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总制宣大军务
作者:走后门   宝宝放松点不然会疼的最新章节     
    张周出宫的路上,张鹤龄陪着笑跟在后面,再不复以往那种轻蔑傲慢,对张周可说是非常恭维巴结。

    “寿宁侯,你这么跟我说话,我不太适应。”

    张周差点想说,你恢复一下,拿以前那种盛势凌人的口气跟我说话,这样我坑你也坑得心安理得。

    你转了这脸色,我坑都不好意思坑了。

    张鹤龄道:“张先生您可太客气,我也不过就是照常说话,只要您以后能多提携我一点……咱是要一起去宣府吧?”

    “嗯。”张周先前在张皇后面前就说过相关的事,“陛下已准备,把我们研武堂一期学员,一并调去宣府。之前咱就是在京城周边放放炮,你们都学会了,下一步从九边调几千上万名将士,过去跟着一起学,没事咱就出关塞,打个猎放个炮,鞑子敢来就直接炮轰回去!”

    “有意思,有意思。”张鹤龄一听就觉得这个很适合自己。

    既可以赚功劳,听起来还那么轻松自在,好像没有任何生命危险。

    张周道:“不怕辛苦吧?”

    “不怕,连我二弟他都能抗下来,我有什么可怕的?张先生,如果要开战的话,你看是不是给我个总兵官之类的官职?我也想混个军功。”张鹤龄又觍着脸恳请。

    张周笑道:“难得寿宁侯你有忠君报国之心,我岂能不满足你?到时一定给你个既安稳,又能立功,最好是军中首功的那种职位,风风光光凯旋而归,让朝野上下都知道你的本事。”

    “哈哈……好,好!”

    张鹤龄一脸兴奋,似乎已经觉得明天这功劳就能降临到自己头上。

    张周看到张鹤龄那近乎手舞足蹈的模样,心中也在暗暗皱眉。

    这货是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吗?

    既轻松又没危险,还让你功勋卓著……这种鬼话说出来我自己都不信,你个货居然轻易相信?

    “你信?”张周还真是个实在人,还有意要征询一下被骗之人的感想。

    就好像是把张鹤龄卖了,非要问问张鹤龄被卖以后的感受一样。

    张鹤龄笑道:“当然信啊,朱知节什么鸟人?他都能成,凭啥我不成?再说了,朱知节还不是跟张先生去的,他就是听了张先生指点几句,若是本侯有机会在先生面前一起打仗……家母和姐姐都这么说的。”

    “呵呵。”

    张周想说。

    果然家里被宠溺的孩子,容易被家里女性长辈给骗了。

    “好,好,寿宁侯,咱一起建功立业。”张周笑着。

    “一定,一定。”张鹤龄也应着。

    二人好像从来没这么关系紧密过,就好像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一样。

    ……

    ……

    兵部衙门。

    李东阳代表内阁,过来找马文升商议有关宣府出兵之事,也是因为皇帝派了戴义去内阁通知过,把张周准备在宣府练兵的事相告知。

    李东阳也想来问问马文升对此事的意见。

    “张秉宽居然说要去演炮?以战代练?”马文升听说此消息,也在皱眉。

    怎么看,张周好像都不是那种正经要出兵的样子,既是要出兵草原,以张周所提的一万兵马是远远不够的,倒是张周人在宣府,却是临近大明西北的粮仓,很容易被张周霍霍。

    李东阳道:“阁部也不是很明白他的意思,照理说出兵之事应该提前严守机密,但目前看来,他似有意要将此事张扬。他的真实意图,真的是要跟鞑靼人于草原上决一死战?”

    马文升想了下,也在摇头。

    “老朽人在军旅多年,未曾见过这般用兵之道,不过他先前于偏关和宁远两战,所用之计谋和治军之道,却是亘古未见。”

    马文升的意思是,虽然我不知道他究竟要搞什么名堂,但看上去他搞得还挺牛逼的样子。

    李东阳问道:“陛下本意是给十天时间,让兵部与朝廷一同谋划,现在就不谋了,任由他胡来?”

    马文升马上就听出来,现在内阁知道反对这件事不太容易,准备让兵部当排头兵出头鸟。

    “若只是调拨一万兵马,以演炮为名义,将大明西北的防备重点,迁挪到宣府,也不是不可!”马文升道,“如今这局势看来,便是城关缺损的偏关,也暂无鞑靼进犯之忧,宣府陈兵,也能令京畿安稳。想不到反对的理由啊。”

    马文升现在是不管张周这件事是否做对了,在张周于军中没有遭遇任何挫折的情况下,他是不会主动去反对的。

    正如内阁现在不好反对的理由一样。

    张周节节胜利,谁在旁唱反调找漏洞,并不会显得这个人或是这群人很牛逼,反而会被皇帝当小丑来看。

    马文升问道:“京营人马,准备调动多少?”

    “三千。”

    李东阳也没遮掩。

    先前戴义过去跟内阁通知,所说的都很详尽了。

    九边各处各调多少人,都是有比例的,不是说哪一镇想多过去几个人就有机会的。

    连内阁都知道,如果是让九边各镇自己选择调去宣府演习的人马,各镇非超出比例调拨不可,不为别的……就在于现在火炮被吹得神乎其神,大明边军将士谁不想有阶级上的突破?

