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洛阳之心10-11
作者:风非扬   允冠百王刘秀传最新章节     
    27-10

    洛阳虽然四面受敌,但在刘秀眼里,一切终会解决,需要的只是时间,倒是大姐刘黄的人生大事让刘秀念念不忘,刘黄早已不是待嫁的少女。

    刘秀问刘黄:“姐姐的人生大事,想要如何考虑?”

    刘黄虽是诧异,但在刘秀面前并无尴尬,笑道:“现在天下未定,哪里能考虑那么多。”

    刘秀笑道:“平定天下是我的事,我会考虑,但人生大事是你的事,需要你考虑。”

    刘黄微微一笑。

    “朝中群臣里有没有姐姐中意的?如果有,我为你去说媒。”

    刘黄沉吟不决,平日刘秀与朝臣们相处友善,从不摆天子的架子,常常处理完政务后就和他们一起交流时事或谈经论道,刘秀与他们像朋友,也像家人,所以刘黄对朝中群臣也非常熟悉。对于朝中群臣,刘黄最欣赏宋弘,宋弘长相出众,气度非凡,而且德行也堪为人表。刘黄见刘秀殷切地看着自己,笑道:“要说朝中大臣,恐怕宋公的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刘秀一听刘黄说到宋弘,不禁一愣,半响无语。因为宋弘已经有了家室,虽然当时社会上的男子有三妻四妾也是常见,但刘秀知道宋弘为人刚毅有节,从不愈矩。自从入朝以来,宋弘已为刘秀举荐了三十多个贤良人才,而且对每一个举荐的人都非常关注。宋弘曾给刘秀举荐过桓谭,桓谭博学多才,为人正直,早年在王莽新朝时便为人所敬重,但因为刚正不阿,而不得重用,在更始帝刘玄时被召为太中大夫。桓谭不仅才学出众,而且精通音律,刘秀常常请桓谭在宴会时弹琴助兴。宋弘知道后,严厉地责备桓谭道:“我举荐你,是希望你以才能与德行辅助皇上,而不是以靡靡之音取悦皇上。”桓谭羞愧难当,宋弘又亲向刘秀请罪,刘秀后来再不敢请桓谭奏乐。

    还有一次,宋弘在刘秀房中议事,见刘秀频频看向屏风。宋弘见屏风上画着美丽优雅的女子,便指责刘秀道:“我从没有见过陛下好德像好色一样如此着迷。”刘秀向宋弘表示惭愧,而后让人将屏风撤换了。

    现在大姐偏偏看上了宋弘,这让刘秀万分为难,只好实话对大姐道:“宋公这个人,虽然才德绝伦,但为人古板,而且已有家室,恐怕事不易成,我先探探他的心意再说。”

    “你不是让我说嘛,我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刘秀尴尬一笑,“没事,我问问他也无妨。”

    刘黄见刘秀脸色尴尬,笑道:“我又不是非要嫁人,一个人也挺好,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好,好,我把宋公叫来,问问他的意思。”

    刘秀让刘黄坐到屏风后,让人请来宋弘。

    宋弘见过刘秀后,问道:“不知陛下何事忽然召见?”

    刘秀微微一笑,见宋弘正襟危坐,一脸正气,想好的话竟不好直接说出来,便笑道:“爱卿最近读些什么书?”

    “《诗》、《书》、《礼》、《易》、《春秋》,常读不缀。”

    “朕听过一句古话,正好问问爱卿。”

    “什么话?”

    “朕听说古人有言‘贵易交,富易妻’,这是人之常情吧?”

    宋弘一脸惊愕,疑惑地看着刘秀道:“陛下读的什么书?怎么会有这样的荒谬之言?怎么还说是人之常情呢?百姓这么传闻还情有可原,但陛下身为天子,怎么能如此传闻?陛下不仅要平定天下,更要教化天下,为天下百姓的德行做出表率。君王不能做君子,天下便尽是小人。”

    “那可能是民间的谚语吧。”

    宋弘正色道:“我可没听过这样的谚语,我只听说过‘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陛下难道不认为这才是一个国家应该提倡和坚持的道德风尚吗?”

