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制度局的设想
作者:喜欢瞎编的豆腐   雷老侠的回忆最新章节     
    “复生,你不知道。我和袁大人已经相识多年了。特别是乙未年的时候,我在北京创建强学会。袁大人就是积极报名参与的第四个会员。
    我还记得那时候,袁大人四处呼吁,要用西法练新兵,终于如愿以偿。嗣同,袁大人和我们一样,都是想变法图强的。”
    “袁大人为朝廷训练新军,实乃大功一件。以后国家若有难,还须仰仗袁大人多多出力。”
    “国家有难,袁某义不容辞。只可惜,我所练新军人数太少,不过七千余人而已。还望康先生以后,替袁某在陛下面前多美言几句。”
    “袁大人请放心,你我皆是同道中人。你的事就是康有为的事情。”
    “多谢!对了,康先生,陛下这次召见我,是为了何事?”
    康有为哈哈大笑,拍了拍袁世凯的肩膀,说道:“是喜事!前段时间,工部右侍郎刚好空缺,我便在陛下面前举荐了你。陛下答应了。
    不过,在正式下诏册封之前,陛下想要见见你,问一问新军训练的情况和应敌之道。你须认真斟酌,好好应答。另外就是天津阅兵之事。
    陛下和太后已经初定九月二十八日到天津阅兵,坐火车从北京的马家堡到天津。到时,众亲王、众大臣都会陪同。
    重点就是看你参照西法训练出来的新军,成效如何。若是卓有成效,还要进行推广。此事乃是变法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还望袁大人近期勤加训练,不负陛下所托。”
    袁世凯一听,喜上眉梢,急忙说道:“多谢康先生举荐,多谢康先生提醒!袁某受先生之助,感激不尽,请受袁某一拜。”
    说完,他便弯腰,向康有为长揖一礼。
    这工部右侍郎是正二品的官职,比袁世凯现在的直隶按察使高了两个级别,康有为这一举荐可谓是越级提拔。
    “不敢当,不敢当。”
    康有为伸手把他扶起来,继续意味深长地说道:“只要袁大人忠心耿耿为陛下办事,将来,又何止区区侍郎。”
    “袁某明白!袁某誓死效忠陛下,以报皇恩之万一,永不变心。”
    我站在一旁,静静听他们聊天,大概明白了什么情况。
    眼前这位袁世凯大人是军队中为数不多的维新派人物。从强学会创立时,他就和康有为交往颇深,且之后常有书信来往。
    而康有为也视袁世凯为自己人,还在光绪皇帝面前为他美言,在晋升的路上拉了袁世凯一把。
    突然间,我脑海里冒出一个念头。
    这康有为开始拉拢军方的人。莫非,他有别的想法。
    应该不至于,或许是我想太多了。
    在亭子里聊了一阵子后,我们几人便朝宫中走去。
    路上的时候,谭嗣同在康有为耳边,低语了几句。我隐约听见“刘公公”三个字。
    谭嗣同应该是把刘兴桥那番话,和康有为说了一遍。
    “光复,你放心,我自有分寸。”
    康有为听了以后,微微一笑,但脸上似有不屑之意。
    大概上午九点左右,袁世凯来到养心殿附近等候。我们几人也站着和他闲聊。一会,小春子从养心殿走出来。
    “袁大人,陛下有请。”
    “好。”
    袁世凯朝我们拱拱手,便随小春子而去。因为是单独召见,康有为自然也不便进去。
    “嗣同,走。去你们办公室看看。”
    “好。”
    就当我们往回走时,迎面走来荣禄、王文韶两个一品大佬,旁边还有刘兴桥陪同。对方三人和我们三人很快就相遇了。
    几人客套几句后,荣禄便问道:“康先生,我听说,你向陛下提议,要撤销詹事府、通政司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此事可当真?”
    “自是当真!此事陛下已同意。过几天,诏书便要下发了。”
    荣禄摇摇头,说道:“康先生可知道此举,令多少官员无俸禄可领?令多少家庭窘迫?”
    “荣大人,你应该更清楚,这几个衙门有何事可做?朝廷本就财力艰难,养这么多闲人,对于国家有何益处?”
    康有为、荣禄两人越说,那火药味就越浓。
    “话虽如此,但也不能一笔勾销。我观自古以来的变法,须徐徐图之才行。我没记错的话,这短短三个月来,康先生所主张的变法已有百余条了。太急了!如此变法,怕是越变越难!”