    去宣府演兵,跟着张周演炮,怎么看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就好像先前研武堂第一期学员一样,那些勋贵一个个眼高于顶的,还不是都抢着去当学员?

    李东阳道:“若兵部没什么反对,或在明日朝上,陛下就会布置下去,到时……再想反对可就难了。”

    马文升问道:“先前刘阁老曾说,让张秉宽去西北,或也是不错的选择,他没跟你说过?”

    李东阳皱眉。

    眼看《大明会典》就要成书,按照君臣约定,张周马上就会晋升为侍读学士,这节骨眼让张周去西北领兵,其实也是好事。

    马文升叹道:“就看陛下给他何等官职。如今想来,以他为都督府勋臣的身份去,好过于留在翰苑或六部……”

    李东阳继续沉默。

    张周现在怎么说也挂着“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武职官衔,还有“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的文职官衔,如果让张周去宣府治军,至少也会给张周宣府巡抚的官职,到时也无非是像王琼那样,直接在郎中官职上加个右佥都御史,但似乎皇帝又不仅仅局限于让张周去当个宣府巡抚。

    大明的宣府巡抚,更多是负责过去治理军饷的。

    皇帝可能是想让张周当三边总制,或者是宣大总制。

    就看皇帝怎么协调张周跟秦纮之间的关系了。

    ……

    ……

    翌日奉天殿大朝,张周就没去。

    朱祐樘在朝上,直接把张周所提出的,在宣府演炮的事,当众宣布。

    当朱祐樘说明,这次只是去沙场演兵,以二百门火炮没事拉出关塞溜溜,放完炮就回来,以战代练的时候,现场这群官员也是面面相觑。

    张周这个提议……不能称之为大胆,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天马行空。

    张懋走出来道:“以神威远炮和重炮的威力,鞑靼各部族在不确定目标是己方的情况下,必定不敢轻易靠近,是防止成为大明新炮的靶子。到时只怕宣府周边几百里,连鞑靼人的牧民都见不到!”

    “哈哈哈……”

    在场的武勋乐不可支。

    文官那边则灰头土脸。

    朝堂上又成了文臣和武勋对立的场面,武勋突然感觉自己腰板硬了,就在于大明要主动出击了,而且靠那二百门先铸造出来的火炮,大明武勋就可以重振雄风。

    朱祐樘道:“诸位卿家,有些事朕也不想藏掖,其实张卿家在宣府演炮还有个目的,就是借助演炮之势,将张家口堡东北之处的铁矿矿场,给拿下,并以此来开采铁矿石,就地铸炮。”

    “啊?”

    这下不但是文臣哗然,连武勋这边都没想到。

    去开空炮,居然是为了铸造更多的炮?

    工部左侍郎曾鉴走出来道:“陛下,未曾听闻张家口附近有铁矿。”

    朱祐樘没好气道:“秉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说那边有铁矿,难道是为了哗众取宠?”

    被皇帝这一说,现场直接就炸锅了。

    很多大臣义愤填膺,觉得皇帝是在宠信奸佞,听信谗言。

    而武勋那边则在惊讶中议论,这位张侍讲果然是不一般的人物,借着演炮去抢铁矿场?皇帝把铁矿开采权给他,能这么明目张胆以权谋私,还说给皇帝知道,皇帝再告知大臣……

    要不怎么说人家能把自己所学的专业变现呢?

    要是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来个上知天文下知风水,直接能找出矿脉所在,那岂不是说……发达了?

    “安静!”朱祐樘厉声道。

    现场文官这才停止了私下的议论。

    朱祐樘道:“秉宽他一心要为朝廷铸炮,并改进火器,以此来奠定大明在西北的地位,朕准备以其为总制宣府、大同、偏关等处军务,顺带让他提领紫荆、倒马、居庸内三关防务,以宣府为基础,随时出兵于草原。不知诸位卿家有何异议?”

    文官一个个面如死灰。

    果然是想把张周提拔为西北治军的文臣,给宣大总制的职位就算了,连内三关都交给张周。

    皇帝这么做,简直是在“任用奸佞”。

    张懋道:“张周虽然从未踏足西北之地,未曾有领兵之经验,但以其治军之道,大明接连取得凯旋,连威宁侯等不世出的边将对其都称颂有加,陛下此举可谓是为大明西北千年基业。老臣附议。”

    恶心啊!

    在场的大臣差点想冲出来骂张懋。

    你张老头现在是得瑟起来了,知道张周要以文臣的身份去西北,暂时威胁不到你武勋的地位,干脆就完全不管不顾盲目站在皇帝那边,甚至还在那吹皇帝的彩虹屁。

    要脸吗?

    朱祐樘似乎早就知道自己的提议会得到武勋的支持,问一旁的刘健道:“刘阁老,你意下如何?”

    刘健莫说现在不想反对,就算他想反对……也反对不来。

    王越挂了,说是把秦纮调去西北能稳定人心,但真的能吗?

