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的死,公孙弘在里头出了不少力。公孙弘老说“君主怕心胸狭窄,臣子怕不知节俭”。
他虽然官当得大,却盖着布缝的被子。而且,他吃饭的时候,最多就一个荤菜。
汲黯在朝廷上直接骂他,说公孙弘当了这么大的官,俸禄多的是,可还盖布被子,这明显就是故意装样子,是骗人的!面对汲黯这么骂,公孙弘一点也不脸红。
于是武帝就问他,这是不是真的?
公孙弘赶紧上前谢罪,说:“汲黯说的都是真的。我官大、钱也多,还盖布被子,确实是欺骗大家。
九卿里头,跟我关系最好的就是汲黯,可他现在在朝廷上批评我,真是一下子说到了点子上。
从前齐桓公让管仲当丞相,管仲以前穷,当了丞相后可会享受啦,奢侈得在齐国只有齐桓公能比得上。
但因为用了管仲,齐桓公称霸了,这对周君是不尊敬。到齐景公的时候,晏婴当丞相。晏婴和管仲不一样,管仲奢侈,晏婴吃饭最多一个荤菜,他的妻妾也不穿丝织的衣服。
晏婴这样做,是和老百姓一样,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所以齐国又强大起来。现在我当御史大夫,却盖布被,这是不对的,让官员们分不清贵贱了。
汲黯批评得对,如果他不是忠心耿耿、有啥说啥,陛下您哪能听到这些话呢?”
公孙弘这番话,说得可好听啦。武帝听得特别高兴,觉得公孙弘这是故意谦虚,修养好,就更看重他了。
经过两次出使受打击,后来公孙弘每次朝廷议事,都不再直接反驳武帝,而是先准备好几个方案,让武帝自己选。
武帝更喜欢他了,不光因为他品行好、懂律令,更重要的是,武帝治国“外儒内法”,公孙弘能从儒家的书里找说法来修饰法文律令,又有用又好看。
有一回他和汲黯一起见武帝,汲黯先提问题,公孙弘再把问题清楚完整地说一遍,武帝可高兴了。
还有一次,他和其他官员事先说好一起给武帝提意见。结果到了武帝面前,公孙弘看武帝的脸色和语气,就变卦了,专挑武帝爱听的说,和同事对着干。
汲黯大骂:“这齐国人太狡猾,没真心,本来一起提建议的,现在临时变卦,太虚伪了!”
武帝看向公孙弘,公孙弘还挺有底气,说:“了解我的知道我是忠臣,不了解我的就觉得我是奸臣。”
武帝听了,心里高兴,对他更亲厚了。后来终于让他当丞相,还封他为平津侯。
元狩二年,公孙弘病死在任上,他儿子公孙度继承了平津侯的爵位。
刘安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长的儿子。刘长因为谋反被文帝发配到边疆,最后绝食死了。
刘安造反,不光想当皇帝,还有给他爹报仇、帮他爹实现愿望的想法。
刘安很有学问,招揽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当宾客,写了有名的《淮南子》。这本书一共有二十一卷,讲了先秦道家的思想,很有价值。“塞翁失马”的故事就从这书里来的。
不过,刘安写这书目的不单纯。武帝推崇儒家,接受了董仲舒“大一统”的说法。
这“大一统”包括政治上的统一,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一般的诸侯王都不乐意,更别说刘安这种想造反的了。
所以他写《淮南子》,用道家思想来反对武帝推崇儒家和大一统。《淮南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反驳武帝的“有为”政治,给诸侯国存在找个理由。
当然,光靠一本书可没法造反成功,所以刘安一直在偷偷招兵买马,等着机会。
武帝刚登基的时候,因为推行“崇儒抑老”的政策太急,惹得喜欢黄老之道的窦太后不高兴。
刘安这时候进京,就是为了打听消息,怕错过夺权的机会。
