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有人告密
作者:金子座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最新章节     
    当晚,王子法返回府邸,下人来报:“老爷,有一读书人自称郑玄弟子,定要见您。”

    王子法一愣,随即点点头道:“带上来吧。”

    不一会,一位中年文士走了进来,一拘到底道:“见过王大人。”原来是公孙方。

    王子法也回礼道:“原来是子才啊,不知这么晚寻吾所为何事?”

    公孙方严肃的说道:“吾有天大的事情要禀告大人,听闻满朝只有大人未被太史慈蛊惑,故只能来寻大人。”

    “等等!”闻听是有关太史慈的,还是大事,王子法连忙叫停,走到门口左右看看,对门口的下人说道:“汝去门口看着,谁都不许进来。”

    “喏!”下人也没多想,答应一声便去内院门口看门。

    王子法又将门关上,才回到公孙方面前说道:“说吧。”

    公孙方说道:“大人,太史慈之前组织读书人去教授那些百姓的孩子读书,吾也报名参加,在与那些百姓的交谈中得知,那太史慈很有可能是黄巾余孽!”

    王子法皱眉道:“吾还以为是什么事,各个诸侯黄巾出身的将领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吧?就凭其应龙之名,过去的事也不算事。”

    公孙方连忙接着说道:“大人,若仅是这个确实不算什么,但吾听闻,这太史慈现在是自张角之后新的话事人,所有黄巾名义上都要听从他的指挥,其妻乃是张角之女,被信众尊称为圣女。其手下周仓等四个别部司马均是黄巾骨干,其安置的流民大部分都是黄巾贼,学堂所收的孩子大部分也是黄巾道众的子女。在民间,太史慈的声望近乎达到了只知有太史慈不知有相国更不知有朝廷的地步。大人,若太史慈心有歹心,细思极恐啊!”

    王子法听完,皱着眉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公孙方静静的等着也不着急。

    许久,王子法看着公孙方严肃的问道:“汝所言属实否?”

    公孙方连忙抱拳道:“在下所言句句属实,事情真假大人一查即可,这在民间不是什么秘密。”

    王子法起身吩咐道:“今晚暂且在吾府中休息一晚,明日一早随我去见相国。”说完直接出了房间。

    “喏。”公孙方应诺一声,一脸喜色的跟了出去。

    第二天一早,二人上了马车一路去了相国府。府中书房,孔融正在读书,拿着竹简摇头晃脑一脸陶醉的样子,身边一位妙龄少女正在剥着柑橘,时不时掰开一片喂进孔融嘴里,好一幅红袖添香的画面。

    闻听王子法求见,孔融也没多想便将其召了进来。王子法带着公孙方进了书房,王子法看了看孔融身边的侍女郑重的说道:“大人,在下有重要事情禀报。”

    王子法的眼神孔融看明白了,虽然疑惑,但还是挥挥手让侍女退下,侍女乖巧的离开,还贴心的将门关好。

    等人走后,王子法抱拳道:“大人,此事十分重要,子才。”

    公孙方看到王子法的眼神,知机的走上前,将昨日所言说给孔融听:“大人,太史慈之前组织读书人去教授那些百姓的孩子读书,吾也报名参加……”

    待公孙方说完,孔融久久不语。许久,孔融将刘孔慈和武安国招了过来,这二人加上王子法都是跟随孔融来北海的老人,是绝对的心腹。

    二人听完公孙方的话表现各不相同,武安国抱拳道:“大人,此事需严加调查,子义在北海兢兢业业,所行所为有目共睹,不可因某人一面之词便轻易定罪,那样只会让功臣寒心。”说完,还瞟了公孙方一眼。

    刘孔慈则说道:“此事确应仔细调查一探究竟才好,但若太史慈真如子才所言,那我北海就危险了,太史慈处心积虑收容大量反贼入我北海,恐怕所图非小,尤其其妻乃是黄巾圣女的话……”后面的话刘孔慈便不说了,但意思大家都懂。

    孔融长叹一声,瞬间好似老了许多,抱拳道:“子义乃我北海栋梁,吾虽不忍,但吾乃朝廷命官,与逆贼势不两立,此事必须查清才行,此事便交给二位了。”

    王子法和刘孔慈连忙回礼道:“定不负大人所托。”

    孔融点点头,看向公孙方道:“还请子才配合,将真相查明。”

    公孙方也连忙抱拳道:“尊大人之命。”

    孔融又转向武安国说道:“霸候,现在起加强戒备,甄别府中有无黄巾逆党,府中安全就靠你了。”

    “喏!”武安国没说别的,直接抱拳应下。

    事情就这样吩咐下去,王子法三人回去后安排人悄悄的调查起来,这一切太史慈都一无所知,依然在追捕着张饶率领的黄巾贼。

    ……

    不管边界如何打生打死,北海境内依旧安稳,十几万老弱妇孺化贼为民被安置到各地,也有不少流民随着大流进入北海。

    太平村

    远处官道上,一位老者杵着拐杖一步一步走了过来,拐杖顶端挂着一个葫芦,晃晃悠悠的,这老者背着行李,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本地人都已经习惯了经常见到陌生人,尤其还是老翁没什么危险性,便也不以为意。

    只是这老者虽然花白的胡子一大把了,可依然面色红润双目有神,背脊挺得笔直,走路带风,一点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

    进了太平村,村里面的繁华落尽了老者眼里,有太史慈阿母在,大家也愿意住过来,使得这里说是村子,可人口也有数千,赶得上一个大镇子了。

    进了路边的客栈,要了几个饼一盘野菜,熟门熟路的找到水盆合着皂角净手,才坐回凳子上等待,可见已经习惯饭前洗手的规矩了。这客栈里没有席,都是那种配了四条长凳的方桌,这同样是太史慈传出来的,贵人们因为礼仪限制才会用席,而普通老百姓可不管那些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也没法注意那些。

    看着街上来来回回的人,脸上的精气神较别处好了许多,虽然也都很清瘦,但眼中有光,那是对未来还有希望的眼神。身上较别处干净许多,至少脸和手更干净,还有的口鼻上蒙着一块布,那是太史慈弄出来的口罩。

    不一会,小二端了一碟野菜和一盘饼送了过来,还倒了一碗免费的汤,虽然清澈的就像水一样,但至少还有点味道,而且还是热的。老者乐呵呵的掰开饼,那饼很松软,里面布满孔洞,这种发面饼也是太史慈推广开来,比那种硬梆梆的死面饼好吃多了,尤其是对牙口不好的老人更加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