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寂寞沙洲冷
作者:耕文轩主人   东坡往事最新章节     
    元丰三年的冬天,苏轼寓居黄州的定慧院。
    有一天晚上,外面凄清寒冷,万籁俱静,一弯新月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别人都早已进入梦乡,唯有苏轼辗转难眠,还在独自漫步。
    这时,他一抬头,正好看到一只大雁在林间不断穿梭,千回百转仍不愿栖息。这不由得让苏轼想到了自己。这只孤雁飞来飞去,宁愿落在寒冷的沙洲,也不愿意随便拣一根树枝来栖息。而他因不愿迎合官场的污浊,而被小人陷害至此。他也愿和这只失群的大雁一样,独来独往,甘愿忍受这凄寒之苦。那缥缈若仙的孤鸿影,正是苏轼孤高寂寞的心。
    他宁可幽居在偏僻荒凉的黄州,也不愿随波逐流,去做违背内心原则的事情。
    于是,两阙“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的《卜算子》横空出世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据史料记载,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此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苏轼因为高尚的人品,出众的才华,不屈的精神让很多人都非常钦佩他,其中也包括一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女。
    原来定慧院有位温都监,家里有个女儿颇有姿色,年方十六,虽然已经到了及笄的年纪却不肯嫁人。其实她的芳心早有所属,她非常喜欢苏轼的诗词,听说他本人要来,真是喜不自禁。
    少女家离苏轼居住的地方不远,她每天夜里都能听到苏轼的朗诵声音,就经常徘徊在他的窗下,苏轼察觉后推开窗子向外张望,却看见一位少女女逾墙而去。苏轼旁边有一姓黄的读书人,苏轼误以为是少女夜会情郎,便在女子再来之时,帮忙牵起了红线,少女伤心离去。
    此后,听闻苏轼又被贬到更远的海南,少女因为思虑过度郁疾而死,葬于沙洲之东侧。
    多年后,当苏轼再次踏上黄州这片土地时,便听说了少女的死讯,后少女的父亲对苏轼说出了她的心思。
    原来她早已暗恋苏轼许久,非他不嫁,当时年已六十的苏轼只能慨然长叹,就特地为她写下了这首词。
    这一段子的真实性如何,我们无从考究。
    只是有宋人王之望曾认为此词出《高唐》《洛神》《登徒》诸赋之右,甚至还有人将此词的思之深与情之苦,与杜工部的《忆舍弟》、《孤雁》等诗相提并论。
    苏轼得知陈璞道士前段时间曾去过筠州看望子由,并给子由传授了一些丹砂的妙用。
    陈璞这位道士不仅道术高妙,同时为人也很讲情义。这时候的苏轼也正在痴迷于道家的养生之术,听说陈璞还有可能来黄州,所以对于陈璞道士的到来自然是十分期待的。
    程棐这个人,我们前面提到过。为了搭救被官司牵连的弟弟程岳,情愿为官府效力,自己冒死抓捕要犯,来替弟弟赎罪。
    启用程棐,这本是苏轼首肯的事情,如今程棐已经完成了使命。在湖州时,苏轼原想上报朝廷,阐明程棐之弟只是与李逢有往来,并没有做过坏事,想请求朝廷赦免于他。没想到,苏轼写好的公文尚未发走,自己就被逮捕下狱了。
    如今在黄州的苏轼,还想着对于程棐的承诺,于是就给老朋友、时任参政谏议的章惇去信,想让老朋友帮忙在朝中斡旋,以便乞放了程棐之弟程岳。
    据传,后来程岳被释放,还被任命为一名目牙校、镇将之类的差事,被派往京东监司用于驱使缉捕歹人,其才用甚至还远在其兄之上。
    十月九日,黄州的州倅孟震(字亨之)置酒秋风亭上,当时有一双拒霜花独向州守徐君猷而开,众人喜笑不已。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徐君猷上任只有一年半时间。在较为平静的苏轼心田里,徐守政绩明显。苏轼应孟亨之通判之邀,在秋香亭对饮言欢,以颂徐守之功德。苏轼作《定风波》词和《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诗以志之。
    自苏轼来黄州,州守徐君猷与刺史孟震均无迁谪意,反而时常厚礼之。所以,苏轼与之多有诗赋。在苏轼的诗中,竟将二人分别比作是三国时的徐邈与晋朝时的孟嘉,其情极为亲切。
    到了秋冬时节,有传闻说苏轼将被移至滁州,就连黄庭坚都听说了。
    甚至黄庭坚在给参寥大师的信中说起此事时,还为老师能身处琅琊山水之圣地而庆幸不已。只是,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这是王巩已经到了宾州的贬所,苏轼给王巩写了一封长信,评论了杜甫身处穷困难堪的境地,喝水吃饭都没有忘了君王。还说在以前的诗人中,也只有他能做到这一点,苏轼想以此与王巩共勉。
