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总有人在高潮部分奏出最强音。
薛仁贵就是那个天选骄子,他是实打实,真正靠自己的武功,万军丛中,拼杀出来的名声。
薛仁贵一飞冲天以前,他一直默默无闻。
他的成名战是在敌军丛围之中,孤身犯险,救出同僚,并且手斩贼将,马悬贼首,施施然若无其事而回。
有些人,天生就是吃战场这碗饭的。
战场之上,这种英雄气概,添油加醋,神乎其神地传遍全军。
但真正属于他的高光时刻,就是李世民全力奋战的驻跸山之战。
当时唐军情势吃紧,时代呼唤英雄,战场需豪杰,甚至李唐王朝,也需要一个盖世的战神前来拯救。
薛仁贵应运而生。
他是一个很有心思,也很有心计的人。
战斗一开始,他就身穿奇装异服,但却秘不示人,在外面却罩着纯色的宽大白袍,他手握长戟,腰鞬张弓,大呼狂喝,当先一人一马,杀入高句丽军队的重围。
敌人的鲜血,如雨点般洒落在他白色的战袍之上,恰似冬日寒梅花开。
他的狂勇,他的浪漫,他的勇气,还有他如拾草般收割敌人生命的暴烈,让他在双方军队之中,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杀神降临。
战后,李世民召见了白衣薛仁贵,当场给他升官赏物赐人,以激励世人。
薛仁贵一战成名,一跃而成大唐名将。
他也将续写一生的传奇。
薛仁贵的横空出世,左冲右杀,让战局的走向有了微妙的变化。
高句丽人的阵脚再也无法重整,整支部队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各自为战。
这种作战状态,在李世民全力冲击之下,已面临崩溃连缘。
在承受了唐军一轮全力的攻击,损失了二万多精锐士兵的高延寿,才能重整旗鼓,依山结阵。
但高延寿败势已成。
唐军将他们重重围困,并且截断他们归路的桥梁,高延寿手下,战士虽然还有一战之力,但军处绝境,欲战不能。
再拖下去,必然只能活活饿死,全军覆没。
高延寿没有别的选择,他只能向李世民投降。
此战的胜利,非常侥幸,大唐军队一是占了突然袭击之利,另外,当时大唐军队全军用命,人人争先,士气高昂,在同样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之下,胜了这一场至关重要的围点打援之战。
比如唐朝的三品武官,左武卫将军王君谔,担任此战先锋官,他在与高句丽人混战之中,被击下马匹,但他环顾四周,已是后继无人。
王君锷奋战到最后一滴血,惨烈为国捐躯。
而李世民在高山之上,听到李世绩的黑色帅旗被围之时,平生之中,也极少面露畏惧之色。
种种情形,不一而足,可以说此战胜得非常幸运。
如果不是全盛的大唐,如果不是李世民统帅下的全军斗志昂扬,如果不是大唐全军具有真正所向无前的强烈的功业心,换到任何一个场合,这场战斗,也有可能是另一个结果。
这是李世民一生之中,最可能失败的一战,并且可能是全军尽墨的彻底崩溃的一战。
但结果是李世民再一次胜利。
胜利总比失败好,不管是什么原因的胜利,胜利就是胜利。
胜利者总是正确光荣伟大而受世界尊敬。
高延寿和高惠真率领三万八千人在李世民阵前投降。
他们进入李世民的军门之后,就双膝跪地,匍匐前行,请求宽恕。
李世民豪兴大发,这一刻,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在他脚下。
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地称呼高延寿和高惠真为少年,李世民心情大好地说:“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至于摧坚决胜,故当不及老人,自今敢复与天子战乎?”
高延寿等人哪里敢接话,全部跪倒于地,眼光都不敢直视李世民。
驻跸山之战,唐军大获丰收,收获的战略物资,数不胜数。
几个大项的数据如下: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一万领。
胜得真是非常侥幸。
五万匹高句丽短脚马,足以装配一支让世界颤抖的精锐骑兵队伍,几百年来,高句丽人在战斗中生活和成长,真是愈战愈勇,积累了足够的本钱。
而万领铁甲,则更是体现了高句丽远非边陲小国,它的战时国家机器,已经足够强悍。
在“一甲当十士”的古代,铁甲的制作材料,规模和工艺水准,将决定国家层面的战斗力。
而辽东又是铁矿等物资丰富之地,如果假以时日,中原大地,有可能不是他们的对手。
而历史,总是可以照见未来。
李世民也不是神人,他也无法预计几百年后,在这片土地上,真的诞生了颠覆中原王朝的强大政权。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