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少年书生竟然和大理寺的官差叫嚣,客栈的气氛一下子肃杀了起来。
在场的江湖人士纷纷观望,既关心青离剑的消息,也想看看这个不知好歹的少年书生最后如何收场。
三道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建立在契丹、突厥以及奚族的交界处,而且也是可通往关内道、河东道以及河北道的交汇处,可谓是军事与商业的要塞。
在营洲被契丹占领之前,三道镇归属于营洲府管辖,营洲失陷后,虽然依然是商旅中心乃及军事要地,但却已经沦落为三不管地带。
大唐、突厥、契丹乃至奚族,谁都想管,但却又谁都管不了,最后只能任由其自生自灭了。
但是,三道镇毕竟是东西南北交汇的要塞,反而因为没有官方势力管辖,变得越来越繁荣,成为了北方地区各国的商路集散中心,自成格局。
也正因为三道镇无法无天,适者生存,因此聚集在这流沙客栈里的客人必然不是什么善类。
更何况三道镇还时常被多股交界势力骚扰,那更是不甚太平,北出有荒原北狄,西去有大漠西戎,东走有渤海高丽,真是夹缝求存,不得不自成社会,有着一套独特的生存法则。
所以,逗留在四海客栈的人绝不是什么善茬。
这些年三道镇因为势力交错,发生得大大小小的战斗不计其数,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繁荣。只要有利可图,总有人不顾危险,趋之若鹜。
从三道镇往西南前进,还得好远才能到中原的核心地带,可谓是山高皇帝远,所以能在此逗留的,都是些刀口子舔血的人,时刻准备着杀人或者被人杀。
青离剑作为传说中的天外神剑之一,自然是江湖人士梦寐以求的神兵,此刻突然出现,就不得不引起众人的好奇心了。
当然,也可能是这些江湖人士早就收到风声,知道青离剑会在此出现,于是提前赶过来看是否有利可图。
如果时运高夺得青离剑,然后拿着这把绝世神剑去武林圣地——茗剑山庄,一定会受到礼待,从此在武林中的身份地位就会天翻地覆,完全不一样了。
茗剑山庄统领中原武林已有几十年之久,庄主夏默作为武林盟主,是武林中公认的一代剑神。
这些年想要加入茗剑山庄的人不计其数,但茗剑山庄收人向来严格,不是谁都能够随便加入。然而,只要得到了青离剑,一切皆有可能。
一朝成名,天下皆知。武林中谁人不想!?
这些江湖人士当中,但凡有点能力者,无不对青离剑垂涎欲滴,心里打了无数如意算盘,看是否有可能把青离剑占为己有。
当然,也有传言说这次护送的青离剑是假的,真正的青离剑早已经被安禄山占为己有。但玄宗皇帝好剑,是众所皆知的事,宫中鉴剑高手众多,一把假的青离剑可没办法蒙混过关。
再说了,欺君乃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安禄山应该不至于为了一柄青离剑而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这次竟然出动了向来只管皇家贵族犯罪之事的大理寺亲自护送,只怕这青离剑十有八九是真的。
皇上要的东西,普通人是绝不敢打歪主意的,但对于江湖中人来说,山高皇帝远,那就另当别论了。
一把神兵利器对练武之人来说,绝对可以为之而不顾性命,这或许也是护送的官差为什么如此严阵以待的原因。
大理寺官差们这一路护剑走来,估计已经遇到了不少舍身夺剑的亡命之徒,所以才会神色警惕。
如果是什么翡翠玛瑙之类的稀世珍宝,反倒不容易引起江湖中人垂涎欲滴,虎视眈眈。然而青离剑乃天外之剑,绝世神兵,但凡练武之人,抵不住诱惑者不在少数。
站在门边的男子死死盯着一身布衣的易林。
他将易林仔细审视了一番,然后缓缓道:“我也已经猜出你是谁了。经过渤海的时候,听到一些江湖传言,说易夏庄的少主烧庄离岛,原来是真的。没想到你一个家道中落的落魄子弟,不在易夏庄好好待着,竟也想在江湖中闯名堂。有意思,有意思。”
他说得很轻描淡写,但言语间却充满了不屑与暗讽。
易林当然听得出他是讽刺自己不自量力多管闲事,于是笑而不语,故作高深,毕竟自己在江湖上的名声并不好,无需多做辩驳。
听到易夏庄,客栈里的一些老江湖人便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这一切皆因易夏庄在江湖中有着意义非凡的地位,年轻一辈的江湖人士也许并不知道易夏庄有什么特别,但老一辈的江湖中人对易夏庄的故事多多少少总是听过一些的。
有一位卓狂生,四海为家,号称江湖百晓生。他靠说书谋食,凭借一张巧嘴,添油加醋把庙堂武林的传闻皆评论得头头是道,惹人称赞。
