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独有的文化符号
作者:陈词滥调   他意外捡到彩票,走上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随着热闹的游人共同喧嚣的,还有不断响起的钟声。
    张继在千年前就曾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短短两句写尽了这里的繁华。
    寒山寺有三宝,其中之一便是钟声,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寒山寺都会举行跨年敲钟仪式,钟敲108下,寓意来年烦恼随之消去。
    而如今,随着人们不断增加的虔诚信仰,以及金钱魔力的碰撞,就是在平时,这里的钟声也是从早到晚,不曾停歇。
    敲钟的自然都是游客了,僧人敲钟主要是时间上的一个提醒,如晨钟暮鼓。而游客敲钟则都是祈愿一个健康平安。
    这里的钟楼就是对全部游客开放的,只需要支付一点费用,就能上去敲几下。
    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自然都是跃跃欲试的,毕竟这可是千年古刹。
    秦方他们一行人也不例外。
    李静瑶爷爷兴趣浓郁,尽管游客挺多,还是在一旁耐心的看着。眼看着暂时没人敲了,他就上去付了两百元。
    那人忙说“不用这么多”。
    爷爷笑道:“没事,我们人多,多出来的就算我们的诚意”。
    既是经济阔绰的表现,也体现了香港人对这方面的那份虔诚信仰。
    那人自然是满口笑着随他们敲。
    李静瑶爷爷也没有多敲,就敲了三下,边敲嘴里还边念叨着,大概求的都是福禄寿。
    而且这个也没必要贪多,所谓过犹不及。
    敲完还号召其他人都来敲一下。
    在这里敲钟的人们,一如刚才在宝殿里跪拜时一样,神色肃穆,虔诚无比。
    其他人也都上去敲了三下,有的念念有词,寄托着自己的心愿,有的则静然虔诚,默默的祈愿。
    每个人敲钟声音的大小也是完全不一,像程诺这种精壮小伙,敲响的声音飘出寺庙很远。
    寺庙向来被视为是去病化灾的地方,而这里洪亮的钟声更是有着震慑一切邪祟的力量。晨钟暮鼓,给人的是一种心安,是描绘太平盛世的一幅美好画卷。
    而时至今日,很多人仍是把这个作为寄托自己祈愿的出口。钟声响起,是无灾无难的期盼、是万事亨通的祝福、是益寿延年憧憬。
    在这个美好的时代里,在社会大和谐之下,那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依然在继续。
    苏州被称为江南水乡的代表,密布的河网不仅赋予了各个园林的灵动与雅致,在这个古老的寒山寺里同样也是如此。
    钟楼出来之后,几人来到了放生池。
    这里又名常乐池,水澈透亮,里面锦鲤成群游曳。
    锦鲤被视为吉祥、健康和幸运,向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在这里更甚。
    李静瑶爷爷喂了些饲料,大家都好好观赏了一下这成群锦鲤竞相追逐嬉戏的美好场景。
    在日渐西斜的时候,他们也是来到了寒山寺的标志建筑:普明宝塔。
    宝塔高大雄伟,别说在寺内,就是在周边的许多地方,也是能看到塔尖的。金碧辉煌的塔尖,就如一根硕大的锡杖巍然而立。
    无上清凉、佛光普照、无上菩提几块大匾置于宝塔的各个层级上,贵气逼人。
    他们在这里自然也少不了一份虔诚的祈愿,而后才观赏了起来。
    而宝塔的侧面就是碑廊。
    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这首《枫桥夜泊》成就了寒山寺,所以这首诗也成了碑廊里最耀眼的宠儿。
    文征明、岳飞、康有为等等许多古今名人,他们都有墨迹在这里留下。有的苍劲有力、有的凤舞飞翔、有的则外秀内中,各个风格的书法作品齐聚一堂,共同绘就了这个碑廊丰富多彩的作品。
    据说这里的几块价值不菲的碑石,是当年小鬼子侵华时想方设法想盗走的,所幸没能得逞。同样幸运的还有在六七十年代那十年破四旧的大动乱时期,当时的住持性空大师,为了避免这些碑文被毁,把他们用土埋了起来,并在上面挂上豪迈的时代大字,这才能幸免于难,也才能让大家在今天能一睹这些碑文的风采。
    而在宝塔的东侧,则是号称价值千万的奇石:观音峰。
    观音峰,因“玲珑剔透、琉璃娟秀、籽若观音临驾、慈态善容、风韵万种”而得名。这块胜似观音的灵壁石,高7米,重35吨,有“姑苏之最”之称。
    似乎从张继的那首诗开始,钟就一直是寒山寺里最具代表性的东西,不管是钟声,还是钟鼎本身。
    当年张继听到的那口号称能响彻半个苏州城的唐钟,在一次次的战乱与大火中,早已去向不知。
    至今下落不明的唐钟,康有为在1880年游历寒山寺时却是给出了答案。他在一首七绝中写道‘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在题款中也写到了唐一人钟已为日人取去,说的正是这口唐钟已流入他国。
    而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制作了两口姐妹中,一口悬于日本馆山寺,一口送到寒山寺悬于大雄宝殿内。而他在赠钟铭文中说:“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钟声,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转入我邦,今失所在”。
    这个则是说的他听说了那口唐钟已到他国,到目前也是找不到在哪个角落。
    足以响彻半个苏州城的唐钟下落不明,而明代铸造的那口钟也早已在战乱中销毁。现在悬挂于寒山寺钟楼的,是清朝光绪年间所铸的铜钟了。
    时至今日,寒山寺的两大特色,除了各个时代、各大名家的碑文外,最多的就是摆放着各个时代的钟。
    不止钟楼和各个宝殿内,外面的一些连廊上也是成排的摆放,有的呈光发亮、有的锈迹斑斑。
    一些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很破旧,却仍不失为这里的一个文化符号,这也许就是寒山钟声的因缘感召吧。
    如今,寒山寺每年底祈福的钟声,已经成为惯例,名动大江南北。还打破丛林规矩,增设敲钟的旅游项目,让更多的人敲响法器,为自己或亲人祈福,也许就如寒山和拾得一样,被当成了姻缘神,与人贴近了,才会有度化的因缘吧。
    因一首诗火了一座寺,同时这首诗及诗中所提到的钟声也成了这座寺里特有的文化符号。
    张继这个动荡中的才子当时所听到的钟声,在他笔下流露出来,跨越千年,至今仍在响彻着这座苏州城。
    不朽的诗歌,会一直被传唱,而古老的寒山寺,在这静谧的江南水乡里,抚慰着一份份不安的心。
    在这一声声的钟声之下,是人们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愿,也是对未知未来的憧憬。
    一千多年来,这个寺庙的钟声不曾断绝。
    而苏州这个江南水乡,也一样在继续秉承着自己的灵动与美好。
    有了人们心里的这份信仰,相信这个钟声能一直延续下去。
    直到下一个千年。
    再下一个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