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作者:宿念执念   康熙侧臣·纳兰容若传最新章节     
    太和殿内,玄烨穿着一身戎装。

    正全神贯注地戒备战况之时,有统卫头领前来报喜:“启禀皇上,一等公朴尔普大人亲率瓜尔佳精兵前来勤王!兵马已经到达紫禁城外,正等着皇上同意,好入内护驾!”

    玄烨眼前一亮,振奋道:“开城门,准许朴尔普大人的兵马入内!朕当年擒拿鳌拜,留下朴尔普大人等瓜尔佳氏之人性命,不削爵位、不罚俸禄,如今他们是来向朕报恩了。”

    统卫头领道:“皇上,除了朴尔普大人外,其他与朝廷交好的八旗王爷们也是个个骁勇善战,已经助力九门提督吴大人一同,浴血杀敌了!”

    “当真?”玄烨从位置上站起,“八旗王爷们不是因改制一事对朕耿耿于怀吗?他们真的肯相助于朕?”

    “回皇上,王爷们是为了大清!”统卫头领激昂道,“不是看皇上您一个人的面子。”

    “好,传朕命令,不余一切力量,保证京师之内的粮草、寒衣、用水、军械等物资的供给,前线将帅即代表朕来统战,令出必行!皇宫之中,安排朴尔普大人的精兵到御前当值护驾,原本驻守御前的侍卫营精锐,调往慈宁宫、中宫、六宫,力保太皇太后、皇后、众嫔妃安危。”

    “奴才领命,即刻传达!”

    “你退下吧。”

    说罢,玄烨亲自走出太和殿外,遥望朴尔普大人和精兵们的阵影。

    当夜,玄烨从养心殿惊醒。

    耳边皆是一阵强过一阵的冷兵器交锋之声和模糊不清厮杀叫喊之语。

    玄烨披衣坐起:“顾总管,何人在宫中发起战事?”

    顾问行应道:“回万岁爷,是朱三太子的人买通了守城官兵,又有安插在皇宫之中的线人太监做引路,就一路杀进来了,那些狂徒,目中无君、口出弑君之言,个个都是死罪啊!”

    玄烨问:“朱三太子本人可参与其中?一经发现,不必请朕的意思,当场斩杀就是!”

    “奴才不清楚。”顾问行一心护主,“皇上您现在应立刻起身,穿上铠甲立威养心殿,才能起到激发将士们战斗力的作用啊!”

    玄烨立刻照办。

    迅速更衣完毕,他就来到了养心殿正殿,直面仅仅一门相隔的战况。

    又有另一个统卫来报:“启禀皇上,朴尔普大人已将叛乱平息,朱三太子本人未见踪影,倒是生擒了军师吴为用,不知是否立刻带吴为用来见?”

    玄烨冷静道;“带进来!”

    两个官兵便将那军师押到了皇上面前,玄烨只听见吴为用破口大骂:“康熙,本来今日是你的死期,岂料你竟然有一等公护驾,免去一死!我吴为用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你休想叫我归顺大清,也休想从我口中问出朱三太子下落!”

    “朕可以笼络武将、让武将为大清所用,却不会去求像你这样的、有几分诸葛之才的军师。”玄烨冷问,“高估自己的份量,就是自己找死你知道吗?”

    “我本就没想过活着走出皇宫,朱三太子一日未死,大明就一日未亡!”吴为用慷慨激昂,“大清入主中原,贻笑大方;满人统治汉人,不成体统;康熙皇帝不死,天理不存!”

    “来人,将这个吴为用拖出去,立即斩杀于众俘虏的朱三太子党贼兵们面前!”玄烨面色如铁,“朕就是要叫天公地母好好看看,康熙皇帝是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皇帝。”

    玄烨走到吴为用面前,甩出一句狠话:“朕要去谒拜明孝陵,叫你们的明太祖朱元璋承认:大清国的康熙皇帝,是比他还要伟大的多的圣君!”

    “呸——”吴为用朝地上啐了一口,“凭你也配跟明太祖相提并论?试问康熙你有何威震四海的政绩?除鳌拜、撤三藩、工河道、改漕运、整吏治……桩桩件件,哪个不是自私为己、只想集权!你的帝王心,是扬己名望和求人认可之心,而不是达观天下和望远千秋之心,你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伟大、功盖明太祖!”