    秦纮再牛逼,比王越还差了好几个段位,而在西北军中,普遍认为,张周比王越高好几个段位。

    有谁见过能决胜千里之外,甚至能提前洞悉敌人从哪进攻,能掐会算的主帅?

    王越再牛逼,那也只是个人,而张周更接近于……半仙。

    刘健道:“陛下,不知刚调往偏关的秦纮……”

    “朕准备以其总制延绥等处军务,让他去河套以南的延绥等地,做好防备之事,以防秉宽在筹备出兵时,鞑靼人趁机在三边等处做滋扰。”朱祐樘道。

    皇帝把此提议说出来,连那些挑剔的文臣,都觉得皇帝此想法简直可谓是超前。

    以前西北要剿套最大的问题,不就是各方协调不一致吗?

    现在好了,东边一个打炮高手张周在那行威慑,西边一个工程狂魔秦纮负责防守……这老少的组合,简直是优势互补,可谓是相得益彰。

    刘健再问道:“不知张周将以何职位前去?”

    朱祐樘道:“朕并不想过早提拔他位居高位,朕的想法,他之前的官职、司属仍旧不变,临时以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理宣大等处军务,若他此番西北之行有功在身,朕会酌情升赏,若不然,则回京师后,一切回归原先职位。不升不降。”

    临时调任,就算加了官职,等张周回来之后,也把加的官职给下了。

    听起来很合理。

    但皇帝所说的“若有功在身则酌情升赏”云云,会让大臣觉得,若是张周真在西北做出点成绩来,可能就不单纯只是个虚职的兵部右侍郎,可能直接让他当兵部尚书。

    入朝第一年就能兵部右侍郎,哪怕只是个虚职,听上去……也十分之可怕。

    很多人都在打量着马文升和刘健等人,指望他们出来反对。

    毕竟从大明官场的角度来说,张周无论做出什么成绩,都不该入朝短短三个月,就有资格领兵部右侍郎官衔去西北总制军务。

    但刘健等人没有一个出来反对的,甚至六部尚书也都沉默不言,似乎都感觉到……张周不是一般的文臣,所以不能拿对一般文臣的官场规矩来要求……就好像以前也没有文臣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直接推测国运吉凶还那么准确一般。

    李广会武术,神仙挡不住。

    会武术也罢,他居然还是个状元……跟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又那么亲密……

    “既然诸位卿家都不反对,事不宜迟,朕在这两日,就让秉宽动身前往宣府。除了三千京营人马随同之外,也将火炮铸造、工匠等一并迁到宣府之地,开矿事宜也由工部等他们协同……”

    皇帝就差说。

    朝廷动用人力物力,是去帮秉宽开矿的,开完矿,产出的八成还归张周自己所有。

    只剩下两成……留着给我们发工资。

    工部尚书徐贯道:“陛下,若朝廷调遣人手,协同开矿之后,是否该将矿窑等收归朝廷所有?”

    朱祐樘一听就火了,厉声发问:“你们是想让朕言而无信吗?还是说,你们就觉得,让秉宽为朝廷付出,就是理所应当?”

    徐贯被呛得哑口无言,只能灰溜溜退回到东班内。

    朱祐樘道:“随同张周前往宣府的,除了保国公之外,还有寿宁侯等人,至于都督府再调遣何兵将,朕会酌情拟定旨意,勋臣皆都回府等候调遣。做动身时不要耽搁,免得误了大事!”

    “遵旨!”

    武勋那边躁动起来。

    虽然名义上,仍旧是靠之前研武堂一期学员跟着张周同去,但也会调遣别的勋臣。

    看样子皇帝对这次的出征就寄予厚望,谁跟着张周去,很可能会在大明军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谁不想跟着一起去建功立业?

    大明的武勋,好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齐心协力,有战事抢着去……连都督府里挂职混吃等死的外戚出身的勋臣都一样……

    文臣心里在想。

    这世道还真是有够魔幻的。

    ……

    ……

    朝议结束,敕令也跟着传出宫外。

    朝野皆都哗然。

    臣民之间也多有谈论,京城大街小巷,在得知朝廷要派张周带一万兵马去宣府备战鞑靼,尤其还要大张旗鼓出塞演炮,完成祭天等活动,他们所想到的就是……大明终于要牛逼了!

    每个人好像都为身为大明臣民而自豪。

    不过敕令中,没有说张周去西北是要开矿的,主要还是皇帝为张周的名声着想。

    万一让民间的百姓觉得张周是要去“与民争利”,就不太好了,大臣心知肚明就行。

    张周在自己府上,接了由戴义亲自传过来的御旨。

    他也摇身一变,成为大明的宣大总制,而且是虚职的兵部右侍郎了。

    “张先生,恭喜恭喜。”萧敬笑呵呵拱手,就差给张周送点礼,好好巴结一下张周。

    张周叹道:“官职越大,职责也越大呀,我这去西北可不是闹着玩的,人家是无过便是功,而我是无功便是过。”

    “没……没那么夸张。”萧敬苦笑着。

    他想说,你去西北就算走一圈,陛下想给你找功劳还能找不到?

    安心去,无论功过,回来后一定能加官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