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晋文公获封四邑
作者:陈七文者   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最新章节     
    公元前635年

    晋兵屯兵阳樊,阳樊守卫大臣苍葛出郊外劳军,晋文公派郤溱包围温邑,派赵衰等前往泛地迎接周襄王。

    周襄王于夏四月返回都城洛阳,周、召二公迎接入朝。

    注:1.【阳樊:河南济源县西南。太行之南、黄河之北的阳邑,故曰阳樊】

    2.【温邑:河南焦作市温县】

    晋文公听说已经把太叔和叔隗都杀了,就命令驾车亲自前往京城洛阳,朝见周王告捷。周襄王设宴款待,又拿出大量金帛赠给晋文公。晋文公再拜谢,说:“臣重耳不敢接受赏赐,但死后得用隧葬,臣沐恩于地下无穷矣!”

    周襄王说:“先王礼制,以限隔上下(限制区分上下秩序),止有此生死之交(只不过这同生共死的交谊),朕不敢以私劳而乱大典,叔父大功,朕不敢忘。”

    注:1.【隧葬:sui zang,周代礼制规定,天子墓葬,使用隧道以通墓室;诸侯则只能用悬棺下葬至墓室】

    2.【春秋战国时期,真正觊觎天子地位但又没有彻底灭周的事有三件:一,楚国派使臣到周王室,问鼎有多重,后来的成语“问鼎中原”,就是指称霸中原;二,就是晋文公这件事,申请自己死后按照天子的规格修建墓室;三,就是后来的秦武王来到周王室举鼎,能够举起象征秦国那个地方的鼎就拿走,结果被鼎砸伤,然后就死了。】

    于是割让畿内(国都附近的地方)温(河南焦作市温县)、原(河南济源市)、阳樊(河南济源县西南。太行之南、黄河之北的阳邑,故曰阳樊)、攒茅(河南修武县西北)四个地方,以益其封。

    晋文公谢恩而退,百姓扶老携幼,填塞街市,争相来认识晋侯,叹道:“这是齐桓公复出了!”

    晋文公下来两路大军都班师,大军屯扎在太行山的南面,派魏犨去阳樊接管天子所封赏的土地,颠颉接管攒茅、栾枝接管温邑,晋侯亲自率领赵衰前去接管原邑的土地。

    为什么晋文公要亲自去接管原邑的土地?因为原邑乃是周王朝卿士原伯贯的封地,原伯贯兵败无功,周襄王夺了他的封地而赏赐给了晋国。当时原伯贯已经逃回原城,担心他不服,所以必须亲自带兵前来接收。

    颠颉到达攒茅、栾枝到达温邑,守臣都携带酒宴出城迎接。

    魏犨到达阳樊,守臣仓葛对部下说:“周王室抛弃了岐山、丰镐这几块地盘,所剩下的土地还有多少了?而晋国又被赏赐了四个城池的土地。我与晋侯都是周王的臣子,怎么能够服从他?”

    注:1.【岐山:陕西省渭河北岸岐山县、扶风县等地区,《国语.周语》‘周之兴也,鸑鷟(yu zhuo凤凰别名)鸣于岐山’。】

    2.【丰镐:丰京与镐京,西周国都,今陕西省西安市】

    于是率领百姓持械登城,坚决抵抗。魏犨大怒,指挥军队包围城池,大喊:“赶快投降,什么事都好说,如果攻破城池,全部都杀了。”

    仓葛在城上说:“我听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这里是王室国都的地盘(此乃王畿之地),境内百姓,不是周王的宗族就是王室的亲戚。晋侯也是周王室的臣子,怎么忍心使用军队来抢夺地盘呢?”

    注:【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以仁德怀柔国内人民,用兵威摄服边远的少数民族】

    魏犨被他的话所感动,派人向晋文公汇报,晋文公写了一封信给仓葛,略曰:

    四邑之地,乃天子之赐,寡人不敢违命,将军若念天子之姻亲,率以归国,亦惟将军之命是听。

    因此命令魏犨暂停进攻,先让百姓搬迁。

    仓葛收到书信,命令城中百姓:“愿意回到周王室地盘的都搬走,愿意留下加入晋国的留下。”必须愿意走的,有一大半,仓葛带领他们,迁移到轵村,魏犨确定了阳樊的疆界,带兵返回了。

