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谁能接受……”不少人痛哭起来,泪水在脸上打下深深的沟壑,“那可是吃人,一般人谁能接受?”
当然,除了这些痛哭流涕的百姓外,还有许多百姓并没有哭出来——他们已经流不出来眼泪了,也有些人,身体已经到了极限状态,呼吸都是勉强挣扎,更何况这种剧烈的情绪波动?
但那些哭泣的百姓的话,是没错的。
虽然确实很多时候,很多大灾荒之下,总会有人相食的事情,有时候还据此编出了各种歌谣,衍生出了市场,史书上也还为此记上一笔——这几乎是天下的百姓唯有的几个登上史册的机会之一。
但,事实上,很多人也并不能够接受食人这件事情。
哪怕是为了活下去,哪怕可能吃人就能多活一段时间,哪怕他们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挑挑拣拣的余地,更没有什么抒发感情的资格……
可,他们还是无法接受。
那可是吃人!
吃人啊!
不少人确实能够做到,在逃荒的路上,在挣扎的过程中,放弃那些力量弱小的人,比如老人,女人,幼儿……但是吃人这种事情,他们确实还是做不大出来。
哪怕是每日为了生存就已经竭尽全力,素日里麻木无觉、没有任何心力经营多少感情的普通百姓们,总也还是人,总也还是有感情——动物尚且物伤其类,何况人乎?
要是那等不见尸体、不见血、不见任何直接结果的“吃人”,百姓们或许没有多少感触,但,直面人的尸体,直面物理意义上的吃人,直面甚至为了吃人而杀人……
他们确实是接受不了。
家中甚至有人活活饿死,都没有去吃人。
不论男人女人,在看到这一段,联想到自身情况,都不由得对那其中选择揭竿而起的百姓们感同身受,对他们的选择生出了极大的赞同:“要是真到了不吃人就几乎活不下去的地步,那为什么不杀几个官老爷垫背?!”
“能把那些个官员杀了,俺这辈子倒也不亏!”
更有人直接表示,就算要吃,那也应该吃一吃那些富贵官宦人家——普通人能有什么吃头?而且比起那些个官宦和富贵人家,普通百姓大家还都是自己人。
但也有很多人对此虽然有些意动,但到底没打算付诸行动。
无他,太饿了,太虚弱了。
虽然有心干掉那些个权贵人家给自己拉一个垫背的,让自己一条贱命也算值了,但这个前提是能杀掉那些人啊!
他们现在早就饿了不知道多少天,每日连走路都觉得费力,只觉不知道哪一天、哪个时辰恐怕就突然倒下再也起不来了,又谈什么杀个官员或者富贵人家垫背?
实在是做不到。
【在阵前作战的时候,杜伏威被陈棱的部将以箭射中前额,杜伏威大怒,指着那个将领发誓:“不杀了你,我就绝不会拔箭!”话音刚落,杜伏威就策马冲上前去。】
【陈棱的部将们摆开军阵,杜伏威虽然冲入阵中,但却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反而所向披靡,抓住了那个射箭之人,将其直接斩杀,又带着此人的首级又冲进了陈棱的大军之中,奋力拼杀,又斩杀了数十人。】
【这样的勇猛和气势,直接导致陈棱所部士气大挫,迅速溃散,几乎全军覆没。】
【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几乎隐身,没有发挥多少作用的陈棱,则是仅以身免,逃回江都。】
【杜伏威乘胜追击,又攻破了高邮县(江苏高邮市)、历阳县(安徽和县历阳镇)。】
【随后,他在历阳县自称为“总管”,又命辅公拓为长史,随后分别派遣将领镇守各个县城、进攻其他县城。】
【杜伏威的属下所到之处,江淮地区的各种小型起义军都纷纷归附。】
【而吸取了之前两次死里逃生的教训的杜伏威,在此时又选拔出了精锐、敢死的五千人作为亲卫军,称为“上募”,待遇优厚,非常看重宠爱,与自己同甘共苦。】
【每每有攻战,上募就必须要出动,等到战事结束后,杜伏威还要亲自阅览监察,只要有人的伤口在后背上就会被斩杀——因为这种伤口证明,此人在作战过程中后退了。】
【此外,杜伏威在战事中获得的所有财富,都被他赏给士卒,战死之人的妻妾都将殉葬,因此杜伏威麾下的士卒都愿意为他作战,他的军队的士气和凝聚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向无敌。】
“确实吸取教训了,之前杜伏威那两次死里逃生,竟没提过他的护卫,实在不可思议。”刘邦摇头。
杜伏威那两次遭遇,除了李子通等人狡诈之外,杜伏威本人准备严重不足也是其中关键。想来,这和杜伏威这一路走来,还算一帆风顺脱不开关系。
在遭遇李子通这一次兵变导致元气大伤之前,杜伏威还真没遇上过什么大的严重的挫折。
早年起兵之前,在家乡偷盗,还有辅公拓帮他,不惜把自己姑姑家的羊偷出来给他;后来虽然被姑姑举报,但两个人还是非常顺利地逃了出来。
且,他们不仅逃了出来,在逃跑的过程中,还成功组织起了一批人作为人手。
以上,着实算不得什么大挫折。
而后来,杜伏威和辅公拓跑到了长白山,宣布起义,同样相当顺利。虽然投奔的主帅左君行不待见他们,但杜伏威直接率众离开,同样没有遭遇什么大事。
之后,他就率兵南下,来到了淮南地区。
这个南下的过程,也没什么问题,堪称是顺顺利利。
再往后,在淮南站稳脚跟之后,杜伏威开始吞并其他力量,首先是苗海潮,稍微吓一吓就自己归顺过来了,不费一兵一卒,没有引发战争,同时,苗海潮归顺过来以后也老老实实,根本没有说什么心中不服、搅弄风雨、试图反叛。
接着,吞并海陵赵破阵,赵破阵倒是瞧不上杜伏威,并不打算归顺,但杜伏威却通过宴席直接斩杀赵破阵,收服了他的部下——这些人在归附之后,同样没有闹幺蛾子。
这两次吞并经历,大约给杜伏威开了个好头,但同时也让他对归附而来的势力缺乏警惕,以为来的人都是真心投靠,毫无二心,更不可能窝藏恶意。
同时,他对隋军的整体作战顺利,也推动了自信心的膨胀。
由此,当面对来投的李子通的时候,杜伏威毫无防备,然后,就跌了个大的。
还是之前太顺了啊。
不像李密,本身学识丰富,见多识广,还经历过杨玄感的败局;也不像窦建德,遇到过高士达那样的情况。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能够及时补救倒也还算可以。
就是不知道这种缺乏预备的问题,日后会不会再度成为一个又一个大坑,等着杜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