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三问头身
作者:木子李大湿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最新章节     
    李介宾见状,急忙向孟超凡点头示意,并迅速脱下身上的白大褂,同时嘴里嘟囔着说自己那边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所以得先行离开一步了。
    “师弟啊,以后有时间可一定要多过来坐坐!”孟超凡甚至都来不及起身面对李介宾,只能对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高声呼喊道。
    紧接着,孟超凡便转头对身旁的学生嘱咐道:“别看我这位师弟年轻,他可是国家名中医李老的孙子!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腹中藏有的知识那可是相当渊博啊!只不过今天时机不太凑巧罢了。等下回再遇见他时,你们记得赶紧把他请到咱们这儿来,相信你们肯定会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经验和知识的。”
    孟教授能有今天的地位,可不全是靠的真本事,这一手花花轿子抬人的本事那也是熟练的很。
    听完这话后,周围的一众学生及大夫纷纷表示深感认同,并默默地将此事牢记于心。
    自那日起,每当李介宾在医院里溜达的时候,总会冷不丁地被人拉进诊室去开方。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追根溯源正是源于此处。
    后来更是流传着一句话,中医坐诊并不难,只要开口喊阿宾。
    李介宾根据家人提供的信息,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来到了指定的病区。
    这里对他来说有些陌生,因为要看望的是一个平时交往并不多的亲戚。
    然而,在这样特殊的时候,彼此之间似乎突然变得亲近起来。
    毕竟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只有真正经历过住院治疗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苦涩滋味。
    走进病房后,李介宾惊讶地发现,原本应该只摆放三张病床的房间里竟然多加了一张床位。每张病床上都躺着一名患者,而他们身边至少有一位家属在旁陪护。
    房间里本来就不大,塞进那么多人,更是显得拥挤。
    由于近日气温骤然升高,医院尚未及时开启冷气供应,导致整个房间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这种混杂着药物、体味和闷热空气的味道,让人感到有些窒息。
    上次他去探望王映骄的外公时,由于对方住的是单间病房,所以他并没有真正感受到住院难这个问题。
    如今回想起来,王映骄家世不一般,她外公那是 vip 级别的特殊待遇吧。
    这次李介宾来看望的亲戚住在靠窗的病床上,是位年迈的老太太。
    此刻,她正在接受雾化治疗,一名中年女子手持一把小巧的马扎凳,静静地坐在旁边,轻轻地为老太太摇扇送风。
    好在病床靠近窗户,好歹还能让空气流通一些。
    进入病房后,李介宾尝试着轻声呼唤:“大奶!”
    听到声音的老太太从床上缓缓转过头来,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困惑。
    然而,那位负责扇风的中年女人却立刻反应过来,说道:“哦,是阿宾啊!我听荣姐说过你会来,哎呀,你还在读书呢,特地跑一趟,真是太麻烦了。”
    她口中的荣姐正是李介宾母亲的名字,这样一来,双方就算是对上号了。
    老太太终于意识到眼前之人正是自己的远方孙子李介宾,但此时此刻她正因戴着面罩接受雾化治疗而无法开口说话,于是便点了点头作为回应。
    李介宾见状将手中的苹果放在一旁,与这位阿姨简单地聊了几句。
    事实上,他对于处理这类人情往来之事并不擅长,所以只能更多地询问一下老人的病情以表关心。
    “奶奶现在身体状况如何?”李介宾关切地问道。
    “还是有些发烧,今早才刚刚抽完血呢,医生说等会儿检查结果出来后会详细说明情况。”
    “体温有多高啊?”
    “三十八度多。”
    “那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呢?”李介宾继续追问。
    “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毕竟我也是今天才请假赶过来的。其他方面可能得等你奶奶做完雾化之后亲自告诉我们了。你也别一直站着,找个地方先坐下休息会儿吧。”
    李介宾环顾四周一圈,发现的确没有可供落座之处,只得嘴上说不累,先站会儿吧。
    现代社会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巨大,他们不仅要承担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的责任,还要承受沉重的房贷和车贷负担。
    由于许多人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夫妻双方往往都需要工作,所以一旦生育后代,就只能依靠家中的老人帮忙照看孩子,这样年轻人才能够安心外出工作。
    然而,如果老人生病需要住院治疗时,情况就变得颇为棘手。因为大多数子女都非常忙碌,难以抽出时间前来照料。
    很多时候,老人们想看个病还得迁就子女们的空闲时间,实在令人叹息。
    正当李介宾发散思维之际,突然看到从另一边走来一名穿着白大褂的短发女生,看着竟有些眼熟。
    这时,那位坐在旁边的中年阿姨已经起身站立,显然这位女大夫便是她的管床大夫。
    只听女大夫说道:“41 床家属,检查结果出来了……咦,阿宾,你怎么会在这里?”
