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最好的时机
作者:老大河   灭元1399最新章节     
    方回刚走出云间客栈门口,身后突然传来“砰!”的震响。方回愕然转身,客栈门却已被林景熙关上。

    方回怔了半息,轻提脚尖,刚想把耳朵贴近门上,门突然又被打开。林景熙呵呵笑道:“天黑路滑,万里兄回去可要小心一些……林某不送了!”

    “不用送,不用送……”方回咬着牙说道,决然转身离去。

    客栈之内,唾沫已经漫天而飞。

    “这甄鑫,怎可如此行事?”

    “亏得我等还想拥护他,共举大事。如此鲁莽,怎能与谋?”

    “确实啊……太冲动了!果然年纪太小,行事不计后果……”

    回到桌前的林景熙,同样愤愤不平地说道:“我好不容易请来岳家后人,可别让甄公子全给折在寿宁寺里。若真如此,让我有何颜面,再见岳曾先生!”

    一个弱弱的声音响起:“你们如此急着质疑,为什么没人想过,甄公子可能会获胜呢?”

    众人一看,却是与林景熙同年的汪元量。

    自大都南归的汪元量,之所以来参加这场诗会,却是因为沉迷于甄鑫的几台戏曲,而专门来与其见上一面。

    胡三省神色不豫,“汪兄弟有所不知,甄鑫虽然击败过泉州蒲家,可是主要兵力全在南海,他又凭什么来击败杨琏真伽手下的僧兵?”

    “是啊!那些僧兵,如凶神恶煞一般,可是连驻军都不敢去招惹。”有人附和道:“而且,就算甄鑫有能力与杨琏真伽对抗,这种事也得与我等商议清楚,以求更妥帖的行动方案。”

    “嗐——”林景熙长叹道:“我费尽心思让岳家公子抢来的理宗遗骸,就不该交给甄公子。如今还不知道他把这遗骸放于何处,万一甄公子出事,这下可真是竹篮子打水!”

    “要不,我等派一人去寿宁寺附近看看,或许结局会有意外的惊喜?”

    “汪兄身为天下第一琴师,自然可有天马行空的念头,只是咱们还需面对事实为好!且不论甄鑫有没有获胜的可能,这黑灯瞎火之下,敌友难分,你如何能顺利抵达混乱的寿宁寺?又如何窥视得了结局还能全身而退?”

    汪元量神情一滞。

    不敢去不去便是,还把借口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但是在座的可都是老先生,他也不好公然反驳,于是闭嘴不言。

    “那贺胜贺威俩兄弟,可顺利离开杭州?”吴澄开口问道。

    林景熙叹着气回答道:“为了劝住甄公子对于贺威的杀意,林某不知费了多少的口舌与他分析利弊。虽然此子怙顽不悛,好在还能勉强听得进劝……贺氏兄弟已经离开杭州,乘船走海路北上。但是我总觉得,甄公子未必肯放弃为他手下报仇的念想……”

    “无妨!”吴澄说道:“只要贺威不死在杭州,不死于甄鑫手上,贺家以及北地汉军多少就得欠咱一份人情。”

    众皆颔首。

    当年程矩夫奉忽必烈之意,南下招揽故宋贤良。吴澄曾随程矩夫北上,在大都闯出一番名声后顺利南归,并与北地理学大家许衡并称为“北许南吴”。

    在故宋诸儒之中,年仅四十一岁的吴澄,却拥有着他人无法替代的地位。他是唯一一个能与北方诸儒公开书信来往之人,也被视为南北儒者沟通的桥梁。

    当然,通过这种沟通达成的所有成果,朝廷不会承认。不过,也不会予以制止。

    而所谓的让北地汉军欠上一份人情,众人自然也知道这其中的份量。若要起事,难免得直面汉军的镇压。没人会将成功的希望寄托于汉军身上,但只要有这份人情在,若在战场相遇,稍微敷衍一些,那很可能就可以挽救一支军队乃至一座城市百姓的性命!

    这绝对是一次物超所值的交易!

    林景熙继续摇头叹道:“我虽然劝住了甄公子,也算暂时保住贺威的性命。谁又能想得到,他竟然把怒气全都发泄在杨琏真伽的头上……嗐……”

    “杨髡所犯下的罪过,磬笔难书!此人,必须得死!而且得让他尝遍世界最痛恨的诸多刑罚之后再死!

    但是,在此关键时候,每一位心怀故国的忠勇之士,都弥足珍贵,他们不应当无谓牺牲于此。天下即将大乱,故宋还有可为,咱们必须得保证将每一寸好钢都用于刀刃之上,如此才有可能拥有逐鹿天下的资本!”

    “天下大乱?大都那边,有什么消息传来吗?”

    吴澄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说起来,这也不算什么大机密。如今坐在大都皇位上的那人,年界八十,老态毕现。他若此时西去,几个王子定然会为太子之位大打出手。大都必乱,天下也难免陷入无主状态。秦失其鹿,天下逐之!诸君,且请把握好这最后的时机!”

    古往今来,能活到八十岁的皇帝,寥寥无几。而以胡人身份入主中原的皇帝,能把持皇位数十年者,更是绝无仅有。

    这位皇帝,熬死了当年随他起家的所有幕僚,熬死最早跟他打天下的所有将领,熬死了自落魄时便陪在他身边的皇后,甚至熬死了自己的太子!

    连他的仇敌,都已经被熬得一干二净。

    这样的人,也该去见他的长生天了!

    众人不由地心潮澎湃,这确实是恢复故国的最好时机!

    若这时机把握不了,待新皇上位,天平地就,只怕在座的绝大数人都等不到下一次机会的来临。

    只是,这机会又该如何去把握呢?

    可以依靠的人,有谁?

    可以争取的人,又有谁?

    谁又有资格成为这半壁江山的新主?

    九月九的诗会,又能带来什么样的收获?

    一旦趁乱树旗反元,短期之内北地军队可能无暇南顾。可是朝廷分布于江南各地的驻军,又该如何对付?

    谁去说降他们?谁去抵挡他们?谁又能振臂而挥召集有志于复国的男儿,献出自己的热血?

    十多年前,百万宋军被元军一击而溃,如今即便能再建一支百万军队,还有可能击败元军吗?

    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