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胜算九分拟万户
作者:赵子曰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     
    李密把李善道扶起,笑道:“俺虽辽东李,你是赵郡李,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何必这般拘礼。”吩咐从吏,“取胡坐来,请二郎坐。”

    天下李氏,最着名的郡望,首数赵郡。

    自魏晋以今,一直都是最讲门阀的,在这种背景下,遂不管是真赵郡李家的后裔,还是假赵郡李家的后裔,只要是姓李的,特别达官贵人们,为给自己脸上贴金,往往都会自称其祖上本是出自赵郡李氏。李善道来自后世,对这些东西不敏感,但他的阿兄敏感,莫看他阿兄本分农耕,是个实诚人,在说到本家之族源时,却一向来对外自称的都是系出赵郡李氏。

    李善仁既这么说了,李善道就跟着也这么说了。

    本来到底是不是赵郡李,其实也不重要,像秦敬嗣、王须达等,他们也不会问,可李密、房彦藻等这些人就不同了,他们俱出名族,看重家族阀阅,则在相识后,不免就会问起,你这个“李”,是哪个李?这次跟着李密来设伏,昨天出发前,李密专和李善道见了个面,说了好一会儿的话,当时,他就如此地问李善道了。李善道於是就把李善仁的说辞,回答与了他。

    李善道当时就看出来了,李密压根不信他的话,赵郡李氏在隋室朝中为官的不少,李密认识他们中的些,从没听说过赵郡李氏在东郡卫南还有一支,但李密没有当场戳穿他,反而是介绍了他手下一人与李善道认识。此人也姓李,名叫李君羡,汝州人,也自称是本出自赵郡李氏。李善道犹清晰记得,他与李君羡见面时的尴尬,两人呲着脸皮对着笑,互相握着对方的手,亲热是很亲热,但就是谁也不敢与对方论辈,不敢问对方的祖上是出自赵郡李氏的何房。

    这时听李密又说起这事儿,饶以李善道前世的人生阅历,脸皮已经颇厚,却也不禁是小生惭愧,好在林子里暗,上了瓦岗以后,风吹日晒,肤色也黑了,倒是瞧不出他脸红。

    他心中懊恼:“一时嘴快,却怎的随我阿兄,报了个赵郡李的门户?早知便不提此茬了!李密也就罢了,瞧房彦藻、杨得方这几个鸟厮,尽拿似笑非笑的嘴脸看我,他妈的,肚皮里必是在嘲讽老子攀龙附凤。”口中说道,“公身尊贵,名动海内,善道一介田夫,焉敢不恭?”

    胡坐拿到,他推辞不坐。

    李密扶着他的胳膊,拉他坐下,等他坐稳,自才亦回到自己的胡坐前坐下。

    房彦藻、杨得方等刚才跟着李密,都起了身,亦相继重新落座。

    李密抚须,含笑说道:“二郎,伏兵此任,甚是凶险,你肯主动请缨,老实说,这是让俺没有想到的。以往与二郎惜於少见,今已有同袍之谊,又李姓一家,往后你我却可多多亲近。”

    李善道听徐世绩说过,李密祖籍辽东,其祖上或是出自鲜卑的屠何部,后来改汉姓为李,西魏、北周之交时,宇文泰曾赐大臣胡姓,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胡姓“大野”,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胡姓“普六茹”,李密的曾祖李弼也被赐了一个胡姓,便是“徒河”,这个徒河,按徐世绩的猜测,很可能实际上就是恢复的李密家族本来的胡姓。此亦即是说,李密的这个“辽东李”,与李善道的“李”,实非一回事,族属都不同,更别提什么“李姓一家”了。

    心知李密这话,是对自己的“拉拢之言”,——几次的卖命、拼搏之下,於今的自己,已有被李密这等野心人物拉拢的价值了?李善道当下的心情,百味杂陈,滴水不漏地回答说道:“公尊贵之身,善道田夫,‘亲近’实不敢当,今设伏此间,候待进斗,唯公之令是从。”

    林中愈是幽暗,李密黑白分明的眼眸,在他瞻顾之际,愈是清澈透亮,引人瞩目。

    李密沉吟片刻,说道:“二郎,昨天你我相见,叙谈甚欢,但并没有怎么议论‘设伏’此事。现在你我两部兵马已经顺利地潜到设伏此地,就设伏此战,你有何想法?可尽管言来。”

    虽然祖籍是在辽东,但作为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一员,李密的家族早在长安定居了。李密乃是生於长安,长於长安,一口长安官话,说得自是地道。和他的官话一比,李善道自己都能感觉到,他的“官话”里,当真是带着浓浓的东郡方言,用后世的话,一股土味掩都掩不住。

    不过,带着方言,大家伙也都能听懂。

    李善道亦不像有些人,会感到“自惭形秽”,没有去学李密的正宗官话,仍说着自己的“东官”,——东郡官话,说道:“在下愚见,明公对张须陀连胜骄狂的判断,是很准确的。这一点,只从张须陀过封丘不打,径赴荥阳县,与杨庆、费青奴合兵,预备进击我军的举动,就可看出。不论是为决战时的后顾无忧,亦或是为断掉我军的退路,从而打击我军的士气,封丘,都应该是先打下来的,张须陀却竟不攻,其骄狂可见一斑!他分明是根本就没把我军放在眼里。其既骄狂,又复懈怠,不多遣斥候,严察我军动静,由使公部与我部,得以成功地潜入到了设伏此地,则以在下之见,这一场仗,咱们的胜算已有五分。”

    房彦藻忍不住开口说道:“只有五分?”

