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是再生稻
作者:姜葱白切鸡   弃文从农,人人喊我大神农最新章节     
    没有人会嫌钱多,更不会有人嫌弃粮食多的。

    如果有,那是他没有经历过荒年饿肚子的岁月。

    “好,现在有一个法子可以让大家多收点粮食,至于做不做就看你们个人的意愿,而且这个能多多少粮食也不确定,反正就是好过没有。接下来让清明给大家讲讲这个法子。”

    村长说完后就看向宋清明,宋清明向他微点了一下头,然后朗声地对着大家说道:“这个法子就是大家收割水稻的时候将稻桩留足至少八寸,然后等秋收,大家按照上一季如何管理水稻的,就如何进行,田间除草、施肥等都是要做的,一个也不能少的。”

    准备秋收的时候,水田里的水都会被放出去的,这样干爽的田地才方便进行收割,只要等秋收结束后再引水进来,加上合理的施肥,那些稻桩二十天左右就能萌发新的再生芽出来。

    宋清明说完话后,下面的人就好像冷水滴入滚烫的油锅一样,顿时就沸腾了起来。

    什么?

    他们都没有听错吧。

    大家都一脸不可置信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在那议论纷纷的。

    “这个不用重新播种也能长出来?”

    “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收两季水稻呀?”

    “......”

    他们祖祖辈辈都是种地,可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水稻还能这样种两季的,那些种地的老把式听到后也是激动地红了眼。

    他们真的这么愚蠢吗?

    种了一辈子的地都没有琢磨出来这个来。

    其实并不是愚蠢,而是他们过于勤劳,加上这个时候物质匮乏。

    人们将收割水稻基本都是贴地收割的,这样目的基本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稻杆用来做柴火或是用来搭建屋顶之类的。

    另外,他们在秋收结束后便马上将稻田里的水稻桩子都连根拔起,然后晒干,当作柴火使用。

    虽然他们这里是靠着大山,山里的柴柴火也是有的,但那些林木没有稻杆这些那么容易燃烧。

    这些稻杆他们可是用来引火使用的。

    虽然现在他们还没有看到再生稻真正长出来,但大家都是相信宋清明的,他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好值得被他骗的。

    种出来的粮食又不是给他,都是收回自家的。而且,就算种不出来,他们也没有什么可损失的,又不需要种子钱,肥料都是自家堆出来的。

    但是,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那我们是不是不可以用收割机收稻子了呀!”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后,大家又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收割机确实无法保留足够多的稻桩啊。”有人附和道。

    “但如果不能用收割机,只能靠人力去收割的话,那速度肯定会慢很多啊!我可不太愿意。”另一个人抱怨着。

    ……

    他们曾经亲眼目睹过收割机的强大威力,它不仅省时省力,还能高效地完成收割任务。

    然而,如果不能使用收割机,就意味着要依靠人力来完成收割,这无疑会增加劳动强度和时间成本。同时,他们也担心人工收割可能会导致收获量减少。

    面对这个难题,众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他们渴望通过再生稻获得更多的收成,另一方面,他们又对放弃收割机带来的便利感到不舍。

    这种矛盾让大家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哎,很是纠结呀!

    “大家,都安静听我说说。”宋清明见大家忧虑起来,便张口说道:“你们不要担心,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的。”

    众人一听,脸上都露出了喜色,纷纷看向宋清明,期待着他说出解决办法。

    宋清明继续说道:“我们只需要把收割机的车轮给它换成更大的,让整个机身抬高一些,不就能避免这个问题了吗?”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但又有人问道:“那我们应该换成多大的轮子呢?”

    宋清明笑了笑,拿出早画好的图纸说道:“这种轮子最合适,既能保证收割机能正常工作,又能抬高车身。”

    众人看了看图纸,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宋清明接着说:“好啦,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家不用担心了。”

    众人散去之后,有的村民回到家中寻找适合的车轮,有的人则前往李家村庄购买或定制。

    一时间,整个村子都忙碌起来,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突然有那么多人上门买新的车轮,李金山也是一脸的惊讶。

    “你们石河村怎么都过来买新的车轮啊,难道之前的都坏了吗?”李金山疑惑地问道。

    “不是的,李老爷,是因为您的外孙说……”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说道。

    当李金山听到关于再生稻的事情后,他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外孙竟然会想到这样一个惊人的主意。

    他喃喃自语道:“这个孩子真是太聪明了!”

    李金山立刻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他急忙吩咐自家的儿子:“我们也要跟着这么做。就算最后不能成功,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得知了再生稻的事情。大家纷纷效仿,不管能不能成功,他们都愿意尝试一下。

    几天后,大家都将现有的收割机的轮子都换好后,就准备秋收了。

    今天是石河村民的大秋收的第一天,也是宋清明家大秋收的第一天。

    因为今年耕种的稻田多,他便请了好几个长工过来帮忙秋收,这样他的爹娘就不需要那么劳累了。

    收割机推过后,那些水稻都保留了八寸的稻桩,宋清明看到后很是满意。

    七天的时间说快不快,说慢也不慢,现在石河村的每家每户基本都将谷子归仓了。

    等到大家都将水稻收割后,水车引上来的水再次将稻田给漫灌了。

    这段时间,宋清明每天都会拿着纸笔,朝着稻田的方向走去。

    他在这里瞧瞧,那里看看,不时地低下头来,认真地书写着什么。

    实际上,宋清明正在详细地记录下再生稻的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