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后族崛起
作者:南无臭蛋   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后族崛起】
    在“萧思温遇刺案”之后,世宗的两个妃子啜里、蒲哥被赐死,原因是“画个圈圈诅咒你”。这个案件同样仅留下这一句话。
    萧思温死后几年,“景宗党”核心成员高勋、女里同样被杀。
    高勋,原仕后晋,随杜重威投降到辽国。此人精明机警,善于钻营,喜好结交权贵,八面玲珑。自太宗以来,汉人降将出身的高勋屡受重用,被提拔为枢密使、政事令,穆宗初年更是被异姓封王,获封赵王,随后坐镇幽州,成为南京留守。
    坐镇幽州期间,高勋屡次挫败中原的试探,并上疏朝廷,请求主动出击,破坏中原构建北部防线,因功加知南院枢密事。后拥立景宗有功,改封秦王。
    几年后,高勋上奏景宗,请求把幽州城外的荒地开发为稻田,增产创收,巩固国防。
    景宗非常高兴,打算予以批准。然而一个叫耶律昆的人大呼不可,并说高勋有异志,这是谋反的前奏。开垦荒地种庄稼自然是好事,可为什么偏偏要种水稻?一旦幽州据城而叛,王师铁骑该如何穿越水田?
    景宗恍然大悟,立刻驳回了高勋的请求。
    很快,宫廷里侦破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耶律只没之妻制作毒药。
    耶律只没,又作“耶律质睦”,是世宗第三子,聪明好学,通晓汉文,能作诗。穆宗末期与一位宫人私通,穆宗大怒,先仗责数百,又刺瞎他的一只眼睛,然后又对他施以宫刑,最后投入大狱准备判处死刑。
    景宗即位后,将耶律只没赦免,封他为宁王,并将与他私通的宫人赐给他。保宁八年只没的王妃安只因私造鸩毒被捕,在古代,私造鸩毒是“十恶不赦”的死罪,于是7月1日,王妃安只被诛杀,耶律只没受牵连被夺爵流放。
    巧了,在侦破宁王妃造毒的同时,辽国警方还破获了另一起与毒药有关的案件:高勋给驸马萧啜里送毒药。题外话,4年后的980年,辽军三路入侵大宋,驸马爷萧啜里在雁门关被杨业一刀秒杀。
    高勋被贬官流放,一年之后,女里也出事了。
    女里,起初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养马人,他的工作地点是景宗的藩邸,从而成为景宗的藩邸旧臣。景宗对他很好,“待遇殊厚”,而女里也非常乐意攀附高枝,“亦倾心结纳”。虽然女里身份卑微,地位低下,却由于工作原因常伴穆宗左右,不少人认为这才是景宗愿意礼贤下士、屈尊与之结交的重要原因,凡是觊觎皇位的,必然要极力拉拢皇帝身边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掌握皇帝的动态。
    景宗即位后,提拔女里为行宫都部署、加政事令,又加守太尉,将他视为心腹亲信。朝中权贵亦努力巴结讨好之,就连北汉刘继元都找机会向女里重金贿赂。
    面对四面八方的贿赂,女里暴露出了小人得志的本性,贪得无厌、索求无度,与另一位好朋友萧阿不底臭味相投,二人的贪婪毫无底线,在辽国一度成为网络流行梗。据说有人的一件皮袄上不小心粘上了几个苍耳子人们便指着这几颗苍耳子开玩笑道:“若遇女里、阿不底,必尽取之。”属于粪车打门口过都要尝尝咸淡的那种。
    景宗登基第十年,女里被人告发私藏兵甲,据说是私藏了五百副铠甲,而在进一步的搜查中,又从女里家搜出了一封重要书信,竟然是参与谋杀萧思温的往来书信,原来女里、高勋也是主谋!
