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炙鸭
作者:半生不熟的包子   穿成乡野弃妇,空间在手怕个啥?最新章节     
    余采薇说:“材料不同,但作用相似,一个护手,一个护脚嘛,快穿上试试大小,不适合我在给你们换。”
    两兄弟靠在牛车边开始试鞋子,这段时间天天踩泥泞,他们脚上没有穿袜子,不然脱了穿的麻烦。
    余采薇回头作势从牛车布袋里翻东西,实则是从空间里取出两双黑袜子。
    “穿这个袜子吧,不然脚闷在胶鞋里几个时辰容易发臭。”
    杨大郎接过袜子,扯了扯还很有弹性,看起来小,穿上却很合脚,似乎量脚定做一般,他随口问:
    “娘又去找那个华夏商人了吗?”
    比平时穿的那种松松垮垮白布袜好多了,合脚又舒服。
    这中西世面上没有,肯定又是出自那位华夏商人之手。
    谎话说多了,余采薇已经没多少心虚感,很自然的“嗯”了一声。
    杨二郎说:“娘,找个时间你也带我去见见那位华夏商人吧,他手里的好东西也太多了。”
    余采薇面不改色道:“她性情古怪,不喜欢见生人,娘也是和他渐渐熟了才能经常从他那里买东西。”
    杨二郎一边弯腰穿鞋子一边嘀咕:“做生意不见生人?那他东西都卖给谁啊!”
    余采薇干咳两声:“每个人的脾性都不一样,想来人家有自己的渠道,怎样,大小还合适吗?”
    杨大郎穿上胶鞋来回在青石板路上走了两步:“稍微有点大,不过没关系,大点穿着舒服。”
    杨二郎脚上的不大不小真正好,欣喜的说:“娘,胶鞋可比布鞋结实多了,穿上它以后就不怕泥泞了,一定很贵吧?”
    余采薇眼含笑意:“不贵,走吧,我们去菜市场和粮铺,家里做凉皮的面粉和米都不多了。”
    杨大郎去牵起牛车,一边走一边问:“娘,藕种的事情咋样了?”
    余采薇跟在牛车旁慢走:“唐掌柜答应帮忙问问,要等他消息。”
    今天敲定地基,余采薇打算多买些菜回去,中午大家庆祝一番。
    虽还没有盖房子,可也算是在异世界有了属于自己的不动产。
    房产带来的安全感,最是真切,比把安全感寄托在别人身上可实在多了。
    路过一个炙鸭铺子,余采薇被飘出来的香气吸引,转身便走了过去。
    和现代的烤鸭差不多做法,不过是用料不同,口感应该也是不同的。
    “掌柜,炙鸭怎么卖?”
    妇人利索的用围裙擦了擦手,热情介绍:“三十文一斤,要不了一只也可以按半只买,口味保管你吃了一次下次还想吃,白石镇的炙鸭就数我们家最好吃,做了两辈人的生意了。”
    鸭肉比猪肉要贵些,做熟的鸭肉卖三十文也算合理。
    “给我称半只。”
    “好勒,我给大嫂拿刚烤好热乎的。”
    妇人从炉子里拿出一只枣红色的炙鸭出来,油亮油亮的,放在砧板上一刀下去,分切两半,切口的皮碎了一大块,看着就好吃。
    上了秤,妇人把炙鸭包好递给余采薇:“两斤高高的,六十文,好吃再来啊大嫂。”
    余采薇从布包里数了六十文递过去,顺手把炙鸭给接了过来。
    离开炙鸭铺,杨二郎嘀咕着说:“半只炙鸭要六十文,还不如买只鸭子回去自家做。”
    余采薇不置可否:“肉价本就高,我们白石镇养鸭子的多,要是换别的镇子,只会比这个更高。”
    换成以前,余采薇买半只鸭子花六十文,杨二郎肯定要肉疼到滴血,现在也只是抱怨一下,肉疼倒是也不至于。
    去了菜市场,余采薇又买了不少鱼肉和菜,要回家了才去粮铺里买米面。
    杨二郎问:“娘,我们家今天买这么多肉菜吃得完吗?”
    余采薇说:“今天敲定了宅基地,家里好好庆祝庆祝,加上你长健叔一家,吃得完的。”
    杨大郎说:“既然要庆祝,不如在打点米酒回去,我还没喝过米酒呢。”
    余采薇很好说话:“成,那你们去买粮食,我去打两斤米酒。”
    镇上哪条街道都有酒肆,余采薇只挑了个附近的。
    站在酒肆门口等待掌柜打酒的同时,余采薇不经意的扭头一眼,林招弟正挎着一个篮子走了过来。
    见到余采薇,林招弟先是一愣,随即几步走到身边,乖巧的打招呼:“余婶子你也来逛街啊?”
    不知为何,余采薇觉得林招弟不该是这副乖巧的语气。
    这个少女脸上虽没有粉黛,发髻却梳的格外用心,标准的瓜子脸必然是出众的,可她眉宇间没有半分农村人的纯朴,一双美眸中夹杂着丝丝媚态。
    篮子里的油纸包着什么看不出来,只能看出她还买了一块白色绸缎布料,叠放在一起显得不大。
    “买缎子做衣服呢?”
    林招弟解释:“我家哪有钱买缎子,我爹认识一个货郎,经常会收些绣工好的帕子和一些小玩意,缎子都是货郎给的,我绣一条出来可以赚两文钱。”
    “一天能做几条?”
    “大概五条左右。”
    也算是一份收入吧,总比在家里把希望全部寄托给老天爷强。
    余采薇数好铜板递给掌柜,接过酒水。
    “挺好的,你忙吧,我先回村了。”
    林招弟忙小跑追上去:“我正好也要回村,余婶子我们做个伴吧?”
    余采薇淡淡道:“大郎二郎在前头的粮食铺,你现在回村的话,可以载你一起。”
    就是几步远,拐个弯就回到粮食铺门口了,掌柜正站在门口指挥小厮往牛车上搬面粉。
    杨二郎见林招弟也在,顿时眼前一亮:“招弟你咋和我娘在一起?”
    林招弟腼腆的说:“我帮人绣帕子补贴家用,今天过来拿布料碰巧遇见婶子,你们家买这么多面粉?”
    满满六个布袋,一个布袋少不得六十斤,这么多家里得吃到什么时候?
    杨二郎说:“五袋是面粉,买回去做凉皮拿出来卖的。”
    林招弟惊讶:“就是我刚刚街上听到叫卖的那个凉皮?”
    杨二郎脸上带着些许自豪:“对,整个白石镇的凉皮都是我家做的,我娘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