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办官契碰老杨家人出狱
作者:半生不熟的包子   穿成乡野弃妇,空间在手怕个啥?最新章节     
    祥顺楼的唐掌柜是一个相对比较好说话的人,余采薇先找到了他,询问是否知晓买藕种的渠道。
    “余夫人想要买藕种?”
    “是,想来唐掌柜也知道大淮山一带因梅雨洪涝的厉害,别的庄稼都没有收成,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莲藕上。”
    唐掌柜思索了一会才说:“白石镇的莲藕来自宜林镇,相隔四十多里路程,隔三差五才送一次,几乎都在我们大酒楼的手里,如果余夫人想要买藕种,我倒是可以帮忙问问。”
    “麻烦唐掌柜了,如果真能买到藕种,您可是帮了我们林家村大忙。”
    唐掌柜摆手笑道:“要是林家村能种出莲藕,我们也不需要再买外地莲藕,这是好事。”
    “那烦请唐掌柜帮我言明是大批量购买,希望对方能给一个公道价格。”
    “放心,余夫人做生意向来公道实惠,我必然会帮忙问一个公道实惠的价格。听两位小兄弟说余夫人在家中又做了一种叫松花蛋的美食,到时候一定要先拿到祥顺楼啊。”
    余采薇应下:“差不多还得十天左右,到时候一定先拿到祥顺楼来售卖。”
    余采薇和唐掌柜不谋而合,祥顺楼是打广告最好的地方之一,唐掌柜为人不拿乔,第一家放在祥顺楼售卖是最好的选择。
    “余夫人心灵手巧,老哥我就等着你的松花蛋了。”
    唐掌柜不知道松花蛋为何物,别出心裁的名字让他很期待,想来应该不会比黑夹子差。
    “我和二郎得去别家送黑夹子,唐掌柜您忙。”
    “余夫人慢走。”
    唐掌柜送母子俩出门,站在路边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脸上带着盈盈笑意。
    店小二小圆感叹:“真想不到有一天乡野吃食也能走进我们祥顺楼!”
    唐掌柜睨了一眼小圆:“鼠目寸光!”
    小圆木讷眨了眨眼睛:“不对吗?”
    “黑夹子是乡野之物,那口感是乡野之物?凉皮虽然现在只卖给小贩,可那等新奇的玩意也是乡野之物?”
    “他们就是乡野中人,做出来的不是乡野之物又是什么?”
    小圆觉得终究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虽然黑夹子能赚点,可价格在那里摆着,赚的那点都不够祥顺楼塞牙缝,只是大家都卖,祥顺楼不能缺罢了。
    唐掌柜转身往酒楼走,不置可否道:“余氏看似低调内敛,实则聪慧过人,等着看吧,她手里的好东西远不止这些。”
    第一次和余采薇谈合作唐掌柜就知道她非比寻常妇人,世人常用头发长见识短来形容妇人,余采薇却是不然,她的目光长远着呢。
    上次报官去林家村抓老杨家人,余采薇半分情急没有,从容不迫几句话就诓骗何兰交代出实情,岂会简单?
    余采薇陪着杨二郎送了几家酒楼,发现她跟着也没什么需要帮忙的,送黑夹子这条产业链已经被两兄弟做熟。
    每到一个酒楼,杨二郎进去说一声掌柜就会带着店小二出来,上秤结完账,搬运都是酒楼来,根本不需要她们怎么忙活。
    余采薇对杨二郎说:“接下来的黑夹子你自己一个人去送,我去买点东西,一会在官府门口等你。”
    杨二郎应道:“娘你去吧,我自己一个人可以。”
    余采薇只是要找个没人地方把空间里的胶鞋拿出来。
    一个人独自离开后,先去杂货铺买了两个大布袋,然后进了个无人空巷,把胶鞋从空间里拿出来往布袋里塞。
    顺手她又拿出了许多生活用品,家里的东西一直用,就是不怎么减少,再不拿新的出来,孩子们肯定要怀疑。
    粮食什么的她拿不了,只能等一会回去时在铺子里买。
    抵达官府门口时杨大郎还没出来,不过余采薇看到了一群熟人。
    她忘了,今天是何兰和花小桃出来的日子,大房杨志业魏艳娥两口子一个三个月,一个一年,暂时出不来。
    何兰因为年纪大只打了五板子,伤势似乎还没好,走路一瘸一拐需要袁红霞扶着,银白的头发像是乱稻草,油腻又毛躁。
    花小桃也没好到哪里去,身上灰色粗布衣都快成黑色的了,顶着鸡窝头,满脸的脏污。
    总之婆媳俩特别狼狈!
    看到余采薇,何兰恨毒了目光,老脸满是狰狞,嘶哑着声音质问:“贱人,你来看我们家笑话的?”
    余采薇承认自己是看笑话了,但不至于特地跑到官府来看笑话,她含笑道:
    “他阿婆哪里的话,我路过而已,不曾想正好碰见你们出狱,这段时间在里面待的挺好?”
    待的挺好?
    把她送进阴暗大牢里,每天菜汤饭吃不饱,还得和老鼠作伴,能挺好?
    花小桃恶毒的诅咒:“余采薇你这个贱人不得好死,老爷天饶不了你这个毒妇!”
    余采薇无所谓的耸耸肩:“老天爷有眼睛的话,知道该饶不了谁。”
    杨志才愤愤然道:“娘,我们别和这种人废话,先回家梳洗一番,去去晦气。”
    余采薇往边上挪了挪,给一家人让开道路。
    何兰和花小桃只是从她身边路过,都能闻到一股子馊臭味,也不知道老杨家人是真不嫌弃,还是忍着当没闻见,反正她差点没忍住干呕。
    以为杨大郎会先出来,这杨二郎去送完黑夹子过来,母子俩一起等了好半天,才见杨大郎拿着地契兴高采烈的出来。
    余采薇靠在牛车旁问:“怎么这么久?”
    杨大郎把官契和布包一起交给余采薇:“排队的人有点多,还要备案,多耽搁了一会,买地一共是三十二两,一亩地的手续费三十文,八亩地二百四十文。”
    余采薇拿起地契看了看,古代办理这项业务特别不严谨,地契连个归属人都没有,要是地契丢了,谁捡到便是谁的。
    其实也可以写上买方名字的,但是余采薇没打算写,省的以后一代一代传下去还得在改名字。
    或者说,她死了,后代想要继承房产,即便有地契,也需要里正和家里人来官府作证,太麻烦。
    左右放进空间丢不了,不如别加上名字。
    余采薇把官契装进布包里,转身从牛车上的布袋中取出两双黑色胶鞋递给兄弟俩。
    杨二郎接过胶鞋高兴道:“高筒靴?”
    这玩意一般人家穿不上,杨二郎只在酒楼送黑夹子时偶尔见过打扮风雅,或者阔气的人穿过。
    余采薇给他们解释:“算是高统靴吧,但它的正确叫法是胶鞋,和高统靴用料不一样,一般只在下雨时穿,脚和裤腿不会沾上泥巴。”
    杨大郎摸了摸冰凉的胶鞋材质:“有点像娘家里用的胶皮手套,不过比胶皮手套厚实,也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