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管仲临终论相
作者:陈七文者   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最新章节     
    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

    周朝王子带,用重赂结交伊、雒(luo)之戎,利用他们攻击京城,自己在内策应。这些小戎国围攻京城,周公孔、召伯廖全力防守,王子带没敢出头露面,没敢率兵出城与戎人会师。周襄王派遣使臣向各路诸侯告急。

    注:1.【伊、雒(luo)之戎:居于伊水、雒水(今伊河、雒河)之间者,诸戎皆在洛阳市西南。春秋初年,诸戎尚未至于伊雒地区,后来,关中的犬戎东迁至此,建立一批姜姓小国,即扬、拒、泉、皋、伊、雒等,皆春秋姜姓戎国。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指出:‘自秦强于西,晋强于东,日用兵以翦灭小国。而秦、晋之兵交于河。于是诸戎之在关中者,乘间东徙,以及于伊洛之间’诸戎的势力不断强大,一度攻入王城,焚烧东门。《左传.僖公十一年》云:‘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

    2.【召伯廖:春秋时期召国国君,伯爵。廖姓得姓始祖】

    秦穆公、晋惠公都想要巴结周王天子,于是都率领军队前来救援。戎人得知诸侯率兵前来救援,就在京城的东门放一把大火,抢掠一番,跑了。

    晋惠公(夷吾)与秦穆公相见,感到惭愧,非常不好意思。晋惠公又接到穆姬的私信,书中控诉晋侯夷吾对贾君的无礼行为,又不接纳流亡的公室众公子回国,许多不是,教育他马上痛改前非,还能保持友好关系。晋惠公于是对秦国有了戒备之心,就匆忙回国了。

    注:1.【穆姬:秦穆公夫人,晋国故世子申生的妹妹,也是夷吾的同父异母妹妹】

    2.【贾君:晋献公的妃子,曾养育了穆姬,也是夷吾的庶母】

    丕豹就劝秦穆公趁机袭击晋国的军队。

    秦穆公说:“大家都是为了勤王来到这里,虽然有私人恩怨,但这时不能动手攻击他们。”

    注:【勤王:在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于是各自归国。

    当时齐桓公也派遣管仲率兵前来救援周王天子。当听说戎人已退兵,就派人去问责戎主,戎主惧怕齐国的军事力量强大,就派人前来求和,并说:“我们诸戎哪敢进犯京城?这都是你甘叔找我来的呀。”

    注:【甘叔:王子带,姬姓,名带,亦称带叔、太叔、太叔带,封地在甘地,今河南洛阳南,谥号昭,故又称甘昭公】

    周襄王于是驱逐王子带,子带逃奔齐国。

    戎主派人到京城请罪,周襄王答应宽恕戎人了。

    周襄王追念管仲定位之功,今又有逼迫戎主求和的功劳,于是设宴款待管仲,给与上卿的礼遇。管仲谦逊地说:“齐国有国、高二子在呢,我可不敢接受这个待遇。”

    再三谦让,只接受下卿的礼遇,告别回国。

    注:1.【管仲定位:拥立周王。当时称为王太子子郑】

    2.【齐国有国、高二子:齐国最显赫的公族世卿,是周王室任命的。在各诸侯国中,周王室为了控制各诸侯国,派遣官员到地方任职,周王任命的地方大臣,只能任职上卿,诸侯只有权任命下卿。国、高二氏这两家在齐国很有影响力】

    这年冬天,管仲病倒了,齐桓公亲自前来探望。见其瘠甚,就握着他的手说:“仲父的病太重了,如果一病不起,我将来要让谁来执掌国政呢?”

    注:【见其瘠甚:看到他身体太瘦弱了。瘠,ji,身体瘦;土地不肥沃】

    当时宁戚、宾须无都先后去世了,管仲叹息说:“可惜了,宁戚呀!”

    齐桓公说:“除了宁戚,再没有其他人了吗?我想要委任鲍叔牙,你看怎么样?”

    管仲说:“鲍叔牙,是个君子。但是,不能够执掌朝政。他的为人是太过于善恶分明,人嘛,喜欢优点也就罢了,嫌恶缺点就有些过了,谁能忍受得了他呀(夫好善可也,恶恶己甚,人谁堪之)?鲍叔牙看见人的一个缺点,就会终身不忘,这其实是他的缺点啊(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

    齐桓公问:“隰(xi)朋如何?”

    管仲说:“还可以吧(庶乎可矣)。隰朋不耻下问,就是在家里也还办理公事。”

    说罢,喟然长叹:“天生隰朋,一直做我的代言人了,我不在了,他还怎么代言(天生隰朋,以为夷吾舌也,身死舌安得独存)?恐怕君主用隰朋也不能太长久啊。”

    齐桓公问:“那么易牙如何呢?”

    管仲说:“君主就是不问,我也有话要对您说呢。易牙、竖貂、开方三人,万万不可以亲近。”

    齐桓公说:“易牙炖了自己儿子,就是为了我享受口福,这不是爱我胜过于爱他的儿子吗?这还有什么疑问的吗?”

    管仲说:“人情挚爱,莫过于爱自己的儿子,自己儿子他都能忍心下手,那么他会对您怎么样呢(人情莫爱于子。其子且忍之,何有于君)?”

    齐桓公说:“竖貂把自己阉割了来侍奉我,这不是爱我胜过于爱他自身吗?”

    管仲说:“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爱自己的身体,对于自己身体都忍心下手,那么他对会您怎么样呢(人情莫重于身,其身且忍之,何有于君)?”

