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辑道:“华盛把军队管的太严,西凉军怎么受得了那种苦,他们都有怨言,当然盼望还能重回当日的自由状态。”
“你怎么知道,难道你已经和那四位联系过了?”
“呵呵,我已经探过樊稠的口风,他怨气不小但又无可奈何,我们只要向他们抛出橄榄枝,他们必定会接受。”种辑自信道。
“可是你不要忘了,张济的侄子张绣可是在华盛的军中担任要职的,张济必定不会同意的。”董承及时提醒。
种辑也知道这一点,道:“我们可以联系其他三个人,我想除了张济,其他人必定不甘心。”
“还是小心从事,这样,你再去找他们透露点风声,看他们的心思,如果他们真有这个心思,我们再联合不迟。”
于是种辑起身告辞,再次偷偷联系樊稠。
在席间种辑便畅谈起樊稠当年率领大军威风凛凛的样子,樊稠叹息不已。
他顺势便问樊稠是否还想手握大军,重掌朝政。
樊稠眼神是一动,盯向种辑。
“种校尉,你这是何意?”
种辑道:“如果樊将军有意,我倒是有方略可给樊将军机会。”
张济道:“种校尉请说。”
种辑呵呵一笑道:“事情机密,樊将军需要给我承诺我才能告诉你。”
樊稠道:“我必会守口如瓶。”
种辑笑道:“空口无凭,如樊将军真有诚意,请在此信上签字。”
说着种辑拿出一卷丝绸绢帛来,上面写的有字。
樊稠看去,那是诛杀华盛的誓词,下面是签名,你要是签了名,这就是投名状了,等于是一条线上的蚂蚱,谁也不能跑,只能通力合作。
那绢帛上已经有吴硕、赵彦、种辑的名字了。
樊稠谨慎道:“种校尉,除了我们,还有其他人吗?”
种辑笑道:“当然,只有我们怎么敢行动?实际上河内太守张杨、大将军袁绍都有参与。”
“哦?他们也有参与?”樊稠吃了一惊。
种辑得意道:“当然,张杨眼见华盛权势日盛心中不安,至于袁绍,他深恨华盛夺了他的并州,想要重新夺回来。”
樊稠大为意动,道:“只是华盛势大,我们这些人不足以扳倒他吧?”
种辑又把和董承说的话给樊稠说了一遍,最后道:“机会就在眼前,因此我希望樊将军能联系上李蒙、王方,一同起事,则大事必成!就看三位将军是否能把握的住了。”
樊稠一拍桌子道:“干!我早受够这种鸟气了!”
他毫不犹豫的在誓词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于是种辑让樊稠请李蒙、王方过来商议,李蒙、王方当即同意,并没有费什么口舌。
这边和樊稠等人联络好,种辑便回头转告董承。
二人秘密商议之后,董承找了个时间入皇宫密见汉献帝,诉说除掉华盛的计策。
汉献帝当然想除掉华盛,但是他并不傻,便问道:“董爱卿,我们即便占领长安,扫除了华盛的势力,可是华盛还有十万大军在益州啊,他回来复仇怎么办?”
董承呵呵一笑道:“陛下,蜀道何其难走,我们拿到长安控制权,然后堵塞汉中通往长安的各个道路让他过不来就行了。”
“另外,华盛以及他属下各级官吏的家眷都在长安,我们把他们的家眷控制起来,他们还不是要乖乖的听朝廷的旨意。”
“恐怕到时候一封诏书,就有人砍下华盛的头颅献给陛下请功!”
董承眼中放出仇恨的光芒,他这个卫将军,当朝国舅居然毫无权柄,只是个摆设,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汉献帝点头,如果这样的话,还真是一个好计策,放手一搏也许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如果不行动,那自己就是一只笼中的金丝雀。
董承看汉献帝意动便道:“如果陛下同意,那就需要陛下出一份讨伐国贼的诏书,我们拿了诏书名正言顺,到时起兵,就是守城士兵看了也不敢阻拦我们。”
在那个年代,皇帝威严神圣,普通凡人连反抗的心思都不敢有,如果有皇帝诏书,想必那些普通士兵就算是华盛的手下恐怕也要想想。
但是汉献帝却吓了一跳道:“诏书?什么诏书?”
董承道:“当然是讨伐华盛的诏书啊。”
汉献帝一万个不愿意,诏书可是证据,万一失败,华盛拿着这个诏书质问自己,自己怎么办?他恼怒起来废掉自己也有可能。
如果没诏书,自己只要否认,华盛就没有办法,他总不能对皇帝刑讯逼供吧。
“呃,爱卿,这样不好吧,万一泄露,岂不是让华盛一网打尽?”
“可是没有诏书,我们何以号令群臣?”
“只要你们控制了局面,朕自会出面。”
董承再次叩首道:“陛下,这是千载良机,我们有了诏书才能联合仁人志士,共除国贼。”
汉献帝道:“可是御宝不在我这里,尚书台控制着御宝,我也无法盖章啊。”
董承一愣,这还真给忘了,华盛为了控制皇帝,对玉玺严加看管,尚书台都是华盛的人,这诏书怎么盖章?
董承灵机一动道:“陛下可写下血书,以血签名,我带此血书也可招揽群雄。”
汉献帝想起,自己九岁登基一直被人摆布,从未掌握皇权,这种滋味太窝囊了。
自己也是汉高、光武的子孙,岂能做贪生怕死之辈?
这江山是祖先辛苦打下来的,不能在自己手上丢掉,自己就是冒死也要争它一争。
想到此,汉献帝点了点头道:“董爱卿,我这就写诏书,请爱卿斩杀国贼!”
说罢汉献帝刺破食指,在衣带之上写下除国贼华盛的诏书,并签下自己的名字。
董承接过诏书激动万分,在地上咚咚磕头,血流不止。
汉献帝扶起董承相顾流泪。
董承只告诉汉献帝,不要管他们操作,你只管在宫中静候消息便可,到成功之时出来接受群臣朝拜便可。
汉献帝连连点头。
董承带着衣带诏出宫门回家去了。
董承知道自己的行踪有戏志才监视,但是他总不至于搜身,也不可能听到自己和皇帝的对话,更不可能知道自己带出了诛杀华盛的诏书。
而此时,戏志才也在招待一个客人,董承和种辑要是看到必定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