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军工
作者:浮沉的命运   穿越南宋当皇帝最新章节     
    江南兵器制造司,自从兴庆元年起,大宋天子赵竑在江南东路推行新政以来,这里就成了大宋火器供应的后勤基地,无数的火炮震天雷火药在这里生产,从这里运到大宋边路及军中。</p>

    而即便是近年兴起的大冶铁厂代替江南兵器制造司,成了大宋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以及蒸汽机的生产中心,江南兵器制造司的地位仍然没有受到挑战,这里依然是大宋火器研发和生产中心。</p>

    岛上的蒸汽机研发中心,火器研发中心,火器生产基地,铁厂、火药厂等等,无一不在彰显着这里是大宋朝廷最高机密的军事重地,独一无二。</p>

    置身于射击场边几颗参天大树的凉棚之下,几碗热茶喝下,一阵阵山风吹过,赵竑这才感觉到一阵阵凉意。</p>

    相比冶铁车间及机器司的热气腾腾,高树繁阴的射击场,已经是天堂了。</p>

    “陛下,以我大宋如今的火器,已经足可以傲视天下。再去劳民伤财搞这些,是不是有些过于执着?”</p>

    射击场边,执政大臣邹应龙,捋须狐疑地一句。</p>

    铸造银圆铜圆,发行国债券,创立银行,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节省那么些个银子。火器研发,蒸汽机研发,天天烧的都是银子,这又是何必?</p>

    “邹相公,此言差矣。汉中一战,鞑靼数万铁骑一起冲击,险些破了我军洋州防线。要是火器更加犀利,何惧鞑靼铁骑?”</p>

    感觉到自己和工匠们的劳动成果没有受到重视,田义板着脸回怼了一句。</p>

    “邹公,研发火器,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用不了几年,世界列国都会使用和铸造火器。我大宋必须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人的智慧,永远不要小觑!”</p>

    赵竑微微一笑,给邹应龙和田义同时解围。</p>

    射击场边,几门火炮架在单轨炮架上,炮身锃亮,幽幽闪着寒光,炮管粗,口径却是极大。</p>

    “陛下请看!”</p>

    田义亲自过去,将几门后膛炮炮尾的栓门被一一打开。赵竑过去,弯下腰,看到炮尾螺纹状的炮闩结构,炮膛内部锃亮,一眼能看到前方,赵竑轻轻点了点头。</p>

    他也是网上偶得后膛炮的炮闩结构,没想到兵器制造司的工匠们能造出来。这或许就是穿越者的优势了。</p>

    “陛下,使用螺纹炮闩,使得后装炮的燃气外泄问题得到了解决。虽然螺纹炮闩闭锁时间较长,但是比前装炮的装填速度还是要快许多,通常前装炮发射两发炮弹,后装炮可以打三到四发。而且后装炮炮管更长,射程更远。后装炮取代前装炮,也是势在必行。”</p>

    田义满面红光,给赵竑介绍。</p>

    汉中一战,要是后膛炮能早点用于战场上,也许就会少死许多将士。</p>

    “这是短膛火炮?这是开花弹?”</p>

    赵竑的目光,投向了身子明显要短一些的大口径火炮,以及巨大的炮弹身上。</p>

    “陛下,不错,这是短膛火炮,身长三尺,射程在两里,装药5斤,火炮炮重500斤,加上单轨炮架,大约重700斤,战场之上移动和射击快捷,应是野战的利器。”</p>

    介绍完火炮,田义又指着炮弹,侃侃而谈,唾液横飞。</p>

    “炮弹多重,好装吗?”</p>

    “陛下,开花弹弹重20斤,弹体内装有大小不一的铁丸1000余颗,强壮的士卒装填没有问题。药包点燃时,燃烧的火焰点燃引线,开花弹飞出后,引线点燃炮弹内部的火药发生爆炸,靠爆炸炸出的钢片和铁丸杀伤对方。”</p>