    玄烨大笑。

    他指着吴为用道:“朕谒拜明太祖,是因为朕尊重汉人和尊重中原文化,由此而得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实你能够明晓的?朕不必在明太祖目前大放厥词,在未来,历史会给朕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

    吴为用倔强不屈,只把康熙皇帝的话当作耳边风。

    迎合到了康熙皇帝的眼神,顾问行上前问那军师:“你之将死,还有什么话要说?

    吴为用一字不语,如孤傲之苍狼,视死如归。

    顾问行回到康熙皇帝身边,道:“万岁爷,奴才以为:当下不杀此人,更待何时?此人的根性,是至死都不会扭转的了!”

    “来人——”玄烨高喊,“把逆贼给朕拿下,立斩于贼军面前!所俘之贼军众人,交给兵部和刑部按律处置!”

    “万岁爷英明。”顾问行有力道,“是爱新觉罗列祖列宗的好子孙!”

    “顾总管,你去慈宁宫将今夜之事仔细回了太皇太后;梁九功,你去把朴尔普大人请到朕面前来,朕要对他论功行赏。”

    “奴才等遵命。”

    *

    次日,明府收到了“皇上斩杀贼军军师和律处贼军军团”的消息,明珠父子不禁捏了一把汗,不似索额图父子那般欢呼雀跃。

    打赏了传卒和遣走传卒以后,明珠父子回到了渌水亭坐下。

    旁侧的冬荷含霜而立,远离硝烟,纤尘不染,跟外头的紧张局势形成鲜明对比。容若温看了几眼那些花,心里一半澄澈一半浊然。

    “说到底,朱三太子未能捉拿,大清的龙脉就不可谓安稳。”

    “阿玛,万一朱三太子早已不在世上,一切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行事之人,都是假冒的呢?”

    “那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皇上即便是错杀,也比未杀的好啊!”

    “阿玛说的没错,‘朱三太子’一日不抓到并处死,天底下就会不断地冒出打着他的名号来反清的人,为了国有宁日,皇上是需要下狠心。”

    明珠用指关节敲了敲桌面,问:“关键是怎么抓?谁去抓?”

    容若思量道:“不一定要皇上派人暗中去执行任务,或许吴三桂也会先一步找出朱三太子、并将他置于死地,吴三桂不是想当皇帝吗?那他肯定不允许威胁到自己所自称的‘承接天命’的旗号的人存在呀!”

    “看似三足鼎立,”明珠摇头,“实则唇亡齿寒。”

    “啊对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也行踪不明。”

    “吴应熊有什么要紧的?”明珠一挥手,“他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等到他被拿下之后,本官就建议皇上把他扣做人质,以要挟吴三桂。等到吴三桂死了,本官就进谏皇上把吴应熊也一并处死,彻底覆灭了他们吴家想要建立的大周王朝。”

    容若提醒:“阿玛别忘了,吴应熊好歹是大清额驸,顺治皇帝将建宁公主嫁给他了。阿玛您的措施要是太猛太急,怎么向太皇太后交待?”

    明珠大义凛然道:“本官是为皇上为大清着想,无暇理会皇家私情和太皇太后个人亲情。”

    容若微皱眉,“那吴应熊之子、吴三桂之孙吴世璠和吴世霖,是否也当死?”

    “自然是当死。”明珠无情道,“但不是由皇上赐死,而是要让现实逼的他们兄弟自尽、从此再无吴三桂后人存活于世。”

    “儿懂了,听从和理解阿玛的意思就是。”容若已经开悟,“斩草除根,才是巩固大清江山之本。阿玛您不是将吴氏一族赶尽杀绝,而是对康熙皇帝忠心耿耿。”

    明珠欣慰地点了点头,“阿玛倒是忘了问你,皇上追究你跟惠儿之间的事情没有?”

    “儿不知道。”

    “你怎么能不知道,你不是比阿玛还懂皇上的心思吗?”