    轵城,为啥叫“轵”?轵的意思是指车毂、轴孔,或车轴的端部,或指车厢两侧的栏木,总之都与古代车辆有关。公元前635年,周襄王以阳樊(今济源市承留镇曲阳村)赐晋文公,然阳樊之地民众不服,晋文公帅军包围阳樊。阳樊大夫仓葛率民众退聚东南二十公里,先把战车排列起来以御敌,继而筑城,故名“轵城”。

    注:【轵村:zhi cun,河南济源市南6公里的轵城镇】

    再说晋文公同赵衰略地(巡视边境)至原(河南济源市),原伯贯绐(dai欺哄)部下说:“晋兵包围阳樊(河南济源县西南。太行之南、黄河之北的阳邑,故曰阳樊),把全城的人都屠杀了。”

    原邑的人们恐惧,共同誓死保卫家园。

    晋兵包围了原邑。

    赵衰说:“这里的人们之所以不服晋国的管理,主要还是不相信晋国。主公给他们展示一下诚信,这个城池就会不攻自破了(民所以不服晋者,不信故也。君示之以信,将不攻而下矣)。”

    晋文公说:“用什么展示诚信呢(示信若何)?”

    赵衰回答说:“请下令,军士各自准备三天的粮食,如果三天之内攻不下原城,就退兵。”

    晋文公就按照他的话传令,到了第三天,军吏禀告:“军中只有今日的粮食了。”

    晋文公没有回答,当天半夜,有原邑的居民缒城而下(由城上缘索而下),说:“城中已探知阳樊的民众并没有遭到屠杀,都相约明天晚上献出城门。”

    晋文公说:“我原本约定以三日为期攻破城池,三日没能拿下,就撤兵。今天已满三日了,我就明早退兵。你们百姓要做好自己守城的工作,不必有别的想法(尔百姓自尽守城之事,不必又怀二念)。”

    军吏请示说:“原邑居民约定明晚献出城门,主公何不再留一日,把这个城池占有了再回去呢?即便粮食已经耗尽了,阳樊离这里也不远,可以很快运来呀。”

    晋文公说:“诚信,是国家的根基,是人民为人处事的依据(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限期三天的命令,谁不知道?如果再留下一天,就是失信了。得到原城而失去诚信,人民还凭借怎么相信我呢(民尚何凭于寡人)?”

    黎明,就退兵了。

    原邑人们都相互说:“晋侯宁肯失去城池,也不肯失信于民,这是有道之君啊!”于是争相在城楼上树立投降的旗子,顺着绳子缒下城墙追随晋文公军队的人,纷纷不绝,原伯贯不能禁止,只得开城投降。

    髯翁有诗云:

    口血犹含起战戈,谁将片语作山河?

    去原毕竟原来服,谲诈何如信义多。

    注:【口血:古代结盟有歃血仪式,结盟涂血在嘴上,以示信守。这里指结盟不久就背盟之意】

    晋君已经退走三十里,原民追赶上来,原伯贯的降书也到了。

    晋文公命令军队驻扎下来,自己单车回到原城,百姓鼓舞称庆。原伯贯来见,晋文公以王朝卿士之礼,把他的家迁到河北(黄河北岸)。

    晋文公选择了这四个地方的驻守官员,说:“当年子余(赵衰)拿着盛粥的壶(壶飧sun)在卫国跟随我流亡,忍着饥饿而自己不肯偷吃,这是诚信的人。我今天用诚信得到原城,还以诚信守备它。”就任命赵衰为原大夫,兼管阳樊。

    又对郤溱说:“你行大义不顾家族私利,最先同栾氏给我通报消息,助我复国,我不敢忘记你的恩义(子不私其族,首同栾氏通款于寡人,寡人不敢忘)。”任命郤溱为温大夫,兼管攒茅。

    子不私其族,指郤溱与郤芮同族,郤芮是晋惠公夷吾的死党,而郤溱却首先通款于重耳。

    各留下二千兵士戍守其地。班师回国。

    后人论晋文公纳王示义,伐原示信,乃是图谋伯业(霸业)的第一件事。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35年的事。

    附注: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形北高南低,地貌复杂,山势陡峭。夏朝时曾作为都城称为“原”,秦置“轵县”。济源市因处于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地处“太行八陉(xing)”之首的“古轵道”要冲,是豫晋交通的咽喉要塞,为传统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地处河南洛阳、焦作和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