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病性辨证,不分表里
作者:木子李大湿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最新章节     
    “风寒暑湿燥火,这是六气。中基里面就已经学习过了。
    那么风寒暑湿燥火,也是六淫,同学们,你们说,这有什么区别吗?”
    “六气是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淫是,四时不正之气……”
    过完端午节,大家都懒洋洋的,回答问题也是一句话停顿三次。
    假期综合症是一种因长假期间过度放松、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不适……
    中诊老师讲课也有点有气无力,昨天刚刚吃了粽子,今天堵车堵的跟粽子一样。
    而且今天高温红色预警,教室里虽然有空调,但是讲起课来还是鼻翼出汗。
    “病性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所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病性的辨证方法。
    所谓病性,是指疾病当前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是对疾病一定阶段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
    具体来说,即根据传统的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阴阳虚损辨证等得出反映病变性质的基础证,如风淫证、气虚证、血瘀证、痰证、阴虚证等,是临床施治的重要依据。”
    “奥奥。”下面的学生有点不给力呀。
    中诊老师心说,岂有此理!
    关门,放阿宾!
    “李同学,老师去个洗手间,你先带大家过一遍课程吧。”说完不等李介宾回答,就匆匆的出了教室。
    “......”
    教室里面没了老师,同学们这不立马精神起来嘛。
    “宾哥,咋安排?”
    “宾哥,给个响儿呗。”
    李介宾有点无语,老师你这是干嘛呢,但是腿脚很麻利,马上就上了讲台。
    “咳咳,我们继续讲病性辨证,其实呢,之前是没有病性辨证的,这些辨证都是近些年里,研究中诊的时候,根据四诊内容,然后总结出来的,我的意思就是,大家记记重点就行,别太在意。”
    “比如这个六淫辨证,不就是中基里面的内容嘛,风淫证,不就是风性主动,善行数变,侵袭人体肤表、经络等,导致卫外功能失常,表现出符合 ‘风’性特征的证。”
    恶风,微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或突起风团,皮肤瘙痒,瘾疹;或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歪斜;或肌肉僵直、痉挛、抽搐;或肢体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李介宾一条一条给同学们拆解。
    风邪袭表,伤人卫气,卫气不固,腠理疏松,则见恶风发热,汗出,脉浮;
    风邪袭肺,肺气失宣,鼻窍不利,则见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
    风邪侵袭肤表、肌腠,营卫不和,则见突起风团,皮肤瘙痒,瘾疹;
    风邪或风毒侵袭经络,经气阻滞不通,轻则可出现肌肤麻木,口眼歪斜,重则肌肉僵直、痉挛、抽搐;
    风与寒湿相兼,侵袭筋骨关节,阻痹经络,则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风邪侵犯肺卫,宣降失常,通调水道失职,则见面睑、肢体浮肿。
    “宾哥,那这个风,跟中风有什么区别吗?”
    “问到点子上了,首先,古代的名词并不统一,比如伤寒论里面说的太阳中风证,实际上是感冒,服用桂枝汤就行了。跟我们现在说的脑中风,脑出血、脑梗死不是一回事儿。”
    这就是很多学习中医的障碍,很多名词在不同时代,不一样,假如是个不懂中医的文化人儿,自以为博学多识,扒拉扒拉古书,然后出来说,哎呀,你看人家张仲景治疗中风是用的桂枝汤......
    这就很麻烦了,所以学中医首先就要先搞清楚概念,而不是直接拿着个名词就当宝。
    “还有一点,别忘了,我们这是病性辨证!”
    “有什么区别么?”清澈而愚蠢的大眼睛看着李介宾。
    然后李介宾就问了一句:“那你给我说说,风淫证是表证还是里证?”
    “肯定是表证呀......”
    “都已经到肺了,应该是里证了吧?”
    “我觉得,六淫证都是因为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应该都是表证。”
    “那暑淫证呢?中暑了也算表证?”
    “那这样说,火淫证也有出血,这个也不算表证了。”
    “寒淫证会拉肚子,那肯定是里证了。”
    .......
    “啪啪啪。”李介宾用力敲黑板,让下面乱成一团的学生安静下来。
    “来,跟我念,病!性!辨!证!”
    “病性辨证~”
    慢慢品出来了。
    有同学问:“所以这些辨证不涉及病位?”
    李介宾解释说:“准确来说,是仅仅代表病性,你们刚刚学完八纲,里面表里思想很重,但是到了这个病性辨证,首先就要搞明白,这是平行的!这是两套理论,并不是承接关系,是并列关系。”
    “而且,这部分内容,对于临床更多的是参考价值,其实放在中基里面就很好了,这都是知识性的东西,你们真的要开个方子呀,你说,风淫证用什么方子治?”
    一个同学摇了摇头。
    “对吧,没有指向性嘛。”
    “宾哥,我们还没学中药方剂呢。”
    李介宾一摸头,哎哟,忘了,他们还是大一的学生呢,一不小心有点超纲了。
    哎,想讲点东西还真不容易,自己有点体会到老师的难处了。
    教师休息室里,一边喝茶一边看金瓶梅的中诊老师,一脸的安逸。
    “好了,我们讲完了六淫辨证,然后是气血津液辨证,要注意呀,这也是病性辨证,你们会发现,这部分内容其实中基里面都有,这里是作为诊断性辨证又给讲了一遍。”
    “没有什么深意,这又不是鲁迅的枣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纯粹是编教材的问题,中基跟中诊是两本教材呀,编书的人是两拨人,他们自己编自己的,搞个海军陆战队,陆军海战队,很合理,但是你们知道就行,该学习学习,期末别挂科就行!”
    “津血同源,汗就是血,你们生理课没认真听呀,内环境,组织液呀!你们对得起兢兢业业的黄老师么?这还没学完呢就还给她了!”
    “什么?一滴精十滴血?哪有那么夸张,古人都是虚指,你想研究这个?咱们课下再探讨,我们先上正经课......”
    ......
    下课铃声响起,中诊老师合上书,悠悠然的起身,河清海晏,师生和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