那时候武帝根基不稳,挺危险的,连他的心腹、舅舅田蚡都两边观望。
田蚡跟刘安说:“现在皇上没儿子,您是高皇帝的孙子,大家都夸您仁义道德。要是皇上有个意外,那皇位不就是您的了?”刘安听了可高兴,狠狠赏赐了田蚡,田蚡也美得不行,两人心里都打着小算盘。
武帝身体好,当时才二十出头,哪来的“意外”?这就能看出当时有政变的苗头,不过武帝最后还是挺过去了。
没过几年,田蚡死了。刘安在中央没了眼线和帮手。但他造反的计划还在进行,这时候出意外了。
王娡进刘启太子宫之前,和金王孙有个女儿,为了荣华富贵她把女儿扔了。
武帝的宠臣韩嫣告诉武帝有这么个姐姐,武帝就派人从民间找了出来。王太后这个叫金俗的女儿也有女儿了。
王太后想补偿,就想把外孙女嫁给皇族,盼着她也能享福。于是就把她嫁给了淮南王刘安的儿子刘迁。
刘安怕武帝的这个外甥女把自己造反的计划说出去,那全家就完了。
刘安想了个办法,让儿子刘迁冷落这“民间公主”,结婚后就不跟她同房。
刘安“听说”这事很生气,把刘迁和公主关一个房间。刘迁还是不理公主,公主受不了,就求刘安送自己回长安。
刘安表面骂儿子,不停跟公主道歉,还是选了几匹好马,把公主送回去了。
一场危机解决了,可马上刘迁又惹了新麻烦。刘迁喜欢练武,觉得自己天下无敌。
刘安的宾客里有个叫雷被的天下闻名的剑客。刘迁老想跟他比一比。雷被知道官场的事,所以一直拒绝。
他明白,赢了输了都不好,赢了刘迁会找麻烦,输了在淮南王府待不下去。但刘迁一直缠着,雷被没办法,只好同意比试。
刀剑没长眼,雷被不小心刺了刘迁一剑。刘迁觉得丢面子,从此记恨上雷被。
雷被知道自己在这待不下去了,正好武帝征召勇士抗击匈奴,雷被就跟刘安辞行,说要去参军。
害怕造反的事泄露的刘安当然不同意,还封锁淮南国,不让任何人离开。
雷被害怕了,不顾一切逃到长安,向武帝告状。他告的不是刘安,是刘迁,说刘迁不让自己参军报国,他觉得刘安不同意都是刘迁捣的鬼。
武帝让人把刘迁抓到长安审讯。消息到了地方,寿春县县丞上书武帝,说交通不方便,在当地审刘迁就行。
这县丞可能被刘安收买了。但淮南国相不同意,坚持要把刘迁送到长安。刘安哪能同意!就找国相的罪证,告到朝廷。
武帝让廷尉把国相抓到长安审。国相到了廷尉那,先说了刘安造反的很多迹象。
其实,武帝之前就听说刘安造反的事,不过现在的淮南不像景帝时候的吴国,刘安翻不起多大浪,武帝看在亲戚份上,就没管。
现在事情都摆到明面了,武帝派了个“中尉宏”去淮南查看。
刘安早知道了,等中尉宏来了,好酒好菜招待,中尉宏随便逛了逛,就回长安报告去了。
事情好像解决了,其实复杂着呢。朝廷的官员都认定刘安造反,要办他。武帝就算想袒护,也不好违背官员的意思,就下诏削了刘安封县
这可刺激到刘安了,他马上决定造反。
造反得有军师,安选的军师是伍子胥的后人伍被,他参与写过《淮南子》,文武双全。
伍被不同意造反,觉得现在天下太平,武帝威望越来越高,靠小小的淮南造反就是自不量力。
刘安这时候啥也听不进去,把伍被的父母关起来,逼伍被一起造反。
伍被没办法,只好答应出主意,但还是劝刘安。
他问刘安,您跟当年的吴王刘濞比,谁更有钱,谁的军队更强?
刘安不说话,他知道自己比不上。又问,现在的天子治国厉害,朝廷里人才多,您跟天子比咋样?
刘安看了眼关着的伍被,转身走了。这时候刘安可能有点醒悟,可他孙子把他造反的事告到朝廷了。
这孙子叫刘建,是刘安长子刘不害的儿子。世子刘迁是嫡子,刘安喜欢,刘不害刘安讨厌,刘迁也老欺负刘不害。
刘不害习惯了,刘建看不下去,就把刘安造反的事告诉长安了。
刘安没办法只好和衡山王刘赐一起起兵造反。匆忙造反哪能成功?没多久刘安就绝望自杀了他的王后、世子和家里人都被灭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