    “能确保引线被点燃爆炸吗?”</p>

    赵竑继续问道。20斤的炮弹,年轻力壮的男子搬填,确实不是问题。</p>

    “回陛下,开花弹和震天雷一样,还是有5%-10%的哑火率。不过,即便是那样,炮弹也会和实心铁球一样杀伤对方。”</p>

    “杀伤力如何?试过吗?”</p>

    20斤的炮弹,火药5斤,1000颗铁丸,再加上爆炸产生的弹壳裂片,杀伤力值得期待。</p>

    “陛下,要是想威力再大些,炮弹可以造大些,火炮口径也要增大。我下去就安排。”</p>

    田义看着抚摸着炮弹,爱不释手的赵竑,赔着笑脸。</p>

    “陛下,要不打几炮试试?”</p>

    “打几炮?”</p>

    赵竑反问一句,脸上的笑容有些诡异。</p>

    开花弹,又一划时代的利器,这才叫狂轰滥炸。宋军战场上的优势,只怕又要扩大了。</p>

    他微微笑道:“林主事,至于威力大小,试了以后才知道。”</p>

    林天佑精神一振,大声道:“大家都准备好,开始试弹!”</p>

    胡一平亲自上阵,带领着一帮工匠开始忙活起来。</p>

    工匠们先将药包装入药室,然后将带有木质托盘的炮弹从前面放入前膛。</p>

    胡一平小心仔细检查,看到引信的一端朝前,木托盘底部与药包靠紧,这才放下心来。</p>

    炮弹被装好,炮闩封闭,药包被刺破,田义拿着烧红的铁钎,放在了火门上。</p>

    赵竑下意识地张开嘴,捂住了耳朵。</p>

    “蓬!”</p>

    白烟升起,炮弹脱膛而出,腾空而起,呼啸着落在一个个靶子中间。众人正在狐疑炮弹是不是哑火,剧烈的爆炸声响起,众人的耳朵一阵嗡鸣,真德秀一惊,跌坐在地上。</p>

    赵竑等人,都是哈哈笑了起来。赵竑上前,亲自把真德秀扶了起来。</p>

    “陛下,这爆炸声,可是天雷滚滚啊!”</p>

    真德秀轻轻拍了拍后襟,尴尬笑了一声。</p>

    “真公,这是开花弹,要爆炸,当然是雷声大作了!”</p>

    赵竑迈步向前,大步流星。</p>

    “过去看看!”</p>

    到了爆炸的地点,地上一个焦黑的深坑,周围数十位的</p>

    只见地上一片焦黑,已经起了一个小坑,周围数十步的靶子上,铠甲打得窟窿无数,许多木靶被打得支离破碎。</p>

    “天哪!这要是几百颗开花弹一起炸出去,岂不是数千人的伤亡?”</p>

    宣缯心惊肉跳。比起实心铁球,这开花弹杀伤力大不说,关键是对方无法躲避,防御工事起不了作用,可为野战攻城的利器。</p>

    “田义,20斤的开花弹,一月能造多少?”</p>

    众臣心惊,赵竑满意地点点头,问了起来。</p>

    开花弹,会是将来一段时间军中使用的利器,会取代军中部分实心铁球火炮。</p>

    他之所以没问后膛火炮的生产,是因为江南兵器制造司火炮生产技术娴熟,一个月生产上百门后膛炮,应该没有问题。</p>

    “回陛下,以兵器制造司的工匠和雇工,一个月至少可以造五千颗开花弹。若是准备一场大战,至少需要半年的功夫准备。”</p>

    “半年的功夫!不急,慢慢来吧。”</p>

    赵竑点了点头,并不着急催田义加紧生产。</p>

    “拿过来吧!”</p>

    田义冲着远处喊道,几个工匠急匆匆奔了过来,手里拿着的东西,让赵竑眼前一亮。</p>

    这不是燧发火铳和震天雷吗?</p>

    “陛下,请看!这就是燧发火铳,定制火药,陛下请看。”</p>

    田义介绍完,向树下的工匠点了点头,然后朝其他几个拿着火铳的工匠喊了起来。</p>

    “方二,你们几个,开始吧。”</p>

    赵竑也是退到一旁,仔细观看。</p>

    树下的工匠盯着旁边桌上的钟摆,看样子是计时。自从钟摆问世,大宋士民的做事方式,似乎也精确了许多。</p>

    上次在临安城,真德秀已经给他展示了燧发火铳和拉管式震天雷,这次终于可以一睹为快了。</p>

    “是,陛下!是,田主事!”</p>

    方二几人一起向赵竑等人敬礼,然后拿起燧发火铳,走到一旁,田义喊了一声“开始”,方二等人开始装填弹药,一番操练完毕,对着靶子,“噼里啪啦”打了起来。</p>

    火铳声不断,硝烟弥漫,方二等人打了十几发,这才停了下来。</p>

    “陛下,方二他们都是军中退役的军人,百步破甲,一分钟可打四次。若是士卒经常操练,可能比他们更快。”</p>

    田义给赵竑介绍了起来。</p>

    “田义,干得不错!”</p>

    赵竑冲着田义,竖起了大拇指。</p>

    士卒经过操练,一分钟大约可以打四次,若是如后世的三连发,五到十秒射击一次,弹流比火炮更密更快,杀伤力更大。</p>

    拉管式震天雷、开花弹、燧发火铳,三大战场利器,未来的战场,已经控制在了宋军手中。</p>

    工匠们拿起一颗颗震天雷,在赵竑等人的注视当中,拧开后盖,拉下火绳,“呲呲”的白烟升起,工匠们助跑向前,手中的震天雷纷纷扔了出去。</p>

    震天雷冒着烟,划着抛物线在空中翻滚,他们纷纷落地,爆炸声隆隆,闷雷声不断。</p>

    工匠们连续甩出三轮震天雷,等爆炸声停止,靶子处一片狼藉,尽是破碎的弹片和碎木片。</p>

    “震天雷不用点火,如此快速凶猛,便于携带,可真是杀敌的利器啊!”</p>

    邹应龙脸色煞白,身子微微颤抖。</p>

    “汉中大战,要是有拉管式震天雷,再配上开花弹,也不至于死伤那么多将士!”</p>

    宣缯幽幽叹道,有感而发。</p>

    “你们说得没错,但也不全对。军中配备了这些利器,是可以改变战争的态势。即便鞑靼铁骑数万数十万,我军也毫不畏惧。但归根结底,人才是根本,是我大宋王师立于不败的根本!”</p>

    赵竑朗声说道,心头振奋。</p>

    训练有素的将士,军纪森严的职业军人,有荣誉感和爱国心,不怕流血牺牲,这才是战场上永远处于优势的一方。</p>

    「不好意思,只是章名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