    李善道听出了他的质疑语气,笑道:“房公,战尚未开,我军已有五分胜算,这还少么?”

    房彦藻说道:“是不少了。但若只有五分胜算,那这场仗,……李郎,你是觉得按蒲山公的谋划,我军还不一定能打赢?”

    李善道说道:“这五分胜算,只是战前的胜算。”

    李密问道:“二郎,你此话何意?”

    李善道说道:“战前胜算,是此五分。开战之后,翟公若能顺利地将张须陀部引到这里,则是我军的胜算便又可多添两分;再等到公、我两部找到战机,杀出之后,有道是,‘两军相逢勇者胜’,若我两部将士上下俱能用命,公、我等人皆敢奋战,则是胜算可又再添两分。”笑视房彦藻,说道,“房公,如此,胜算已非五分,是有九分矣。”

    房彦藻说道:“蒲山公料敌神明,筹划精细,李郎,以俺见,此战胜算何止九分,十分也有!”

    “九成胜算”,已经是李善道放开了说的。

    打仗这事儿,千变万化,真正地取得胜利之前,谁敢保证就一定胜利?而九成胜算,差不多就是在说,这场仗肯定能够取胜的了。要非因前世的见闻,已猜到了这场仗的结果,给李善道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说。孰料房彦藻不知足,还非要再给他抬抬杠。

    李善道知李密等的结局,从没想过抱李密的大腿,那房彦藻既要抬杠,李善道当然也就不会客气,摸着短髭,呵呵笑了两声,说道:“房公,‘兵者,诡道也’,用兵之道如水,千变万化,战场的形势亦然如是,瞬息万变。可能一点小的失误,就会造成一场战斗的失败。仗没打完前,恐便孙子再世,也不敢对一场仗说有十成胜算吧?我之愚见,九成胜算,已是足矣。”

    说这场仗有“九成胜算”,实际上也是对李密的一个“吹捧”,便连李密本人,实打实地说,他也是不敢说这场仗就已有“九成胜算”了的,他现抱的尚是“拼一拼”的打算。

    李密及时地开了口,没有让房彦藻再与李善道争执,他顾盼众人,抚须叹道:“昔汲黯尝言,‘后来者居上’。二郎年轻英俊,智勇兼备,指点军事,洞察幽明,诚‘后来者’也!”与李善道说道,“汉文帝曾与李广言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二郎,今当乱世,如秦失其鹿之际也,以君之才勇,只要能得遇明主,将来万户侯不足挂齿!”

    汲黯、李广都是前汉时人,李密早年曾经师从《汉书》学方面的宗匠包恺学习《史记》、《汉书》,成就很大,包恺的其他弟子都不如他。故,汲黯、李广两人的故事,他是随口拈来。——汲黯是东郡人,李广姓李,却此两人之故事,俱是正合用在对李善道的称赞和勉力上。

    奈何李善道读书少,李广姓李,他自知道,汲黯是谁,他却不知。李密引用汲黯的这个典故,也算是俏媚眼抛给了瞎子看,白引用了。不过不影响李善道能听出李密是在夸自己。

    李善道未就“得遇明主”此言多说,只逊谢说道:“蒲山公夸赞,善道不敢当之。”

    李密说道:“二郎,你说得对。尤其你‘起伏之后,须当将士用命,我等奋战’此语,最合吾意。且待起伏以后,二郎,俺欲与你兵分两部,分从两路进击,彼此既做呼应,两路并驾齐驱,又能更快地搅乱张须陀部,使我军可以更快、更有把握地获胜,不知你意下何如?”

    李善道不是李密的部将,并他今次参与设伏,隐隐中,代表的是徐世绩,大而言之,乃至是翟让,因此李密在具体的作战安排上,对李善道颇是客气,没有直接下令,征求他的意见。

    听了李密此话,李善道起身,叉手礼道:“敢不从公之令?待张须陀部被翟公引到,出伏之时,公令善道部击张须陀何处,善道部便击何处。”

    脚步橐橐声响,李善道举目望之。

    从幽暗的林木下,数人走来,为首者昂然阔步,是王伯当。

    却是王伯当等刚安排完李密帐下各部部曲的潜伏待战事宜。

    王伯当过来后,大家又讨论了多时埋伏、待战,以及张须陀部到后的进战等等事情,天大亮后,才算讨论告一段落。埋伏时期的军纪、注意事项,张须陀部到后怎么进战诸事,都共同地决定了下来。李善道谢过了李密的留饭,收下了李密送给他的十张好弓,仍在高丑奴的陪从下,自还去了本部驻地。

    这日开始,李善道、李密两部,就按商定下来的埋伏时期的纪律、注意事项,在这片林中静悄悄的藏伏下来。任何兵士,不得离开林子;每天吃食,吃的全是冷食。

    当天无事,次日也无事,第三天上午,遣出的斥候疾驰回来,送来了最新的军报。

    “张须陀耀武扬威,下书搦战,翟公、单公、徐公等引众,列阵荥阳县北,已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