    还对王巩说,宾州的鸭鹅应该很便宜就能买到,但黄州所多的乃是去鳞的鱼块和猪羊等物。朝廷现在发给自己的粮米之类虽然不多,但是自己善于节俭用度。每日限用一百五十钱,每月初一取钱四千五百整,分成三十块挂于梁上,天亮用杈棍挑取一块,就将杈棍藏起来,把挑下来用不完的钱贮藏在大竹筒里,用于接待客人之用。这样一来,还能够天天吃到肉。
    时任淮南西路提点刑狱的李公择按部前来巡视黄州,在黄州停留了数日。苏轼带着李公择游览了寒溪的西山,李公择的口中不停地在夸外甥黄庭坚。
    应李公择之情,苏轼还作了《菩萨泉铭》。
    李公择走后,正在专注于修习养生之术的苏轼在天庆观借得道堂三间,自冬至日起,开始了为期四十九日的斋居。
    十一月十三日,苏轼又为大理寺丞、藤州(今属广西)知州赵昶之父的舍利子作了一篇记文。
    赵知州之父名赵棠,原籍蜀中,是后蜀节度使赵廷隐的后代,后在南海(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任职,落籍此地。当地有个叫潘冕的怪人,谁也猜不透他的心思,南海一带的士人一般称“心受风”为盎,所以都称之为潘盎。
    这个潘盎虽然怪异,但曾有过与京城的言大师讲论《法华经》精义的经历,并且言大师对潘盎的评价极高,说他是日光佛的化身。赵知州的老父亲于是索性辞了官,跟随着潘盎开始游历四方,潘盎也称赞他深得道法之妙。后来,潘盎就莫名其妙地人间蒸发了,赵先生也恰好在这时候也仙逝了。其尸体焚烧之后,竟然得到舍利几升之多,当然这也是赵先生的道法精妙的体现。
    苏轼与赵先生之子赵昶时有往来,就得到了舍利子四十八颗。后来,苏轼随即就将舍利子交给了宝月大师的孙子悟清,让他带回蜀中的胜相院里供养。
    赵昶正在滕州任上,苏轼知道当时的藤州因有兵燹而并不太平,所以去信表示了担忧。好在这个赵昶胸有城府、应对有余,赵知州给苏轼寄来了当地上好的的丹砂,苏轼就将黄州特有的用蕲竹制成的笛子回赠给赵知州。因为苏轼知道,赵昶有两位婢女,都擅长吹笛。
    腊月十五,淮南转运司取勘苏轼在徐州知州任上对于刁民李铎、郭进等谋反之事不够觉察。苏轼就将命令程棐等极力追捕的事实据实上奏。
    苏轼有一眉山老乡名叫石康伯(字幼安),此人此人是已故紫微舍人石昌言的幼子,考秀才没考上就放弃了。石康伯于是就混迹于京师四十年,行为怪异,只是喜爱书画,如今家藏书画竟然达到几百幅,他与其子石夷庚(字坦夫)将这些画装订成册,取名《石氏画苑》。
    由于石幼安与文与可有交往,并且亲如兄弟,所以得到文与可的画最多。苏轼画的古木丛竹也有一些被他收集在画苑之中了。
    因此,应石氏父子之请,苏轼为之作了《石氏画苑记》。
    老朋友滕元发路过黄州境内,要去赴安陆(今湖北省辖县级市,由孝感市代管)新任,顺便给苏轼去了一封信。
    苏轼得信后极为高兴,但是又为与路过黄陂的老朋友没能谋面感到遗憾。
    快到年底了,苏轼给秦观去了一封信,首先称赞了他的诗文,劝他多著一些可用之书。然后,顺势将自己在黄州的窘境以及如何节俭的情形告诉了秦观。
    淮南路转运副使为李琮巡视到了黄州,顺便会晤了苏轼。
    作为回报,也算是手到擒来的事,苏轼代李琮作了《上神宗论京东盗贼状》。李琮也不让苏轼白费劲,将自己珍藏的天台玉版纸给苏轼弄了一些。
    古时候,浙江的造纸技术就长期处于全国前列,境内造纸工坊遍地开花,如台州黄岩的手工造纸,在唐代时就享有盛名。
    黄岩纸业飞速发展,以纸质质量上乘而蜚声天下,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玉版纸。
    玉版纸,又称玉版笺,属竹纸,纸质光洁匀厚,细腻洁白,为宋代名纸。据苏轼《东坡杂志》记载,名士吕献可曾对他言道,天台玉版纸质优,超过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澄心堂纸。
    临近岁末,苏轼给自己的学生李之仪去信,谈论了当时的科举内容之弊。坦言自己当初科考中所作的谈古论今的题目,无非事为了应付考试而乱七八糟地谈古论今。以至于到了现在,就因是为这种习气而险遭杀身之祸的。
    苏轼遣人到老家的青神县,问询故人与朋友的消息。还给当年一起在川中玻璃江瑞草桥边草地上把酒言欢、一同交游的小伙伴王淮奇(字庆源)写信,详述了自己初到黄州时的放浪山水之状。
    李公择给苏轼捎来了柑橘,鲜于侁来信让苏轼代作《醮上帝青词》,焦千之(伯强)、张希甫与光州道人朱元经等的故去,苏轼还作了一些墓志铭之类的文章。
    忙碌中,黄州的春节不知不觉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