,甚至有的今日才到,早已误了时辰。至于岭南......像是陛下曾经就藩过得邕州,哪里的百姓太过......质朴因此读书人不多。”
    “啊,原来如此。”赵桓点头,岭南地区人口本就不多,读书人也少,算是真正的化外之地倒也情有可原。至于蜀地,他也去过一次,交通不便也是情理之中。
    “如今应天城中还有不少蜀地和其他地方的学子,他们都算是有一技之长,但因为误了时日无法参与最后的会试,因此只能望而兴叹。”韩正言又补充道。
    “既然这样,让礼部和太学商议商议,看看能不能将这些学子收下,可以由朝廷拨付钱粮供他们学习,以待三年后大周第二场科举。”
    “是,老臣马上就命人去办!”
    “将来我大周科举肯定不会局限于应天及三吴,蜀地、岭南的学子亦会参与其中,甚至未来就连关中、关东、河北的读书人亦是如此,因此朕希望你们能一碗水端平,莫要因为出身籍贯而偏袒,诸位可明白了?”
    “谨遵陛下圣谕!”
    “好了,时辰不早了,今晚就先到这儿吧,诸位先回去休息吧。”赵桓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离去,但却仍有一人倔强地留了下来,此人正是一直首相韩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