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果然风尘赴赴回到南京了,明成祖立即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平的事宜。
将都城自南京北移,密切了同北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联系,有效地实施了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统治,有力地抗击了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黄俨道:“南京皇宫是填湖所建。建成之后,地表下沉,形成了南高北低的态势,在风水上言是不祥之征兆。”
公、候、伯、五军都督及在京都指挥等军界的联合上疏曰:”北平河山巩固,水甘土厚,民俗淳朴,物产丰富,实为天府之国,帝王之都。县河道疏通,漕运日广,商贾云集,财货充盈,良材巨木已集中京师,天下军民乐于趋事。”
随后,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太常寺等衙门的尚书、都御史等官又上疏曰:“北京乃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关,西峙太行山,东连山海关,南俯中原,沃土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实为帝王万世之都,应敕所司营建,以成国家悠久之计,符臣民之望。”
蹇义,夏元吉,杨荣和小舍等合议道:“迨我皇上继承大统,又以蓟燕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为天下都会,乃诏建北京焉。”
通政司有个老臣道:“迁都北平,势必增加北方人口大量增长。有人就需要吃粮,我大明粮地都在南方,虽然可以通过漕运向北输送粮食,但是长途运输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粮食浪费。”
朱棣当场发怒道:“你呆在家里,岂不更省?”,这老臣也忠烈,仰起脖想继续上奏,朱棣一挥手,黄俨示意太监把他架了下去。
兵部有个武官道:“迁都北平,大明主要军队和物资都会集中于此,离长城太近,一旦被突破,很难组织强有力的后续防御,对总体的战略来说非常不利。”
朱棣摇了摇手:“南京有长江天险,寡人不是轻而易举的跨过来了吗?所谓离边防太近,朕听都听烦了,要这种懦夫干吗?”几个侍卫立马上来,把他拉下殿去。
大殿内立马悄无声息。朱棣道:“朕知道,反对北迁的人远远不止这二个,不管你们在背后如何议论,朕“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决心不会改变,建都北平的决定不会改变!”朱棣的话掷地有声,在紫金城上空久久的飘荡。
虽然殿上发对的声音很少,小舍看百官嘘声叹气的众多,连王熙和,白宾几个江南人都在摇头,只是脚微微颤抖,不敢出声。
虽然殿上发对的声音很少,小舍看百官嘘声叹气的众多,连王熙和,白宾几个江南人都在摇头,只是脚微微颤抖,不敢出声。
近日朱高熙知道父王回南京,大小事情不差他做,几次进宫请见,也被宦官挡住,大为不满,挑唆自己左右卫的卫兵,上街打着他的牌子闹事,据锦衣卫新任指挥使赛哈智上报,不法行为数十起之多,皇上脸色也变了,卧在乾清殿里的他虽然非常愤怒,但看着小二子,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硬是没有完全发作出来。
只是下令太监的人把他冠服除了,囚系于西华门内反醒,其左右二护卫的军士全部调往居庸关北,立保安左右二护卫。
皇上这晚在便殿设宴,款待夏原吉和蹇义,杨荣,杨士杰和小舍等,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高皇帝培养贤才留给我使用。各位想看名臣,这两位便是。”
虽然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几个人假充斯文不敢多吃,出了宫,杨士奇道:“羊市的羊肉汤上市了,不如几个去喝碗,我来做东。”
小舍道:“上次去北平,我领了赏我来,和夏尚书大人一年多没一快吃过了。”
夏元吉道:“何止,上次还是我在南京时,中午请你的煮干丝。”
“那该二年了。”
蹇义哈哈道:“二年前一碗煮干丝的钱,现在只能吃一碗鸭血粉汤了。”
“我才不管价格涨,那时他才一个小府丞的干活,现在连升二级了,说什么也得吃好点的。”
小舍,夏元吉,蹇义,杨士奇和金幼孜几个到了夫子庙旁的酒馆,小舍道:“这叫号称是”京苏帮”的松鼠鳜鱼、蛋烧麦、美人肝、凤尾虾南京四大名菜都有,总可以了吧?”
夏元吉看了看招牌:“不太好,这里太招人眼,来的人多,不如去那家巷子里么烤鸭店。”
金幼孜道:“北平的烤鸭你没吃够啊,还到南京来吃?”
夏元吉微微一震:“不瞒兄弟们,我北平去了两年,还没尝过那味呢。”
杨士奇道:“那怪人家说你扣门,一个二品大官,现在又是北平九卿之首,对自已这么小气。”
小舍道:“就依了他吧,大人不是不想吃,他习惯了节约。”
这家店虽然在深巷内,但名气也响,先帝建都南京后,御厨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后来御厨不干了,这家主人便在这巷开了烤鸭店,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采用樟木炭火烘烤,成菜后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而且有点樟木香。
几个人挑了楼上最清静的包厢,后面看得到城墙,城墙的灯笼亮着,青砖上爬满了枝繁叶茂的看树藤,灯火映着别有一番滋味。
小舍点了一只整鸭,还有红烧狮子头,酸菜魚,东坡肉外加几个热盆
小舍掰了个鸭腿给夏元吉:“大人,你至少两年没吃了,先孝敬您。”这烤鸭皮酥肉嫩、肥而不腻,入口的鸭肉弹韧鲜活,夏元吉果然饿了,也顾不了那些礼仪,抓起来就一口,旁的人看了,嘴巴也馋了,酒没饮一口,一只鸭已经差不多了。
小舍心里道:“后世时只知道古代做官的,天天饕餮盛宴,吃的是山珍海味云中雁,燕窝翅子鸡鸭鱼,其实也不然,一般清官因为家庭庞大,负担也是挺重的,吃这些美食都是在应酬或者节日中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