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河决孟津渡
作者:种菊南山下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最新章节     
    刚开始,张蔷与朝臣们一样,满心欢喜地以为,尽管这场雨姗姗来迟,但红薯与土豆尚可播种,玉米即便减产,也好过颗粒无收。

    户部左侍郎范景文,一直负责新作物的推广工作。今年春夏,雨水稀缺,他为此愁白了头,接连上奏,恳请太后或小皇帝前往天坛祈雨。

    在他的极力请求下,小皇帝平安在礼部的安排下,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祈雨。

    端午节次日,京畿地区终于迎来了甘霖。据说,范景文当即冒雨出城,实地查看百姓耕种情况。

    然而,谁料这雨一旦下起,便绵延不绝。

    黄淮平原的冬小麦,自五月起,由南向北逐渐进入收获季节。但连绵的阴雨,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收割。不仅收割回来的小麦难以晾干,麦穗上的颗粒甚至开始发芽,只能作为牲畜的饲料……

    原本对降雨的喜悦,瞬间转变为对涝灾的深深忧虑。

    张蔷的脸色,日渐阴沉,仿佛比窗外的天空还要黯淡。小冰河时期的天灾,难道真要拖垮大明?

    民以食为天,若无粮食,一切皆是空谈……若是在前世,尚可从海外进口粮食。但在这个时代,最大的福船不过五千料,载重仅两百吨。

    民间的商人,绝不会冒着生命危险从海外运粮回来,而大明朝廷也无力组织如此庞大的远洋运力。

    即便有运力,南洋各国是否有粮食出口也是问题。因为当地的土着根本不会种植庄稼,在南诸岛上耕种的,皆是来自福建、广东沿海下南洋的汉人。

    还有西方殖民者开设的种植园,但他们种植的是经济价值更高的玉米、甘薯和土豆,运回西方作为种子……

    后世有个墨菲定律,意指越担心的事情越容易发生。用华夏老祖宗的话来说,便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正当张蔷为今年的粮食减产而绞尽脑汁时,通政司送来了八百里加急。

    丑时刚过,张蔷便从梦中被唤醒,连忙披衣坐起。能在半夜叫醒她的,唯有外敌入侵或重大天灾。

    在外间值夜的大宫女阿清,连忙进来伺候她梳洗。张蔷摆手制止了她:“先把奏报拿进来。”

    阿清出去,取来一份奏折。张蔷打开一看,不禁大惊失色!

    卧了个大草,黄河这条大动脉,竟然爆血管了……

    黄河在孟津渡河段发生决口,南岸二十多个县域受灾,上千万亩耕地被淹没。无数城镇、村庄被洪水吞噬,截至急递发出之日,已统计死亡人数九万一千余人……

    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豫东广大地区,成了一片满目疮痍的黄泛区……

    豫东产粮区,彻底瘫痪。

    “几点了?”她问道。

    阿清跑到次间,看了看西洋钟,回来答道:“回太后,凌晨三点一刻。”

    张蔷叹了口气,道:“时辰还早,去给本宫沏一壶浓茶来。”

    今晚注定无眠,等阿清送来茶水,张蔷一边自己穿衣,一边吩咐道:“去侧殿,将烛火点上,再将河南省的舆图找出来,放在御案上……”

    阿清和阿月,平日里只负责她的衣食起居,很少进入她处理政事的侧殿。听到张蔷的吩咐,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张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又喊住了正要往门口去的阿清:“算了,你去把怀恩叫起来吧。”

    阿宝在另一辅炕上,陪着平安睡觉,阿清一敲门,它便醒了,立即机警地竖起耳朵,两只眼睛在烛火下闪烁着蓝幽幽的光芒。

    见张蔷穿好衣服,洗完冷水脸,它才小声地叫了一声:“喵……出啥事了?”

    张蔷这才想起来,阿宝曾提及城隍庙的黄仙儿发出过水灾的警告。她拿起奏折,一边往外走,一边嘀咕道:“黄河决口,淹了二十多个县……”

    阿宝的蓝眼睛猛地瞪圆:“喵……黄仙儿说的,竟然是真的?”

    “什么真不真?”张蔷嘴硬道,“小冰河时期,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总得蒙对几次吧?”

    怕惊醒平安,阿宝轻轻地走过来,要跟张蔷去侧殿,张蔷摸了摸它的头:“我去看看地图,准备今日的救灾会议,你回去陪着平安。”

    阿宝听了,默默地走回自己的猫窝,睡觉去了。

    张蔷来到侧殿,怀恩已经点上了蜡烛,并在御案上摊开了河南省的舆图。

    张蔷对着舆图,找到了孟津的位置,将奏折上所列的府县,在黄河两岸一一对应,这才弄清楚了受灾的具体位置。

    大明应对自然灾害,有一套成熟的制度和流程,张蔷参照后世的救灾应急措施,在舆图上做了几点补充。

    卯时,三位大学士一进宫,就被请到乾清宫西侧殿。

    自张蔷执政以来,他们还是第一次一上班就被叫到领导办公室,不知发生了何等重大事件,皆一脸凝重。

    待看到八百里加急送进宫的急奏,他们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很快,户部尚书郭允厚也赶来,看到灾情报告,他的脸色比三位阁老还要阴沉。今日,国库又得支出大量银子……

    工部老尚书李从心卧病在床,代表工部来参会的,是左侍郎卢象升。他最近颇为忙碌,已在西山煤矿和遵化的铁矿场装上了轨道,大大提高了产量。

    五军都督府张维贤、京营提督李邦华、大理寺卿毕自严、吏部尚书王永光等顾问小组成员,陆续到来。

    还有太医院的院正龚廷贤,也被特邀参加今日的会议。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因年纪较大,孙阁老特意让出张蔷下首的位置给他:“老太医,坐这里吧。”

    这里离太后近,太后的话能听得更清楚。

    龚廷贤却摇头,指着远处的位置道:“礼不可废,下官坐那边,一样能听得清楚……”

    说罢,他径直走到卢象升身边坐下。

    张蔷向来言简意赅,待众臣行过礼,她便让法容拉开墙上的绢布,指着上面的标记道:“今早丑时,本宫接到洛阳府八百里加急,黄河孟津渡河段决口,淹没两岸二十多个县,洛阳告急……”

    后来之人,听后皆变了脸色,黄河每一次决堤,都是重大灾难,轻则淹没几百里、数十县,重则直接改道,冲毁沿途的田野村舍,让无数百姓失去家园。

    历来赈灾流程,分为报灾、勘灾、审户、散赈几个阶段,所以孙承宗第一时间发言道:“朝廷需先选出巡按御史,前往灾区勘查灾情。”

    自从吴牲带着几位御史在陕西立功归来,都察院的一帮年轻御史,皆希望获得赈灾的机会,因为回来后,不仅能快速升迁,还能获得一座两进的院子,谁不心动?

    因此,都御史毕自严立即表态:“没问题,太后。臣建议,除了河南道御史,还应多派几人,他们不但要勘查核实灾情,还要留在当地,监查赈灾工作,确保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

    袁可立是河南归德府睢州人。本次孟津决口,若不及时堵住缺口,下游的开封、归德诸府也将难以保全。

    因此他说道:“赈灾固然重要,但当务之急是要堵住缺口,防止淹没区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