    这个世界真是太小了,连一家医院都显得如此之小,没想到眼前之人竟然是罗娜。
    李介宾此刻有些不自在地望着身着一袭白色大褂的罗娜,竟然感到一丝窘迫不安:\"嗯……这个嘛,这位是我家的一个亲戚,她生病住进医院了,所以我特地过来探望一下她。\"
    当身份发生转换时,他忽地领悟到了病人家属在面对医生时那种独特的心境。
    罗娜扫了一眼病床号码后,轻声说道:\"哦,那还真是凑巧呢。既然如此,一起进来听听吧。\"
    话音刚落,她便转身离去。这时,那位中年阿姨也站起身来,用充满期待和热忱的目光凝视着李介宾,问道:\"阿宾啊,刚才那位大夫是不是你熟人呀?\"
    李介宾面露犹豫,迟疑片刻才回应道:\"嗯,可以算得上是熟人吧。\"
    \"那你可得替奶奶多费心关照一下啊!另外,帮忙问一下,能不能换个条件更好一些的病房?这儿实在太过拥挤了。\"
    李介宾心想这也不归我管呀,但是这种话又说不出口,只能含混其辞地应承下来,随后紧跟着罗娜来到了医生办公室。
    这里简直如战场一般繁忙喧嚣,满屋两侧排列着几台电脑,周围挤满了身穿白大褂的学生们,甚至还有许多人只能站立其中。
    罗娜找了一台电脑,让那个正在写病历的学生停一下:“来,先让一让,你一会儿再写病历。”
    随后点开41床的检查结果。
    “其他结果还好,炎症指标也不是很高。”
    看过血常规,crp,pct,肝肾功,电解质,血脂血糖,甲功凝血之后,然后点开一个检查结果。
    “只不过,是个新g阳性。”
    “啊,现在还有新g吗?!”李介宾身边的中年阿姨惊讶道。
    罗娜解释说,“新g一直都在,去年年底又阳了一波,只不过现在毒力没那么强了而已,散在性的还会有,不要太着急……”
    随后点开了胸部ct结果,“ct看着还好,虽然提示有炎症,但是并不严重。”
    “但是发烧的话,确实不好退,西药退烧药已经用上了,让她多喝水。能用的药我们也都用上了……要不,让阿宾给开点中药也可以,他开中药很厉害的。”
    中年阿姨一脸狐疑地看着李介宾,心中暗自思忖:“真没想到,我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侄子竟然如此深藏不露,连医院里的那些大夫们都对他赞不绝口,说他开中药厉害。”
    尽管曾经听闻过,李介宾家在老家中确实是祖传中医世家,但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而已,所以起初她并未对此抱有多大期望。在内心深处,她始终认为只有大医院的大夫才能让人真正放心。
    然而此刻,面对管床大夫的夸赞和推荐,中年阿姨犹豫片刻后终于开口道:“那好吧,阿宾,既然罗大夫都这么说了,那就由你来给奶奶开些中药吧。”
    话虽如此,但她眼神中的疑虑依然没有完全消散,显然还是有些半信半疑。
    其实这种心态并不难理解,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对他人产生某种偏见或误解。就像当年耶稣回到故乡时一样,许多人惊讶地发现那位被四处传颂的圣子竟然出自于一个平凡无奇的木匠家庭,他们瞬间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敬畏之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受到类似的影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某些人和事。或许只有当我们放下成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了解与接触时,才能真正认识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的本质与价值所在。
    李介宾跟着回去看了看奶奶,问了一下她情况。
    不出汗,有点怕冷,但是冷的不厉害,浑身没劲儿,头有点晕,脖子有点僵硬,牙疼。
    舌象淡红薄苔,脉象浮滑。
    老奶奶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儿,自己这个远房孙子问那么详细干嘛,一本正经的,感觉跟个要开方的小大夫一样。
    李介宾大概心头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