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五朝元老求俯首,骨骾之臣仗后来
作者:流云舞天风   隋唐天字七书最新章节     
    杨坚对待政敌,冷面无情,残酷清除。

    但他并不是一个嗜杀之人,杨坚足以当得上一代明君的称谓。

    他是一个彻底的,一流的政治家,被后世奉为圭皋的纳谏,勤政和勤俭,他都达到了历史级别的优秀。

    隋初四贵之一的苏威,刚入政坛之时,充满政治热情,满怀政治理想。

    他也曾经是个心高气傲,敢触杨坚虎须的人。

    他曾经冒着丢官和断送政治前途的风险,直谏杨坚。

    但他在杨广一朝,以后的政治生涯中,已经变成为一个毫无骨气,唯唯诺诺的油滑政客。

    他以耄耋之龄,受辱于李世民。

    在洛阳城破后,他请求晋见李世民,却又推托说自己老病在身,不能亲自拜见。

    苏威在观望。

    因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本是隋室旧臣,李唐的朝廷重臣,大半也是隋朝的原班人马。

    苏威作为资格最老,资历最深的老臣,他想在李唐王朝得到应有的尊重。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

    那时的苏威,已经成了一个苟活性命于乱世,不再有任何追求的与世沉浮之人。

    苏威已经掉价,被时代抛弃了。

    李世民显然认为隋室之败,苏威脱不了干系,现在,苏威还要倚老卖老,似乎并不给自己面子。

    进入洛阳之时,李世民就已有夺嫡之心,这可以从他暗中拜见大道士王知远,问天下大势可见一斑。

    李世民需要全天下的声望,但苏威竟然如此不上道。

    他心怀不满地派人向苏威传话,毫不留情地斥责苏威。

    “公隋朝宰辅,政乱不能匡救,遂令品物涂炭,君弑国亡。”

    这种指责,苏威不能自证清白。

    李世民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公见李密、王(世)充,皆拜伏舞蹈。今既老病,无劳相见也。”

    李世民显然存有私心,他目前虽然只是秦王,但武功绝世,声望急剧上涨。

    并且,李世民早就在文武二途上开始经营。

    苏威不识相,不愿意臣服自己,那自己也绝对不能让苏威,在政坛上复活。

    对于一个不肯臣服自己的旧有官僚,尤其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官僚,既然不为自己所用,就更不能让他为竞争对手所用。

    进入长安之后,这个隋朝政坛的活化石,也是长青树,至死也没有得到李唐王朝的尊重。

    人生一世,莫非前定,苏威的遭遇,真是让人不胜唏嘘,恍有隔世之感。

    但苏威曾经也是个热血的理想主义者。

    苏威能如此,得益于隋朝初立之时,朝野上下,生气勃发,人人都思奋进。

    那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万象更新的全新世界。

    苏威也不例外。

    有一次,杨坚被一个朝臣激怒,盛怒之下,杨坚没有经过审判,就下令将其斩杀。

    但此人罪不当死,苏威不同意,他不肯奉诏。

    杨坚拂袖而起,关门入阁。

    苏威不依不饶,紧跟杨坚,入阁进谏。

    杨坚正在气头上,关上门不肯见他。

    但这道处死的命令,按照章程,没有苏威的署名和肯首,一样也无法传递下去执行。

    杨坚大怒,自己堂堂一国之君,焉有杀一人而不可得之理?

    盛怒之下的杨坚,踢开阁门,手提宝剑,准备亲自斩杀此人。

    凛冽兵锋,天子之怒,苏威当然知道,与其说杨坚是想斩杀罪人,不如说是想给自己立威。

    但他毫不畏惧,他站起身来,挡在杨坚的面前,不让他出去。

    杨坚绕过苏威,想从旁边挤出去。

    苏威跟随杨坚的步伐,调整方向,依然象一座山一般,屹立于杨坚面前。

    这种情势非常明显,要想杀人,先杀苏威。

    苏威虽小,却似一道永不可跨越的高山。

    杨坚反身拂衣,大怒进入内阁之中,立即将大门重重关上。

    内阁之外的苏威,心中五味翻腾,才感到后怕。

    还有惊恐。

    他想起自己一生的抱负,想起刚才的惊心动魄,想起杨坚那明晃晃的剑尖,还有现在重门紧闭的阁门,真是一场大梦啊。

    也许,从这一刻起,苏威从政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如果自己死了,那谈什么理想抱负,又谈什么为国为民?

