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酷暑的余热还未散去,蓝春吃着冰镇后的西瓜,哼着不知名的曲调。
最近朝野分外的安静,但蓝春知道,平静的湖面下暗潮涌动,多地的边防部队被调动,军事会议更是一个接一个,预计明年正月,兵出东北!
而蓝春则没什么事了,大批学子放假了,他现在只想等着杨士奇的捷报传来,有着楚王朱桢和李景隆俩坐镇,杨士奇要是干不出来业绩,那他愧对首辅之名了。
而他的公主殿下也进入待产期了,他是一步都不敢离开,老丈人放话了,自己宝贝女儿出点差池,就让他进宫当大总管。
前两个月,蓝玉的小妾孔夫人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蓝斌,朱元璋说就算让蓝春进宫,蓝家也不算是绝后了,蓝春还是升官了,你听听这叫什么话?
蓝春的大女儿蓝琪快两岁了,现在正是开口说话的时候,蓝春看着她心都快化了,宝贝女儿乖巧懂事,甚得我心!
“爸爸,爸爸!”蓝琪牙牙学语,咬字还不是多么清晰,她指着一个方向。
“发生什么事了?”蓝春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自己的下属茹瑺正静静地站立在树荫之下等待着。这位年轻人,未来将会成为权力中心的兵部尚书以及备受尊崇的太子少保!
他原本是由地方推举进入国子监学习,凭借着出众的才华在太学担任太子伴读一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东宫储备人才。然而,如此优秀的人才却被蓝春招致麾下,成为其得力助手。
洪武十八年的科举考试诞生了众多杰出人士,他们纷纷踏入朝堂,填补了那些空缺的职位。其中包括后来声名显赫的工部尚书秦逵、刑部尚书赵勉、户部尚书杨靖以及兵部尚书沈溍等人,而这一批人皆与茹瑺同届登科。
不仅如此,就连日后陪伴在朱允炆身旁的齐泰、黄子澄等人,见到蓝春也得恭敬地称呼一声“院长”。因此可以说,蓝春创立大明皇家大学实则是在下一盘影响深远的大棋!
蓝春坐在椅子上,轻轻挥了挥手,示意丫鬟把人叫过来。不一会儿,茹瑺走进房间,他行了个礼,然后恭敬地喊了一声:“老师。”
茹瑺年近三十,但至今仍未踏入官场。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充满惊喜和意外。某天,学校的小院长突然找到他,询问他是否想要“进步”。对于一直渴望有所作为的茹瑺来说,东宫的板凳是坐不住了,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随即被拉入了工部。
在此之前,茹瑺与这位小院长并没有太多接触,但对方竟然如此信任他,毫无条件地将他带入工部,甚至承诺只要好好干,升职并非难事。此刻,茹瑺心中暗自感叹:“什么是贵人?这不就在这坐着嘛!”
“尝尝新培育的西瓜。”夏天,没有西瓜怎么行?不过这种无籽瓜产量太少了,大部分都送进宫去了。
“谢过老师。”说罢,茹瑺挽了挽袖口,拿起了一块来,吃着还真不错,小院长是懂享受的。
“唉,客气了。”听着四年后的兵部尚书叫老师,还真舒坦,他选择茹瑺,主要原因还是他操着湖南口音的腔调。
所谓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湖广地区长大的茹瑺,能更好的对接屯田这个项目,本次来就是做报告的。
如今,新鲜血液注入大明帝国的血脉之中,使得这个新兴的政权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蓝春对这些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人情有独钟,他们充满激情,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他们的到来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为大明帝国改革与进步,才能够让大明帝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蓝春的官职小,可他权力大,在朱元璋的允许下,他可以便宜行事,很多事只要朱标点头就可行,实打实的天子近臣!
蓝春对于这些事情,只管给个大方向,那些细节的把控还是要看他们自己,蓝春只用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好的程度就看下面的努力了。
但是中国自古就是领导责任制,领导者都是要负连带责任的,你的努力和汗水无所谓,只看到结果就够了,因此,蓝春只用顶住压力,其他人放手去干。
转眼秋至。
秋分当天,蓝春拉着女儿蓝琪的手,在庄园里放风筝,秋高气爽时节,风吹的格外舒服。
同时,他在等待战果的汇报,在这几年内,将湖广地区的田地清算,虽然处在长江流域,可一半山地也难耕种,推动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区进入大开发时期,湖荡洲滩被大面积围垦为农田,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提高,加进作物结构多样化。
虽然收获比不上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也能给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次晚稻的收割,将给一年收尾。
“少爷,少爷!第一株稻子寄过来了!”下人们争先恐后的报喜,这是蓝春和杨士奇约定好的信号,完成任务,就给他寄一株成熟的稻谷。
目前,中原粮仓充沛,华北、江淮丰收,鱼米之乡的开发,让粮食产量更上一层楼,今年必定是个丰收年!
还未接过稻子。
“驸马爷!驸马爷!殿下要生了!”朱璎珞身边的丫鬟焦急的来报,蓝春赶忙放下手中的风筝,抱起女儿,带着她向产房而去。
只见众人神色紧张,比起预产期早了,蓝春和女儿在产房外等候,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听到了婴儿的第一次哭声,也宣告着未来的主人到来。
“恭喜驸马爷,是位小公子!”产婆笑着说道。蓝春松了口气,看着襁褓中的孩子,不由感叹:今年确实是个丰收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