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龙抬头
作者:才拥佳人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最新章节     
    惊风飘得白日,光景如西驰流。

    时间过得很快,流觞诗会悄无声息的过去了一个时辰。

    随着宴享的雅乐,涓涓细流般的响起,一张张写有诗词的纸张,也争相传到了众人手里。

    今夜,能够参加流觞诗会的,不是长安城中的勋贵子弟,就是长安城中有了一定名气的佼佼者,每一个都有在文学方面上的过人之处。

    若是在平日里,一场寻常的晚宴,他们当中随便的一两个人,都可能掀起一片波澜。

    但今天显然是不可能的。

    流觞诗会,作为长安城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宴会之一。

    过来参加诗会的人,若是按照科举的标准来说,许多人都是有着举人,甚至进士的水准。

    例如孔颖达带来的家中晚辈,孔学义,在经义等方面,就无出其右者。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文人名宿,也都带着自己的弟子,或是某一学派的嫡系传人,又或是深耕某一经义的杰出代表。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主角。

    就算想要站出来高谈阔论、引经据典,吸引全场的注意,肚子里没点真货,怕是下一秒就会被众人发现破绽,落得个张口结舌、灰头土脸的下场。

    即使有再多的雄心壮志,没有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准备,也只会被当作无知的狂妄之言,引人嘲笑。

    作为诗会的组织者,杜如晦与李纲、虞世南、孔颖达这几个他请来的评委,坐在诗会的最上一方。

    整个流觞诗会都是围绕着“致远园”庭院天井而坐,占地颇为广阔。

    一方是女眷,一方是来参加诗会的文人,一方是德高望重的文人名宿,最后一方则是备用的席位。

    长安毕竟是大唐的京城,唐朝的首善之地,除了皇室宗族,也汇聚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佬。

    这会功夫,备用的席位上已经快要坐满了。

    诗会开展到现在,气氛已经异常的热烈。

    诗会上的才子若有佳作,便会有人替他站起身念诵一番,与众人品评。

    若是这首诗众人都觉得当真不错,那么这首诗就会被送到杜如晦等人的手中,他们讨论一番过后,作出评价。

    几乎每隔一小会的时间,便会有人送来一两首质量相当不错的诗词。

    在杜如晦、李纲、虞世南、孔颖达四人手上流传观看。

    此时,坐在首席中间位置的杜如晦,脸颊已经微微泛红。

    看的出来,刚才虽然是几个老熟人之间的打诨插科。

    但是面对孔颖达几人的联手,就算是杜如晦是当朝的宰相,也是落入了下风,被狠狠的灌了好几杯。

    年纪最大,地位最高的李纲,身为太子的老师,此时就坐在杜如晦的右手边。

    他一生经历了北周、隋、唐三朝,更是与皇储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曾担任过隋废太子杨勇的太子洗马,也是唐隐太子李建成的太子詹事,现在更是唐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少师。一生有幸教导过两朝三位太子,但三位太子中,两位被废,一位被杀,这才有了\&太子杀手\&的称号。

    不过,抛开这些因素不谈,单论李纲的人品,他的文学造诣,他的儒学造诣,都可称得上大家。

    在座的数十位文人人子,有多人受到过他的教诲。

    甚至连杜如晦,孔颖达,虞世南都曾向他请教过学问。

    不过,李纲这个人一向高风亮节,与人不假辞色,在学问上更是严于律己、严负其责,给人一种很严肃的感觉,让人望而却步。

    不过他今晚倒是对流觞诗会目前的诗词,表示满意。

    此时,他正在与杜如晦低声交谈,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比较出挑的好诗,已经慢慢的浮出水面。

    而他们讨论的,便是这些比较出色的诗文。

    \&青云志远望千峰,万里清空入画屏,梦寐以求为英豪,万里长波任我行。克明,博陵崔氏崔挹的这首咏志,可谓才高八斗了。虽说武无第一,文无第二,不过在老夫看来,今晚上这首诗怕是要夺下流觞诗会的魁首了。”

    “又是青云志又是英豪,当真是恢宏大气,让人浮想联翩。这首诗颇有汉时风采,崔氏的崔挹,确实文采斐然,有夺冠之势。”

    “不过,李公,您一向在学问上颇为严谨,今日流觞诗会,也出了不少好诗,您看,这就是其中一首。

    “月夜如诗赋新篇,寄情于景心无边。银河带绕金丝带,心驰神往向九州。这也是一篇上等佳作,我们身为点评官,可要再仔细一些才是啊!”

    “哈哈,老夫都是认认真真仔细观摩了数遍,克明莫非以为我说的话有失偏颇?”

    说完佯怒道:“当罚,不过,这诗确实很好。”

    “两位也莫要争论了,依我看,今晚的流觞诗会,最精彩的两首诗,就在您两位的手上了。”

    孔颖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谦虚的人。

    今天晚上,他几乎没有当众对流觞诗会上,任何一首诗词做出评价,只在几个老友闲聊时才偶尔说上两句话。

    但任何人也不会忽略他的建议...

    实际上,这一次流觞诗会上,众多的文人才子,在此时的长安城之中,最有名气的两个人,一个是博陵崔氏的崔挹,另一个就是孔氏的孔学义了。

    台下,诸多的才子,甚至是刚刚崭露头角的魏王李泰,都在拿两人的诗句进行对比。

    如此又过了好一会,流觞诗会其实已经到了尾声。

    倒不是说诗会立马结束,只是评鉴诗词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留给众人,也是那些年轻人狂欢的时间...

    至于那些写得好的诗作,能够当行出色的,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或许好的仍旧还有,但是,对不起,过期不候。

    杜如晦等一众大佬也慢慢放松下来,一边笑着议论一边各自谈笑风生。

    “李公,诸位,如何?”

    又一盏茶过后,杜如晦终是站起身来,对着李纲、虞世南、孔颖达出声询问道。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崔挹与孔学义之间,到底谁人当得第一。

    三人闻的杜如晦这句话之后,沉默了一会,随后便各自选出了各自心仪的人选。

    毫无意外,李纲投给了崔挹,虞世南投给了孔学义。

    至于孔颖达,因为孔学义是族中晚辈的原因,不出所料的选择了弃权。

    杜如晦见状,最后看了两首佳作,就准备宣布的时候。

    突然,像是感到了什么,扭头看向了女眷所在的方向。

    只见那边突然变得异常的嘈杂,像是发生了什么冲突。

    待杜如晦皱着眉头,准备差人去看看什么情况的时候。

    太子李承乾便急匆匆走了过来,手上似乎还拿着一张白色的绢布,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口中似乎还在念念有词。

    等到来到杜如晦等人身边,李承乾脸色复杂的最后看了一眼绢布上的内容,朝着杜如晦等人说道。

    “杜公,李公,你们看看孤三弟写的这首诗词吧!\&

    “三弟?”

    这句话一出,让杜如晦、李纲、虞世南、孔颖达几人俱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