    齐桓公问:“卫公子开方,把未来君主的位子都抛弃了,来给我做臣子,以得到我的爱作为幸福的追求,他父母死了也不请假奔丧,这不是爱我胜过于爱他父母吗?这没有什么疑问了吧?”

    管仲说:“人情最亲的莫过于父母,他的父母死了他都忍心不回去,那么他又会对您怎么样呢?况且千乘大国的君主,是每个人都想追求得到的啊,抛弃大国君主的位子而屈就在您的手下,那么他的欲望可能就比千乘之国君主的利益还要大呀!您必须得让他们远离您,别跟他们亲近,一旦亲近,就必然会祸乱国家。(人情莫亲于父母,其父母且忍之,又何有于君。且千乘之封,人之大欲也。弃千乘而就君,其所望有过于千乘者矣。君必去之勿近,近必乱国。)”

    齐桓公说:“这三个人,都跟随我很久了。为什么之前没有听到仲父说他们一句坏话呢?”

    管仲说:“我不说他们坏话,就是要他们迎合您的心意。把他们比作洪水,我就是堤坝,防范他们,不让他们做得太过以致于泛滥。如今我这个堤坝将不在了,将来会有横流泛滥的危险啊,请君主一定要远离他们(臣之不言,将以适君之意也。譬之于水,臣为之堤坝焉,勿令泛滥。今堤防去矣,将有横流之患,君必远之)。”

    齐桓公默然而退。

    侍从中有听到齐桓公与管仲这番对话的,就私下里告诉易牙。

    易牙又转身挑拨鲍叔牙,说:“仲父的宰相之位,还是您给推荐的呢,现在他病了,就说您没有能力主持朝政,反而推荐隰朋了,我对此都看不下去了了,替您鸣不平。”

    鲍叔牙笑着说:“当然是我推荐他做宰相的。他忠心为国,对朋友也大公无私。他让我当司寇的官,驱逐奸佞小人,这都给的职位高了,如果让我执掌朝政,你们这些小人,还能够有容身之地吗?”

    易牙惭愧地离开了。

    过了一天,齐桓公又来探望管仲,管仲已经不能说话了。

    鲍叔牙、隰朋都很悲伤,默默流泪。

    当晚,仲卒,桓公哭的非常悲恸,说:“哀哉,仲父!是上天折断我的臂膀啊!”

    注:【卒:古代大夫的死亡称为卒。君王的死亡称为薨、崩】

    派上卿高虎董其丧,厚葬,生前采邑都让他的儿子继承,并世代袭承大夫的官职。

    注:【董:监督、督导。用亲信人员作为全权代表,监督下级的工作】

    易牙对大夫伯氏说:“当年君主从您的骈邑(山东临朐县)夺走三百亩土地赏赐给了管仲,如今他已死了,您为何不要求君主把它归还给您呢?我可以从旁边说说话帮助您。”

    伯氏哭丧着脸说:“我只是没有功劳,所以失去了采邑。管仲虽死,他的功劳还在,我有脸问君主请求归还采邑吗?”

    易牙感叹道:“管仲死了还能让伯氏心里佩服,我真是个小人啊!”

    且说齐桓公依照管仲遗言,任命公孙隰朋主持朝政。

    不到一个月,隰朋病卒。

    桓公说:“仲父真是个圣人啊!怎么会知道隰朋不能为我服务太久呢?”

    于是让鲍叔牙代理隰朋的职位执政,鲍叔牙坚决推辞,桓公说:“如今满朝没有能力比你强的人了,你还要推让给谁呢?”

    鲍叔牙回答说:“臣之好善恶恶,主公您是知道的。您一定要我主政,我的条件是,请把易牙、竖貂、开方三人调离,离开朝堂,那样我才敢接受任命。”

    注:【好善恶恶:过于善恶分明,喜欢优点,嫌恶缺点】

    齐桓公说:“仲父都已经说过你的优缺点了,我同意你的条件。”

    当天就罢斥(罢免、斥退)三人,不许入朝相见。

    鲍叔牙于是上任了。

    这时有淮夷侵犯杞国,杞人向齐国告急求救。

    注:1.【淮夷:东部黄淮、江淮一带的少数民族,分布在今江苏、安徽、山东一带】

    2.【杞国:存在于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445年,是中国历史上自夏朝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由华夏族建立,国祚延绵1500多年。国君为姒(si)姓,是大禹的后裔。周朝初年,周天子始封杞国为公爵,春秋时期又降为伯爵。初封地在河南杞县,后迁入山东,因卷入叛乱迁至新泰、宁阳一带。春秋早期,因受四邻觊觎,杞国灭淳于国,迁都取地。春秋中期,淮夷侵扰杞国,迁都缘陵,之后晋国为杞国修城。春秋晚期,杞人被迫再次迁移到鲁国北部一带。公元前445年,被楚国灭亡。《史记》中《陈杞世家》中提到:“杞国微小,其事迹不值得记载。”这样的小国,在周围强邻的压迫下,被迫屡次迁徙。“杞人忧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杞国。】

    齐桓公纠合宋、鲁、陈、卫、郑、许、曹七国的君主,起兵亲自前往杞国救援 ,打败了淮夷。

    把杞国的都城迁到缘陵(山东昌乐县)。

    这是公元前647年发生的事。

    诸侯还能够遵从齐国的号令,是因为齐桓公能任用鲍叔牙,坚决执行管仲时期的政策,国家政治、经济、军事都非常稳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