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以吾性命换机会
作者:随云逸   从长平之战开始最新章节     
    在光天化日之下,即行分兵,这本就是危险至极的一场豪赌。更加严峻的问题是:此地距离计划中可以隐藏行军的山林也还有数十里的路途。也就是说,秦军锐士们不仅要冒险在白日与使团进行分割,还要在光天化日之下,急行数十里进入山林之中。

    这已经不是豪赌了,而是一场自杀的找死行为。

    数十里的路途,不被发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一旦被发现,赵国很快就会有所反应,好好的使团,却是出现了一只全副武装的队伍,这是要做什么?即便当权者想不到自己会去伏击赵括,也会立即派出军队前来核实,而沿途的赵国城池的驻军也必然会提前得到消息,从而警戒起来。

    到时候即便能够伏击到赵括,一旦烽火点燃,自己等人也势必难从赵国蜂拥而至的围追堵截中脱身,全军覆没也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本就九死一生的行动,也要因为这次的提前行动变成十死无生。

    换言之,若是此时分兵而走,无异于用自己全军尽没的代价换取一个伏击赵括的可能性。而且,若是得到消息的赵国人第一时间想到了赵括,及时派出兵士通知,甚至自己连伏击赵括的可能性都没有。

    甚至,若是赵括的行军速度再快一些,即便自己冒险前进,恐怕也只能跟随在赵括的后头吃土,一旦失去伏击的效果,司马错相信,在赵括得到消息之后,至少有一千种方式,将自己和麾下六百锐士全部留在赵之地。

    若是一般之人,眼见着事已不可为,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装作不知道,跟随使团进入邯郸,再从邯郸全须全尾地回转咸阳。甚至就此直接回转咸阳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向。

    如此作为,即便再苛刻之人,也断然不能说些什么。无他,获胜的几率太小,而击杀赵括的几率更是几乎为零,反而是自己全军覆没的几率倍增。如此情况下,放弃,或许才是最明智的决定。

    可是,他是司马错。

    一个认准了就要杠到底的家伙。就如当日认准了巴蜀之地,就算是明杠如日中天的相国张仪也在所不惜,更是直接带着数万秦卒,深入不毛,力克巴蜀。

    如今也是一样。不是司马错算不来这笔账,只是司马错已经算得很清楚了!国仇家恨在身,六百锐士换一个绞杀赵括的机会,司马错的决定已经很好地说明了他的态度——值得!

    使者还待再说些什么,却被司马错立马给打断了。

    “尊使可即行回转咸阳,此战吾等早已抱定必死之决心。哪怕只有一丝丝的希望,吾等也不会放过。”司马错依旧冷静得可怕,抬起头看着天空,缓缓说道:“若能以吾等之命,换得赵括之命,此生足矣!”

    “将军,来日方才,何苦做此无畏之牺牲焉?”使者终于还是将心底的疑问给问了出来,即便面前的司马错已经是一副决然的模样。但身为老秦人,对于军中硕果仅存唯二的大将,使者终是不忍其就此陨落。

    司马错摇摇头,长叹道:“不会再有比如今更好的机会了。赵括之能,非汝所知也。若是今日不除赵括,他日在战场之上,更是不知要有多少同袍要命丧赵括之谋略之下。甚至便是欲以十数万大军换得赵括之性命,恐怕也是做不到的。”

    “若是武安君尚在,或许吾等还不必如此忌惮,嗨......”说着司马错又是一声长叹,缓缓道:“吾与王龁皆是冢中枯骨矣,再能护卫大秦十年已算是极限,若吾等再一走,恐怕赵括......”

    “不论如何,此战吾等必战也。”司马错收敛起略显惆怅的表情,正色道:“尊使不必做无畏之牺牲。且将此地情况尽速回报我王。”

    言罢,司马错也不再犹豫,当即便收拾起地上的舆图,准备出发了,而一旁的传令兵会意,也匆匆传命而去。

    “这。”使者看着已经在收拾舆图的司马错,终于还是后槽牙一咬,说道:“既然将军愿为大秦赴诸黄泉,吾又何惜此身哉。”

    司马错有些惊讶地抬起了头。

    使者毫不在意,当即继续说道:“吾等使团继续向邯郸进发,大张旗鼓而行,虽或帮不了将军多少,但至少能迷惑赵国之耳目,为将军多争取哪怕一时半刻,也算是吾等没有白来赵国一趟了。”

    “尊使,您?”司马错的话语之中竟是带上了敬语,显然对于使者的自我牺牲精神也是有些惊讶。自己好歹还有刀剑在身,即便被赵军围堵了也还有拼死一搏的机会,可使团这一去,面对赵国的军队,恐怕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何苦来哉!”司马错有些不解,又有些惋惜,更有些敬佩。

    使者没有答话,却是稍稍退后半步,对着司马错双手抱拳,一揖到底,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司马错微微一怔,此言竟然出自一个文官的嘴中。

    恍然间,司马错这才意识到:共赴国难的从来不是秦国军人的特权,而是每个老秦人的权利。没有每个老秦人的省吃俭用,哪里来的钱粮打造兵器,训练新军;没有每个老秦人的卧薪尝胆,哪里来的勇气与力量,收复函谷、河西?

    当即,司马错也微微向后退上半步,复又对着使者双手抱拳,进而一揖到底,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终于达成一致的二人很快开始分头行动。使者这边自然地缠住了跟随着使团的赵国大臣,尽量为司马错所部的离去拖延时间;而司马错那边也飞快地收拢队伍,集结战马,分发战刃。

    很快,停滞的队列便再度启动,只不过,一条长龙般的队列变成了二龙探海式的进发,笨重的马车车队继续朝着邯郸的方向缓缓前进着,而另一队,一水儿的骑军队伍,却是浩浩荡荡地往西北方向而去。

    渐行渐远的两只队伍,却是很自然地落入了沿途跟随着使团的赵国密探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