    “这有何难?杀几个朝廷一品大员,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康有为此言一出,我们都惊呆了,连谭嗣同都张大嘴巴,诧异地看着康有为。
    荣毅冷冷一笑,拂袖离开。王文韶看了看康有为,嘴巴动了动,终是没开口,也走了。
    而刘兴桥却瞪了我一眼,朝荣禄追去,喊道:“荣大人,且慢走。陛下现在还忙着,先到我那里,喝口茶吧。”
    等他们三人走远,谭嗣同转头,说道:“康先生,刚才那句……”
    “复生,你觉得我刚才说得太重了一些,是吗?”
    “是。”
    “如今,我们的变法措施,各部、各省,除了湖南,有几人是真的响应?依我之见,有些身居高位,暗中作梗,阻挠变法之人,就应该杀几个。否则,我们的威信何在?”
    康有为打断谭嗣同的话,看着荣毅的背影,冷冷地说道。说完,他便朝军机处走去。谭嗣同低下头,沉默片刻,也跟在后面。
    后来的一整天时间里,谭嗣同总是有点提不起精神来。
    到了下午的时候,小春子突然把我喊到屋外去。
    “刘公公让我来问,昨天他那番话,没和康先生说吗?”
    “说了,谭大人亲口劝了康先生。”
    “哦,那好吧。”
    到了傍晚,在回去的路上,谭嗣同突然问我。
    “今天,荣大人说我们变法太急了。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我觉得他说的没错啊。”
    “我也同感。以前总觉得变法不难。洋人能够成功,难道我们就不能吗?如今看来,阻力重重。
    今天,我本来想再劝康先生几句。唉,可看他信心十足,便把话咽下去了。但愿一切,都如他所愿吧。”
    看着谭嗣同忧愁的模样,我突然有种不详的感觉。
    九月十三日,康有为、梁启超、康广仁三人早早就来到军机四卿的办公室。三人一进去,就紧闭大门。
    那时,我正在茶水间泡茶。一会,谭嗣同还特意出来,叮嘱我看好外面,如果有人接近就连敲三下门。
    整整一上午,七人都不出来,在里面商讨事情。偶尔,我还能听见争吵声,但听不清他们在争论些什么。
    到了下午三点多,谭嗣同从皇帝的养心殿出来后,破天荒地早走了。这是他入军机处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在路上,我看他忧心忡忡的模样,忍不住问道:“怎么啦?有心事?”
    “呵,没什么。今天不是我轮值,无须待在军机处里。有些闷,想出来走走。”
    谭嗣同强颜笑道。
    自光绪皇帝开启新政以来,由于事务繁重,即便不是他轮值时间,谭嗣同通常都会主动去军机处,处理事务或起草变法诏书,直至晚上才归来。今天如此反常,必有难言之隐。
    回到谭府的寝室里,谭嗣同走来走去,终于坐到我面前,将今天的事情,向我和盘托出。
    “今天,康先生召集我们,主要是议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成立懋勤殿。”
    “何为懋勤殿?”
    “说白了,其实就是制度局。只不过是换了个名称,和做了一些小调整。”
    哦?
    早在之前,谭嗣同等人就起草过一个成立制度局的草案。光绪皇帝同意了,结果被慈禧太后一口否定。
    否定的原因就在于,制度局的设立,不但彻底剥夺了慈禧太后的权力,也大大削弱了光绪皇帝的权力。
    制度局共设九人,全是维新派官员,以梁启超为制度局的首席。而且,制度局将立法权和重大决策权牢牢抓在手里。
    在草案中,凡是制度性的诏书,或者是重大事项,必须由制度局起草和讨论决策。
    制度性的诏书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只要制度局六人以上同意,也就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人通过后,即可送给光绪皇帝签发。
    这就意味着,制度局一旦成立,就取代军机处和内阁,成为全新的权力机构,完全颠覆了现有的权力运行机制。
    在现在的权力运行中,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形成了默契。
    小事,光绪皇帝可以拍板再报给慈禧;大事,须得先给慈禧看过,光绪皇帝才能做决定。
    而军机处也只不过是按照慈禧和光绪皇帝的意思拟旨,和提出意见。
    只不过,太后也好,皇帝也罢,实在忙不过来。一些他们眼中的小事情,就基本上按军机处的意见去批复。
    自慈禧垂帘听政以来,军机处便全是后党的人,直到谭嗣同四人进入后,才略微有所改变。
    但是,军机处里依旧是后党的人居多。
    维新派想要设立制度局,来实现君臣共治的初步愿景,为下一步的筹建议院做准备,最终实现君、臣、民共治的目标。
    在维新派看来,制度局的权力比起西方的议院,还差得很远。毕竟,最终还是要靠光绪皇帝来签发,制度性的诏书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才能生效。
    可是,制度局却架空了慈禧和军机处的权力。慈禧怎么可能答应。
    听谭嗣同说,当光绪皇帝将设立制度局的草案,交到慈禧手上时,引得她怒不可遏,把光绪狠狠训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