    于是女里被赐死,高勋也被诛杀。其中汉人降将出身的高勋稍有特殊,他的案件属于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高勋的全部家产被转赠给萧思温家人,算是民事赔偿了。
    确实很令人震惊,震惊的并非是女里、高勋谋害萧思温,而是他们居然将来往书信精心保管了整整十年,而不是事后一把火销毁,简直匪夷所思。
    书信,很容易被销毁,更容易被“发现”或发明。
    乍一看,女里、高勋身上的故事似乎是自世宗朝以来司空见惯的事,“爱我的人伤我最深”,翊戴功勋们处心积虑地想要推翻自己拥立的新君。但是景宗朝的情况却大不一样,它是披着世宗、穆宗朝政斗外衣的太祖、太宗朝内核,说人话,就是“帝党”与“后党”的博弈。
    这里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保宁八年。这一年的2月,辽国翰林学士们收到一条工作指示,“书皇后言亦称‘朕’暨‘予’,着为定式”。也就是说,皇后以“朕”自称。
    至此,一个终极boss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这便是萧思温的三女儿、景宗的皇后——萧绰,也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大辽太后萧燕燕”。以萧绰为核心的“后党”经过惨烈的角逐,脱颖而出,对其他势力形成了碾压优势,辽国“国运”从此结束了低位震荡,开始在“后党”的带领下昂扬向上。
    萧思温是研究这一时期的金钥匙,通过对其族系的描述,已然可以窥探他与辽国各大贵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许萧思温在文治武功方面确实不足,但他在人脉资源的运作方面绝对是一位老司机,例如举荐耶律斜轸、庇护韩匡嗣。
    耶律斜轸,前文已经多次出现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在对宋作战中屡立奇功。起初,耶律斜轸并未获得重视,正是由于萧思温的大力举荐,耶律斜轸才得以走上历史舞台,并成为景宗朝一代名将。萧思温对耶律斜轸有知遇之恩。
    韩匡嗣,辽国开国元勋韩知古第三子。唐朝末年,年仅6岁的韩知古被“断腕太后”述律平的哥哥掳走,随后作为述律平结婚时的陪嫁一起到了迭剌部的耶律氏。韩知古聪明好学,渐负盛名,求贤似渴的耶律阿保机就将这位汉人奴隶当成自己的智囊,韩知古的命运从此惊天逆转。
    韩匡嗣善于医术,成为“断腕太后”述律平的私人医生,述律平将他当做侄子来对待,宠爱有加。穆宗时,耶律喜隐谋反,其父耶律李胡、韩匡嗣均牵扯其中,李胡因此死于狱中,喜隐被关入大牢,而韩匡嗣则是“置不问”。事后,韩匡嗣自觉地辞官回家反省,在这期间,他与景宗越走越近。这也呼应了前面的一个观点:景宗非常喜欢拉拢皇帝身边的人,例如弼马温和御医。
    在景宗朝,韩匡嗣多次犯下严重过失,然而却都在“后党”的庇护下转危为安。萧思温与韩匡嗣关系紧密,萧思温的女儿萧绰与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更是关系紧密,当时已为“萧太后”的萧绰与韩德让之间的绯闻不仅在辽国妇孺皆知,在大宋也是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把萧思温的关系网放回穆宗朝,再挑出几件事罗列出来:
    大女婿耶律罨撒葛,二女婿耶律喜隐;好朋友韩匡嗣。两位女婿都是谋反发烧友,其中喜隐的一次谋反还直接牵扯到了韩匡嗣;
    景宗最爱拉拢皇帝身边的人,比如女里、韩匡嗣,还爱结交有实权的将领如高勋,当然更愿结交掌握巨量人脉资源的萧思温;
    景宗曾多次与人谈及“谋反”;
    穆宗遇害当天,是萧思温“进酒上寿”,把穆宗灌醉,事后又是萧思温等人最早赶到案发现场,并拥戴景宗柩前即位;
    杀害穆宗的几位“凶手”直到4年以后才抓捕归案,当时的舆论一直指责景宗办案不力。
    这也是前文所说的几个可以作为间接证据的小细节。
    穆宗遇弑也许真的没那么简单,尽管穆宗“无为而治”,躺平十八年,但“景宗党”的崛起和对权力愈发难以自控的觊觎与穆宗的年龄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穆宗年轻力壮,芳龄三十多岁,理论上再坚持二三十年似乎也不是太难的事。“景宗党”等不到穆宗驾崩了,只好帮他驾崩。
    “景宗党”随后也分裂为两大派,一个是以萧思温为核心的,权且称之为“后党”,而另一派则可笼统地称为“帝党”,两派由于利益分配问题而爆发了内讧。
    首先发起攻击的是帝党,他们将“后党”的核心人物——萧思温暗杀。然而他们不曾想到,萧思温的女儿萧绰才是真正令人生畏的人物,不仅文治武功远超其父,且凭借性别优势在人脉运作方面登峰造极。
    萧绰的身份是景宗皇后,理论上也是“帝党”的大股东,这就比较bug了,好比球场上的两只足球队都来自同一家俱乐部。就凭这一点,萧绰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帝党”的瓦解只是时间问题。
    萧绰继承了父亲的人脉资源遗产,继承了“后党”政治遗产,又是皇后,所以能调用“帝党”资源,还与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保持着暧昧关系从而与韩匡嗣家族集团深度绑定……“帝党”瓦解的时间不会太慢。
    果然短短几年之后,景宗就被萧绰架空,而攀附于景宗的女里、高勋等“帝党”中的顽固分子也遭无情铲除,在打掉女里、高勋后,景宗彻底失去了左膀右臂,成了孤家寡人,而皇后萧绰也敢公然以“朕”自称了。
    对于皇后的临朝称制,契丹人自己的解释是景宗由于4岁时在“火神淀之变”中受到巨大惊吓,罹患癫痫,时常无法处理朝政,故而不得不交由皇后全权处理。《契丹国志》记载“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帝卧床榻间,拱手而已”。
    可是……景宗也非常喜欢打猎,很有穆宗当年的神韵。于是有人提出质疑,一个坐着都困难、说话都费劲的病秧子,是怎么做到纵横驰骋、骑马射猎的?难道这是不愿上学、上班的你和我,一上班就手无缚鸡之力,一放假就力拔山兮气盖世?
    然后史学家们解释说,癫痫是间歇性发作……
    好吧,我差一点儿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