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王之心还是崇祯最信任的人之一,崇祯还是不动声色的查看下去 。
过了一会崇祯又看见一封弹劾王之心的奏折,上面说王之心和锦衣卫的骆养性有勾结。骆养性给王之心贿赂了数万,而王之心给骆养性通报消息。
崇祯终于忍不住问向身边的王承恩,
“王伴伴,你觉得王之心这个人怎么样。”
王承恩顿时大惊,皇上怎么问起王之心来了,再加上崇祯的话语不客气。
王承恩便知道有人弹劾了王之心,而且皇帝还起了疑心。王承恩也想起前些天李适说要对付王之心,这速度这么快?
“陛下,王之心公公还是不错的,对陛下忠心耿耿。但是为人大大咧咧的,嘴巴有点管不住。”
王承恩这话看起来说得很平庸,也没有说王之心的坏话,但是这句嘴巴有点管不住,却老大要人命了。
崇祯顿时更加怀疑起来了,但是崇祯还是不动声色的继续批阅奏折。
京营的整顿工作基本完成,也招募了一万新兵,现在整个京营士兵有八万余人。
接下来便是继续招募新兵,淘汰一些京营里面的老油条,地痞流氓之类的拖后腿的人。
这时李适便准备开展京营的大比武活动,旨在选出一批有能力的人加以培养,彻底稳固自己在京营中的地位。
京营的大比武这种事情,李适肯定没有时间亲自组织,便让参将李世经来组织。
参将李世经是京营里面为数不多有点能力,还深得军心的人。李适交给他还是比较放心,至少能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李适只需要在最关键的时候参与便是。
还需要做的便是修缮兵器,加强练兵。
对于修缮兵器,李适知道明朝的武器粗制滥造,质量极差。就以火器为例,炸膛屡见不鲜,士兵们根本不愿意用。
所以李适尽管最近忙的起飞,但还是开始关注武器的制造上来。明朝的兵器制造分由工部和内府监局主管,下辖军器局、兵仗局、火药局等,工匠大约在一万左右。
但是到了现在工匠逃亡严重,已经不足两千余人。
想要整顿军械,就需要一个懂行的人来带头。李适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人薄珏。
薄珏是明末的机械制造家,因仕途不顺,改学天文、数学和机械制造。为巡抚张国维造铜炮,构造先进,装有千里镜。又制造水车、火铳、地雷、地弩等器。
想到薄珏,李适便想到通过巡抚张国维找到这个天才。
李适琢磨了一下张国维,李适记的这人好像是明末的兵部尚书。
便让人一番打探,好家伙,张国维现在正是实权的兵部左侍郎。要不是李适的蝴蝶效应,张国维现在已经是兵部尚书了。
李适顿时大喜,现在自己的阵营正需要这种知兵的人才。
先不管张国维有才没有,但是人家在清兵入关后,宁死不降,以身殉国,就这一点就值得人敬佩。
于是李适当即便前往兵部拜会,这也是李适上任兵部官职以来第一次来到兵部衙门。
李适现在名声大噪,接待的小吏颤颤巍巍,而现任的兵部尚书吴甡也是很热情的接待了李适。
“李大人的到来真是让我们兵部蓬荜生辉啊,真是可喜可贺,要知道这可是李大人第一次回我们兵部衙门。”
李适见吴甡说得如此客气,当即淡淡一笑,
“下官身为兵部侍郎,回到兵部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这不是一直忙于京营的事情,今天终于得空。”
兵部尚书吴甡其实对李适颇有好感,成国公事件李适出了大力,也间接救了吴甡。
后面在黄景昉的提点下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当然吴甡肯定不知道李适是怎么拿他当枪使的。
再加上李适虽然用诈骗的方式搞钱,名声彻底烂大街,但是至少把京营的军饷给捋顺了。
所以在吴甡眼里,李适并不是如大家眼里那种奸臣,而是一个不拘一格的能臣。
“李大人,没事还是多来我们兵部指点一下,现在我们兵部,唉,一言难尽啊。”
李适当然知道兵部是个烂摊子,虽然身为大明掌管兵事的最高权力机构,但是目前兵部的政令如同厕纸,还得时常小心翼翼的恐遭背锅风险。
大明现在战事基本是败多胜少,几个大的军头也是听调不听宣。所以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不好干啊。
李适只好安慰道,
“下官也是对吴大人敬佩万分,现在国事糜烂,兵事更是繁杂。吴大人却还是迎难而上,真是我辈楷模啊。”
“吴大人放心,下官肯定在背后支持你,不会重蹈陈新甲的覆辙。”
吴甡顿时松了一口气,他本来就和李适一党关系匪浅,但是一直没有靠拢。
自从当上了兵部尚书后,吴甡才发现这个位置的艰难,这就需要抱团取暖。虽说不至于投靠李适一党,但是向他们靠拢还是要做的。
不然到时候出事了,朝堂上连一个给你说话的人都没有。
两人当即相视一眼,一切竟在不言中。
“李大人来兵部可是有要事?要是在本官能力范围内,一定帮你搞定。”
李适也不隐瞒,直接说道,
“现在朝廷的武器制造,全是粗制滥造,下官想要严格把控,让士兵们拿到一件放心的武器。“
“但是需要一个这方面的人才来帮我负责。我听说长洲(今苏州)人薄珏,精于此道,便想让他来帮我。”
“又听说薄珏曾经给我们兵部左侍郎张国维大人造过铜炮,便想要通过张大人招揽薄珏。”
“我和张大人又不熟,这不就需要吴大人帮我引荐一下。”
吴甡顿时露出一丝笑意,
“我大明的武备是需要好生整顿一下了,这天下估计也就李大人有这样的能力。”
“我们兵部肯定全力配合李大人的行动,需要人和物尽管开口便是,只要我们兵部有,无不满足。”
“张国维这人还是不错,不是一个庸庸碌碌之辈,勇于用事。我这就将他叫来,你们商议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