    刘秀连连点头,“爱卿所言极是,朕对传闻也是有所疑惑,所以特向你请教。”在刘秀心中,何尝改变过对阴丽华的情感呢。

    “陛下能一直如此谦虚便是国家之福了。”

    “爱卿所言极对,解了朕心中所惑,今日暂且这样,有什么问题改日再向你请教。”

    宋弘告退。

    刘秀对刘黄道:“宋公不是灵活之人,这事怕不好办。”

    “办什么办,我虽然欣赏他,也没想要嫁他。”刘黄一脸不悦。

    刘秀看大姐不高兴,忙陪笑道:“对,对,这种人,可以做朋友,不能做夫妻。”

    “跟这种人做朋友也没意思,自视清高!”

    刘秀呵呵一笑。

    刘黄闷闷不乐而去。

    刘秀看着姐姐孤单的背影,不禁一阵心酸。

    27-11

    洛阳在刘秀的经营下日渐繁华,虽然四面受敌,但一直在稳步扩大。刘秀的心早已看向整个天下,他一面策划征战,一面招揽人才,治理郡县。

    中原的平定已经指日可待,但对于西蜀的公孙述、陇西的隗嚣和河西的窦融,刘秀现在却是鞭长莫及。

    公孙述自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四月称帝以后,便封锁入蜀的关隘,整个益州完全成为了公孙述的势力范围,蜀地也成为了天下最大的割据势力。公孙述对于刘秀的称帝置若罔闻,对于刘秀派人送来诏书更是置之不理,一心发展自己的势力。

    隗嚣在张卯、廖湛和胡殷率兵反攻皇宫时乘乱杀出长安,逃回天水郡。隗嚣当初在天水时礼贤下士,深得当地士子之心,这些人见隗嚣返回天水,便又来投奔他,希望他重树旗帜。于是,隗嚣重新集结以前的党羽部众,自称“西州上将军”。

    隗嚣竖起旗帜,从长安和三辅地区逃避战乱的很多士人,都来投奔。隗嚣任命谷恭为掌野大夫,赵秉、苏衡、郑兴为祭酒,申屠刚、杜林为治书,马援为绥德将军,杨广、王遵、周宗、行巡、王捷、王元为大将军,班彪、范逡、杜陵、金丹等人为幕僚。一时间,隗嚣的势力更胜以前,对于天下的形势,隗嚣再不像以前那样草率归附了,一心只想发展自己的力量。

    窦融是扶风平陵人,祖上是汉文帝窦皇后的弟弟,窦融的高祖父是宣帝时两千石的官吏。窦融在王莽时被拜为强弩将军司马,参与进攻翟义,后以军功封为建武侯。窦融的妹妹是新朝大司空王邑的妾,窦融曾随王邑出兵昆阳,新军大败后回归长安。王莽败亡后,窦融率军投降更始大司马赵萌,被推荐为巨鹿太守。

    窦家在河西有强大的家族势力和很好的声望,窦融的高祖父曾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堂弟做过武威太守。窦融见识了长安将领的骄横短视,便对窦家兄弟们讲:“现在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实富饶,又能凭据河川,张掖属国有精兵万骑,一旦遇到危难,守住关隘渡口,足以自守。”兄弟们都赞同,窦融于是辞去巨鹿之职,请求出任河西,被任命为张掖属国都尉,窦融便举家前往。

    到了张掖后,窦融安抚民心,结交贤士,又抚慰羌民,与周围郡县的官吏相处融洽,官民对窦融深为敬服。后来更始败亡,窦融劝说河西五郡太守:“现在天下纷扰,不知最终局面如何,河西处在西北,周围又多有羌人,如果大家不能戮力同心,则难以自守,如果各自为政,又难以统一行动,我们应该推举一人为大将军,统一行动,保全五郡,相时而动。”

    大家表示赞同,武威太守马期与张掖太守任仲持有疑义并解印辞职,于是,河西官吏们共同推举窦融为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拜梁统为武威太守,史苞为张掖太守,竺曾为酒泉太守,辛肜为敦煌太守,库钧为金城太守,其他官吏任用如旧。窦融明令法纪,整治吏民,勤修兵马,练习骑射,一时间,百姓安宁,河西大治。安定、北地、上郡等地逃避饥荒战乱的人都纷纷前往河西。

    窦融得知刘秀在洛阳称帝,便与众人商议归附刘秀,大家表示愿意听从窦融安排。但由于中间阻隔太多,窦融与刘秀之间一直没有相通,无法知道彼此心意。

    公孙述、隗嚣和窦融是离洛阳最远的割据势力,刘秀现在根本无力顾及,只求能维持现状就好,刘秀现在最盼望的就是能传来长安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