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郑家人进京
作者:原来缘尽啊   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最新章节     
    大清的骑兵一靠近城墙,就被大明的火器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多尔衮当即调整战术,拉开骑兵和城墙的距离。明军火器的射程不够,但是大清骑射的距离却够。
    大片箭雨射向城墙,明军开始出现伤亡。
    这时明军开始把小炮抬上城墙,对着远处的建奴骑兵就是一顿狂轰滥炸,效果非常好,建奴的骑兵顿时大乱。
    多尔衮只能一边让骑兵加快移动的速度,一边让扛着短梯的下马骑兵快速逼近城墙。
    这种活靶子,大明的火枪手就很喜欢啦,当即不顾建奴的箭雨,站起身来,向建奴射击。
    看着大清的军队不断倒下,多尔衮也不着急,他知道大明的火器精准度极差,也就能发射几枪,然后就如同烧火棍一样。
    只要等到那个空隙,大清军队翻上城墙,就只能任由大清军队杀戮。
    但是很明显以往的经验这次失效了,明军的火器源源不断的发射而来,虽然没有啥准头,但是架不住数量多啊。
    大清的军队一个个倒下,即使有人翻上城墙,很快也被明军以多欺少给干掉。
    多尔衮当即发现了端倪,这明军的火器有古怪,当即鸣金撤军。
    此战虽然打得热火朝天,但是双方伤亡不过千余人,明军甚至伤亡不到两百人。
    多尔衮知道只要舍得下血本,还是大概率能将明军给干掉的。明军不过是依仗城墙之便,火器犀利而已,一旦近战三个明军都不是一个大清士兵的对手。
    但是现在自己最缺的就是人手,于是多尔衮转头便率领大军撤退。
    时间来到了四月,郑家的船队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终于来到了天津。
    那遮天蔽日的船队让整个天津的官兵,百姓,商人叹为观止,幸好船队上面挂着大明北洋水师的旗帜,不然围观的人不得吓得瑟瑟发抖。
    郑家的船队当即在近海抛下船锚固定,然后乘坐小船上岸,在岸上安营扎寨。
    郑成功和郑鸿逵带着郑家几兄弟乘坐小船进京拜见李大人,顺便接受李大人的教诲。
    到了天津城,此时的天津城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卫所,军事堡垒了。
    天津已经被朝廷改设为府了,现在正在大规模的筑建新城。这是京师的门户,是海上贸易入京的起点,肯定要好好的整饬一番。
    而且经过两个月的高强度施工,京津铁路已经基本成型,现在正在试验通车。
    天津巡抚冯元飏热情的接待了郑成功一行人,很是给郑家人的面子,让郑芝虎等人顿时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在福建的时候,福建巡抚吴之屏总给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骨子里可看不上自己等人。
    冯元飏邀请郑家人乘坐马车前往京师,天津到京师约两百五十里,正常骑马也要两天。但是据冯元飏所言,马车只需要一日便可以进京。
    郑家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什么马车一日便能行走两百里?
    当冯元飏带领郑家人来到现场,郑家人再次倒吸一口凉气,这马车居然跑在铁轨上,这也太稀奇古怪了吧。
    郑成功和郑鸿逵感觉很有面子,这可是李大人发明的。他们两个将郑家人给拐骗过来,肯定要显摆一下,展示一下优越感。
    让郑芝虎,郑芝豹等人感觉和他们一起进京是赚大了的。于是二人当即做出决定坐马车进京。
    郑家一行人也就几人乘坐马车,其余的人都是坐船前往通州,这船上可装载了大量的财货。一是孝敬一下李大人,二便是在京师购置产业。
    郑家一行人坐上马车,随着驾车人一鞭子下去,马车迅速跑了起来。
    郑芝虎顿时惊叫出声,
    “这马车也太平稳了吧,这速度也太快了吧,怪说不得一日便可进京。”
    郑芝豹也惊讶的说道,
    “果然还得是大明的京师,如此犀利的发明,福建那地方没前途。”
    郑家人东瞅瞅西看看,很是认同的点点头。
    郑成功和郑鸿逵两人很是得意的笑出声来,这算什么,等到了京师你们说这话也不迟。
    这铁轨上的马车一个时辰可以跑六十里,每一百里处都有一个车站,方便换马。
    于是郑家人早上出发,大概在路上花了近五个时辰,黄昏的时候便到了京师的城下。
    果然一下马车,郑家人再次倒吸一口凉气,这人可真多啊,摩肩擦踵。
    只见城外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小贩们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待进入京师,街道两旁店肆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城中的建筑巍峨壮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被璀璨的灯火照亮。灯笼高高挂起,点亮了整个城市。河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城市的繁华。
    郑家一行人就像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一样,东瞅瞅西看看,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最后郑家一行人只得说道,
    “和京师相比,福建真的是个乡下地方。”
    当夜郑家人没有贸然前去拜访李适,而是找了一个客栈梳妆打扮休息一夜,第二日才去拜访李适。
    李适得知郑家人今日要来拜访,便专门在家等待。
    郑成功和郑鸿逵带领着郑芝虎郑芝豹两兄弟来到李适的宅院,恭恭敬敬的行礼。
    郑成功率先说道,
    “恭喜老师,入阁担任辅臣。”
    原来科举后,李适就以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
    现在内阁五大辅臣,首辅黄景昉坐镇中央,辅臣吴甡巡视山东,辅臣郑三俊巡视山西,辅臣范景文在黄河一线督师。
    李大人一入内阁,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次辅,首辅黄景昉彻底成了隐形人。
    黄景昉表示老夫根本不贪恋权位,要给年轻人多一点机会。
    只见李适摆摆手,淡淡的说道,
    “对于本官来说,入不入阁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郑鸿逵当即站出来讨好地说道,
    “义父大人权倾朝野,天下莫敢不服,乃是我大明第一臣,如今入阁更是更是彰显义父大人的身份地位。”
    “义父大人云淡风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让儿鸿逵仰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