自从去过易夏庄之后,他便常曰:渤海彼岸,东极岛上,易夏之庄,烟波缥缈,极目远眺,星月蜃楼,蓦然回首,如入桃源。
能得卓狂生如此高的评价,想必这易夏庄确实是世外桃源。
卓狂生四处游历,向来喜欢说易学士和夏三小姐的传奇故事。
令人向往的易夏庄,曾经有着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故事,当年无论是在江湖中还是在朝堂上,都大有名气,为人们所称道。
易夏庄的来由要追溯到几十多年前,那时候睿宗皇帝还在位,而玄宗皇帝还只是太子。
当时睿宗皇帝见太子贤才兼备,便盟发禅位之意,又怕众臣会有非议,于是先让太子做监国皇帝,自己退居幕后,待择合适的时机再正式让位予太子。
退位让贤原本是一桩美事,然而,睿宗的胞妹太平公主,颇受母风影响,私欲甚重,亦想当武氏第二,觊觎皇位已久。
太平公主艳名远播,仗着自己貌美,淫乱宫中,笼络朝臣,想要废除太子的监国皇帝,然后再陷害睿宗皇帝,趁机篡位。
那时候,身为太子的玄宗皇帝与太平公主明争暗斗,由于太子仁厚耿直,太平公主诡计多端,而睿宗皇帝又不能明辨是非,容易听信谗言,所以太子处处下风,好几次几乎万劫不复。
随着睿宗皇帝越渐衰老,随时都有可能驾崩,太子与太平公主的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太平公主野心勃勃,再加上善用美色,通过培养女侍,笼络了三省六部大部分官员,太子岌岌可危。
据说,当年女祸之乱的始作俑者便是暗中支持太平公主的心影阁。心影阁培养了一批善于媚术的女徒,嫁入王孙贵族、高官商贾,迷惑控制了不少权势之人,从而暗中掌控朝中势力。
江湖中人都知道,百年来心影阁与相思门相互对立,其所修炼的窥心之术最善于蛊惑人心、损耗精气,乃祸害无穷的妖邪之法,与相思门的镜心剑诀完全是两个极端。
当时身为翰林学士的易信之,与太子相谋,想出一个计策,好让太平公主在睿宗皇帝面前原形毕露。
只要太平公主一旦露出她的原形,在睿宗皇帝知道她暗藏祸心的同时,太子再直言弹劾,痛陈利害,定能一举将太平公主的势力连根拔起。
示敌以弱,诱对方露出原形,原本是一招妙计。只可惜,太子府中早已经遍布太平公主的眼线,就连他身边的近臣也不缺太平公主的心腹。
计划在不知不觉中被太平公主知晓。于是她将计就计,上演了一出太子图谋陷害姑姑的苦情戏,惹得睿宗皇帝勃然大怒,当场便想要罢免太子的监国皇帝,甚至连太子之位也要废掉。
太平公主当场煽动文武百官弹劾太子德不配位,让太子陷入了绝境。
正当太子进退两难,走投无路之际,易学士舍身取义,挺身而出,抗下一切罪责。
易学士慷慨激昂,痛陈利害,说他早就看不惯太平公主结党营私,想要为皇上铲除毒瘤,把一切安排好后,怂恿太子如此做法,太子只是被迫无奈而已。
睿宗皇上向来仁爱,冷静下来后,自然不愿如此对待自己的皇儿,于是借着台阶顺势将所有怒气迁移至易学士头上,当场宣布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最后还是太子泪洒君前,舍命求情,才求得睿宗皇帝饶过易学士一命,改为发配边疆,从此不得再踏进中原一步。
易学士在发配边疆的途中,遇上武林纷争,押送队伍散的散死的死,最后孤身一人,兜兜转转,流落江湖。
虽然易学士因祸得福,恢复自由身,但始终坚持君命难违,即使自个走也要走到边疆去。
后来易学士以书生之身,跋山涉水,浪迹于江湖之中,竟然与茗剑山庄的三小姐夏嫣结上了一段姻缘。
茗剑山庄在江湖中的地位,那可是如圣地一般的存在,让所有武林人士都心生向往,马首是瞻。
茗剑山庄素来门风森严,皆非凡夫俗子,自然瞧不起易学士这个弱不禁风的官场罪臣,所以极力反对夏三小姐和易学士相好的事情。
夏三小姐也着实让人佩服,竟然不顾父母兄长的反对,拔剑断发,毅然与茗剑山庄断绝关系,跟着易学士出走边疆。
这样一对传奇眷侣在江湖中倒也引得众人争相称赞,就连长安城中许多读书人也大为艳羡,一时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易学士与夏三小姐出边疆后,边军被突厥大败,发配之地失守被占,于是二人只能另觅安身之处,最后定居于渤海彼岸、东极之岛,并亲手建立了易夏庄。
传说中,哪里四季分明,仿佛陶大夫笔下的桃花之源,是所有隐世者心神向往的地方。
卓狂生口中常吟的那首关于易夏庄的诗,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