    留得一身在,方可意气长。

    今后的岁月,苏威宦海沉浮,锐气尽消。

    他一生历经五主,入唐之后,郁郁终老于唐都长安,而在这里,也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很久之后,也许足有一个世纪那么久。

    杨坚紧闭的阁门,缓缓打开,他派人召见苏威。

    盛怒过后的杨坚,已经恢复理智,他对苏威道歉说:“公能若是,吾无忧矣。”

    于是,赐马赏钱,尽复苏威之职。

    有隋一代,不怕死,有气节,坚持自己理想和正义的忠臣,比比皆是。

    任何朝代,执法者和言官,总会以其刚直不阿,以生命维护其信仰而留名青史。

    执者法是因为有章可依,在治世之中,可以理直气壮地执法,而言官主要存在于乱世,以命博名,或是搏一事之成。

    终杨坚一朝,政治清明,国势蒸蒸日上,言官大体上没多少用武之地。

    杨坚是一个比较机械的人物,倾向于简单和机械化的管理。

    他一生都在追求中央集权,确切点讲,是皇帝集权,当法律和皇权相抵触时,他非常自然地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和执法者会发生天然的矛盾。

    理念的差别,就是观点的对立,带来了一次激烈的碰撞。

    赵绰可谓是杨坚一朝执法最刚正不阿之臣,他也有一次豁出性命的进谏。

    当时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红色裤子案”。

    当事人是刑部侍郎辛亶,他也是个妙人,听信术士的忽悠,说是穿红裤子可以避晦气,还可以官运亨通。

    辛亶是个直爽人,对此深信不疑,竟然天天穿着红裤子上朝和办公。

    这道特殊而亮丽的风景线,成功地引起了杨坚的注意。

    这也是杨坚不可触犯的另一个逆鳞,实际上,历朝历代的帝王,也非常忌讳这一点,他们认为,这就是厌蛊。

    这个令人闻风色变的词语,不知掀起过多少腥风血雨,现在轮到辛亶了。

    杨坚本来就是帝王之中,猜忌之心非常严重的人。

    辛亶顶风作浪,杨坚毫不留情。

    他命令卫士处斩辛亶,但这个案子流到赵绰手上,他回复杨坚说:“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

    杨坚大怒,他直接威胁辛亶说:“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

    这是赤裸裸的明示,为了吓阻赵绰,杨坚甚至命令高颎,押来赵绰,准备处斩他。

    但赵绰并不是吓大的,他展现了更强硬的态度,“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

    高颎押着赵绰到达朝堂之上,杨坚再给了赵绰一次机会,他说道:“竟何如?”

    杨坚需要有一个台阶下。

    他希望能等到赵绰的服软和认罪,但赵绰完全豁出去了,他强硬无比地说:“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赵绰显然不是一个懂味的臣子,杨坚抹不开脸,但又不能真正杀了他。

    杨坚黑脸,他当场发飙,拂衣进入后堂。

    朝廷之上,群臣面面相觑,一片死寂。

    但杨坚还是压抑住了自己的愤怒,很久之后,他才派人出来传话,释放了赵绰。

    隋朝需要赵绰的强硬。

    但赵绰这种硬碰硬的作风,也让杨坚私心不爽,他能用赵绰之才,却也无法全心重用他。

    杨坚曾经假惺惺地说:“朕于卿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

    也许,杨坚也找人给赵绰看过相,也许,这确实只是杨坚的一种托辞。

    终杨坚一朝,赵绰安全上岸,虽然得享天年,多被赏赐财物,但其官品,却始终没有寸进。

    也许,这也是杨坚的御下之术。

    但世上并非尽赵绰,也没有那么多人敢撸杨坚的虎须。

    杨坚骨子里坚信,人才,会决定国家能达到的高度,但一个社会,要想有序运行,就必须要靠规则。

    规章,决定了社会的底线。

    无规矩,不成方圆。

    杨坚立规矩的过程,也是他和自己决斗,不断蜕化进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