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方案驳回?
作者:白日才子   王侯世家最新章节     
    蓝春吃完,也去皇宫的文渊阁上班了。
    先在外面将马拴到指定的马桩,自然有人照顾好,接着过了两道安检,才到了文渊阁。
    擦一擦桌子,泡上一杯茶,将书本摊开,接着就开始发呆。
    平时就这样,大事找不到他,小事不用他做,也是无比的悠闲。
    除非……
    “蓝公子,陛下召你。”白知恩来传递消息。
    蓝春无奈起身,问道:“在哪个殿?”
    “武英殿。”蓝春听到后,出了文渊阁一路向西行。
    到了后,让太监通报,才走进了武英殿,朱元璋才吃早饭,示意蓝春先坐到旁边。
    “一起吃点?”朱元璋问。
    蓝春听着格外的熟悉,但他已经吃过了,就拒绝了。
    “臣已经用过早膳,多谢陛下抬爱。”
    接下来就没怎么说话,朱元璋吃饭吧唧嘴,吃的也比较简单。
    朱元璋吃饭很快,吃完随后就有宫人将东西撤下,给端了两杯茶,给蓝春一杯。
    蓝春品了品,不知道是哪个地方贡献的普洱,味道还不错。
    茶杯一放,蓝春就知道要讲话了,自己也不再端着茶杯。
    “你那个剧院,工部看了图纸,认为的确设计的奇妙,可是吧,预算要再加个零了!”朱元璋说道。
    蓝春回话:“臣知道,但臣最近研究出来了一种便宜、结实且维护成本低的建筑材料!”
    朱元璋听不懂,但他知道有这种东西,蓝春的笔记上有写,可是他不相信能比的上传承千年的建筑工艺。
    “什么东西?”朱元璋问。
    “水泥!”蓝春自信的说。
    本来蓝春担心主体架构的钢筋,在洪武年间是满足不了建筑用途的,但蓝春翻阅了近几年的铁的产量。
    洪武元年(1368年),全国产铁总量高达1847.5万市斤,其中三成以上产自湖广。七年,铁总产量有所下降,但也将近905.3万市斤,其中官铁占总额的二分之一。
    甚至因此而铁的产量太多,产能过剩了!后来朱元璋还关闭了一半的官家炼铁厂,对民间的进行收税,以控制产量。
    蓝春觉得用个一百吨建个楼还是可以的,但是现在这主要是工艺问题,要将这生铁炼成熟铁过程有些慢。
    现在制造钢铁用的是百炼锻打法,效率低,成分复杂,造出来的钢铁硬度也不够,能解决这个大问题,也不是问题。
    可以用炒钢法来提升,炒钢的原料是生铁,操作要点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
    在中国古代还独创了在炒铁过程中反复多次锻打的百炼钢工艺,生铁和熟铁按比例配合起来冶炼的灌钢工艺,以及铸铁固态脱碳成钢的工艺;但这些工艺没有发展形成工业规模的生产。
    如今,就是要让这成为工业生产流程。
    “果真?”朱元璋看着蓝春,蓝春心里也没那么多的计算,直接就应了下来。
    “当然。”
    两人约定,待硝酸甘油研发出来,那剧院也要提上议程,就看蓝春所说能不能实现了。
    蓝春出皇宫,便是快马到宝华山实验室,来验证炒钢法能不能让铁的材质更加坚硬。
    当然,靠这些术士还是不够的,又让老毛给工部说,调了几个班组的铁匠来,铁匠还是比较有地位的,这还是冷兵器时代。
    可现在,蓝春才发了愁,还要专门炼铁的场所和设备,比如说高炉,蓝春又遣人去问工部有没有符合的条件,这样就把工程放到工部的地盘上。
    快下班的时候,才回禀了,工部有个专门为皇家打造用件的小炼铁厂,在城外不远处,可以使用。
    蓝春决定明天去看看。
    第二天,有工部员外郎陪同,一同去了那小炼钢厂,因为没什么任务,还是挺悠闲的。
    “总共就百号人,其中铁匠只有二十人,年产量不足一吨熟铁,基本用于宫内和京城。”那员外郎介绍完。
    蓝春点了点头,条件还可以,那就开始吧,蓝春将具体的过程和他说了一遍,他让在场的负责人厂长和工匠去执行。
    一炉才不到百斤,经过热炉加吹碳粉,才将温度升上去,但明显到不了一千四百度,蓝春全程旁观。
    又让铁匠们大量的送氧气,才勉强差不多,蓝春站的地方能感受到热浪。
    如今已经是三伏天了,蓝春被汗打湿了鬓角,但看着里面光着膀子继续送碳粉的铁匠们,蓝春没有走。
    那员外郎和厂长也只能在旁边陪着。
    半个时辰,第一炉的铁水流了出来,铁匠按照蓝春指示开始搅拌,同时继续加温,让里面的杂质和其他成分析出或者燃烧掉。
    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熔炼,再次成铁水,反反复复,才一体成型,成了十来米的钢筋,最后再用植物油进行淬火,增加硬度和耐磨性。
    待彻底冷却下后,才开始试验,古代用的测试法就是用另一个高硬度的刀去劈,通过痕迹来表示硬度。
    这里用的是大明制式军刀,很明显,只能出现一道白痕,十分顺利的成功了!
    蓝春也很高兴,这就代表了以后钢筋混凝土成了土木工程的主旋律,高楼大厦不是梦。
    还有水泥的研发,已经开始了,蓝春设计的剧院将成为大明第一个现代建筑。
    下午,蓝春就让那员外郎带着那根钢筋回工部了,看看能不能运用到其他地方上,或者大规模生产。
    蓝春则回到实验室,亲自开始和水泥,打灰!先把普通混凝土配比给实验出来,再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
    蓝春这几天就什么事也不参与,一心一意的打灰,而那钢筋,很快就引起了工部的判定,如此还真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但并不重要,明朝此时已经居于领先地位,不再需要怎么样改革了,太过于无敌,就有些没了向前的动力。
    在宋朝中国铁产量达到15万吨,而1788年的英国不过7.6万吨而已,宋朝是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几乎2倍。
    所以,技术才真正是工业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