    “儿懂的是帝王心不是帝王情,生怕自己只是暂时被皇上饶恕,日后皇上还会变本加厉地追讨……”

    “你本就是在乎惠儿,所以阿玛知道:你一旦决定了去守护她,凭谁都劝不了你。只是你不该听了赫舍里皇后的话,真的跑进惠嫔娘娘的寝殿去,触犯宫规事小,败坏皇上的名声事大。”

    “怪我,想看看小阿哥的模样罢了。”

    明珠觉得容若天真重情,重的不但是对惠儿的感情,更是对惠儿的骨肉的疼惜之情,终将为皇上所不容。

    便给容若讲道理:“以后你也会为人父,膝下儿女满堂的时候,你看也看不过来,何必急于一时?”

    “托阿玛吉言,儿当真希望如此。”容若发自内心有所盼切,“从年轻到白发苍苍,一直有儿女相伴,一直被儿女记挂。”

    “照着我们满人的规矩,你娶了正妻之后就要搬出去住。恰好阿玛也另外为你修建了一座别墅,你离不开的亭子和莲池,也都仿着明府既存的布景在建设当中了。”

    “儿不走,即便是大婚以后,也不走。”

    明珠本来还想问为何,最终是做了罢。

    ——也好,容若想留下就留下吧!

    ——“家”的概念,“人多”也是一部分。

    *

    孝庄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一同,来到延禧宫为大阿哥胤禔:洗三。

    见惠嫔已经无需卧床、可以由宫女远黛扶着在院子内走动了,孝庄夸赞道:“是咱们满人嫔妃的表率,不似汉人妃子柔弱娇气。”

    惠嫔自然是听出了孝庄话里的意思:

    上回选秀,皇上纳蒙古出身的妃子只有两名,比汉族妃子纳的还少,蒙古出身的孝庄也不好明说什么,只能由的皇上来。

    所以这回紫禁城危在旦夕,孝庄的蒙古亲族里面,一队兵马都未前来勤王,好似在向康熙皇帝昭示:是你不仁在先,就休怪我等按兵不动。

    “老祖宗。”请安之后,惠嫔谦逊道,“臣妾听闻:当年太宗皇帝前后所得皇八子和皇九子,可是您和皇九子福气大,连老天爷都降下红光相贺,所以皇九子才有了‘福临’这个名字。臣妾愿意学着老祖宗,自立自强,当个好额娘,悉心照顾孩儿长大。”

    “你这话不错。”孝庄遥想往事,“宸妃恃宠而骄,日日占据太宗皇帝的心,以至于后宫嫔妃雨露无沾,我的姑姑,也就是孝端皇后那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进言皇上也不起作用。所以我不让自己活得好、不把福临照顾好不行啊!”

    “咱们啊,不提什么善恶有报,只提福分消受。”苏嬷嬷感慨道,“宸妃专宠,不晓人情世故,她们母子自然福薄。庄妃有度,冰雪聪明,知进知退,福报自来。这道理,就跟咱们皇上的生母佟妃一样,福气都在后头呢。”

    苏嬷嬷复在惠嫔面前多补充了一句:“多亏是老祖宗教导的好,咱们皇上在后宫没有专宠。”

    “是。”惠嫔温婉道,“臣妾与后宫众姐妹一同,惜取来自皇上和老祖宗的福分。”

    回到殿内。

    惠嫔忽然看见桌子上多了小阿哥“洗三”用的东西,是慈宁宫的太监和宫女们送过来的。

    苏嬷嬷道:“惠嫔娘娘,虽说这‘洗三’的习俗,在婴儿诞生后的第三天就该办了,但是宫闱多变,一切以战时状态为上,耽误了时日也是有的。如今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的一众贼人被剿灭,前朝和内宫都保了稳,老祖宗就马上叫人安排下去了。”

    “是。”惠嫔谢道,“臣妾打着心底里明白,老祖宗是心疼臣妾和大阿哥的。”

    苏嬷嬷单手抱起了大阿哥,然后孝庄慈爱地上前,一一照着步骤,道:

    “用大葱敲敲小脑壳,聪聪明明学问致格;用元宝蹭蹭小脸蛋,一生富贵气运赞;八果五谷福包来入手,平平安安长相守。”

    看着对孝庄的每一个动作都反应机敏的小阿哥,惠嫔心中喜悦无比。

    “臣妾谢老祖宗,谢苏嬷嬷。”

    “好好好,惠嫔你就当好额娘。”孝庄亲自抱过小阿哥,用自己的额头对了对他,“等到小阿哥满周岁,就让我来做主,叫皇上晋升你为妃位。”

    “老祖宗恩典,臣妾惶恐。”

    “诞下皇子,本就有功,凭借功劳晋升位份,合情合理。皇后那边,也是同喜同乐的。”

    “是。臣妾一定为皇上尽心,为皇脉尽力。”

    “好。”孝庄把小阿哥放回惠嫔手中,“我就不多久留了,日后延禧宫有什么需要的,惠嫔你尽管向苏嬷嬷提就是。”

    “臣妾谢老祖宗,恭送老祖宗。”

    往回走的路上。

    苏麻喇姑问:“老祖宗,咱们要不要去养心殿看看皇上?”

    孝庄道:“皇上把心放心军国大事上是好事,咱们没必要去打搅,免得让皇上以为后宫事多。”

    “只是……”苏麻喇姑犹豫着道,“皇上这么长一段时间不去后宫、不去见嫡长子和皇长子,怕是皇后那边也难跟众嫔妃交待,总不能老是拿‘国事’为理来打发众嫔妃回宫吧?”

    “是啊,我知道。”孝庄缓步走着,“后宫里头的女人们啊,最怕的就是没有盼头。皇上对自己的妃子,专宠是错,一个不宠也是错,想要均沾雨露而有心无力更是错,难啊!”

    *

    朴尔普凯旋而归。

    夫人章佳氏、女儿云辞和“外人”禹之鼎一同站在瓜尔佳府邸门口相迎。

    “妾身见过老爷。”章佳氏对朴尔普福了一福,“老爷武运昌盛,一击拿下‘朱三太子’所布的余党贼寇,救驾御前,乃是瓜尔佳氏一族的荣耀。”

    “皇上赏了本官一条金丝线所织的腰带,说是价值不菲。本官拿‘皇上赏赐,意义不同’来回话和谢恩之后,就把金丝线腰带带回府上来了。”

    说罢,朴尔普就将东西拿了出来,亮相给家人们看。

    云辞问:“阿玛您打算如何处置这条金丝线腰带?”

    朴尔普下意识道:“这宝贝当然是不宜公开系用,所以本官打算珍藏着。”

    “这可不成,”云辞敏锐提议,“阿玛您应当叫手艺好的织工把腰带的金丝线一根一根地拆卸下来,然后赏赐给跟随您一同救驾的将士们,这叫做:共沐皇恩。”

    “你说的有理。”朴尔普听从了女儿的话,将腰带拿给管家,“这‘抽丝’的差事交给你去办,你可千万给本官办妥当了!”

    “小的遵命。”

    说罢,管家就匆匆去外头找信得过的织工了。

    朴尔普一边往里走、一边皱眉问“多余”的禹之鼎:“禹画师,这些天你是跟本官的女儿形影不离、形似厮守吗?”

    “在下愿意成为未来的岳父大人的家人!”

    朴尔普把脸一板,“除了儿女情长,你就没点别的抱负和大志了吗?”

    “有!”禹之鼎大声一应,“在下要把画作卖到日本和西洋去,就差一个契机……”

    “够了!”朴尔普打断,“你现在是不打算给敌军献画议和,而想着赚外国人的银子了吗?你记清楚了,你的身份是宫廷画师和皇上的御用画师,不是干走私行当的画商。”

    禹之鼎信誓旦旦:“在下打算去‘花鸟风月楼‘接触各行各路的人,从中寻找推销自己画作出海的机会,好扬我大清国威。”

    “你没能引战两国算好。”朴尔普冷讽了一句,“禹画师,你的才能应该用在大悦龙颜上,而不是想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在下有一个特别符合实际的事情想做。”

    “你说——”

    “得胜当贺,举家同乐。我禹之鼎欲与未来的岳父大人一同畅饮好酒!”

    “你——”

    “一醉方休,还请成全。”

    朴尔普惊讶半刻,才吩咐了家仆去拿酒。

    这么想来:自己跟禹之鼎之间可以放肆喝,喝到两醉快活似神仙,也不必在乎酒后的失态与狂言。反之,自己跟纳兰“贤婿”之间,怕是只有安静喝茶和无声赏花的份儿,一切矜持、一切岸然。

    “你也有几分好。”朴尔普难得对禹之鼎一夸,“本官就姑且与你一同且饮且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