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颉利定居长安
作者:尧天舜日   唐朝那些事最新章节     
    颉(jie)利可汗曾命令启民可汗同母弟弟阿史那苏尼失,为沙钵罗设(官名),督领部落5万家,组建守卫部队在灵州西北。
    突厥衰落,下属各部落开始怀有二心,只有阿史那苏尼失没有背叛颉利的心思。
    630年正月,颉利逃到了苏尼失部落,商议要和他共同归附吐谷(yu)浑。
    为什么要投奔吐谷浑呢?苏尼失迟疑不决。
    打败颉利后的李靖高奏凯歌回归长安。
    凯旋前李靖写了告知文书,送达灵州总管李道宗(李世民叔伯弟弟),让他出兵抓捕已变成光杆司令的颉利。
    李道宗一面派人送信给苏尼失,令他抓住颉利并押着他来献给唐朝。
    一面派副总管张宝相,率军队逼近苏尼失部落,形成大军压境态势。
    颉利得知消息,骑马逃往没有人烟的荒凉山谷中躲避抓捕。
    苏尼失知道唐军大军已经压过来,他自己这点人马都不够给唐军塞牙缝的,只好硬着头皮去追捕颉利。
    苏尼失领兵在荒山野谷里到处搜寻,顺着马蹄印儿查找,才发现颉利逃亡的踪迹,总算把颉利抓住。
    被抓住的颉利一脸暴怒:
    “苏尼失你造反了?敢抓当朝大可汗?”
    苏尼失说:
    “你已穷途末路,不是我的可汗了!
    就算我不抓你,唐军这几天也能抓住你!
    我不想我们部落被上万唐军踏平踩烂!
    你躲进没有人烟的荒山,没吃没喝,没帐篷睡觉,你能存活几天?”
    颉利无言以对,他被两个苏尼失部下兵士,按在地上捆绑得结结实实。
    他只能是愤怒地瞪着苏尼失,恨不得把他一口咬死。
    苏尼失让兵士押着颉利,把颉利当做献给大唐的一件厚礼送去唐军大营。
    然后阿史那苏尼失率所属部落投降,从此沙漠以南再没有戎狄胡人的朝廷了。
    颉利被唐军用囚车押送到长安。
    李世民在皇宫顺天楼,排列仪仗阵势。一时鼓号齐鸣,气象威严。
    侍卫官高喊:
    “押解突厥匪首进殿听审!”
    颉利被两名兵士拥着,他早已魂飞胆丧,极力掩饰着腿软腿抖,乖顺地走到大殿台阶下面。
    颉利跪在地上不停地朝李世民磕头。
    李世民义正辞严,大声斥责颉利:
    “你继承你爹你哥的基业,不思善政爱民,只会残暴虐待百姓,自我招致灭亡,这你的第一大罪!
    和我结盟在先,又多次背叛反盟约,说话不算话,不讲信用!这是你的第二大罪!
    你自以为勇猛无敌,喜欢发起战争。
    战死兵士暴露荒野草丛,草原上白骨累累,全是你好战造成!这是你的第三大罪!
    你的兵马踩烂我国田野里的庄稼,你的兵士掳掠我国妇人儿童!这是你的第四大罪!
    我想要宽待饶恕你,派使者招抚你。你还拖延时间不肯来!这是你的第五大罪!
    我只是考虑你自便桥结盟以后,入侵有所减轻,还有一半顾忌,我今天不打算处死你,你不能再感受不到!!”
    颉利听他这么说,额头止不住流出冷汗,意志心理彻底崩溃。
    他开始放声大哭,涕泪横流,磕头如捣蒜一般,只请求开恩饶恕。
    他懂得如何处置他这个阶下囚,全在李世民一念之间。
    李世民命令管理宫廷车马物资的官员把颉利领下去,好好看管并加以善待。
    宫廷官员发给颉利吃喝食物、床和被褥,锅碗瓢盆,案板菜刀等一切生活物品,让他在兵士看管下长期居住长安。
    李世民加封李靖、李世绩为光禄大夫,各赏赐他俩绸缎两千匹,同时颁发大赦诏令。
    李世民还颁布特别诏令:
    令朝廷官员安排足够人手,赏赐给长安百姓千家万户,每家一大瓷坛美酒。
    每家一坛美酒足够全家人喝上五天。
    朝廷官员有令,欢迎喝醉的和没喝醉的广大市民到大街上唱歌跳舞,纵情狂欢,庆祝大唐平定突厥盛事。
    太上皇李渊已经多次提出,他要求迁出太极殿。
    他想把太极殿让给李世民使用,让李世民处理朝政从东宫显德殿搬进太极正殿,这样官员上朝方便,场面上也恢宏气派。
    李世民孝敬父亲,一直推辞不接受,已坚持在东宫显德殿处理朝政多年。
    媚俗小说故意丑化李渊、李世民,胡说他俩内心阴暗猥琐,为得到太极殿使用权两人明争暗斗多年,这纯属刻意丑化一代明君,不是史实。
    这时李世民终于同意父亲李渊的要求,答应帮父亲搬迁到太极殿宫城外偏西的大安宫。
    大安宫虽然小,但有山林胜景,绿树掩映,叠翠环抱,环境清幽宁静。
    李渊早已看上这个幽静的去处,特别喜欢住在大安宫这边。
    李渊听说抓住了突厥颉利可汗,满心喜悦地连连慨叹。
    李渊欣慰地说:
    “当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汉军不能解救,他没办法靠行贿匈奴部将,侥幸从这位匈奴将领暗自给他留出的包围缺口逃脱,他一辈子没能洗雪这次奇耻大辱。
    我的儿子能剿灭曾经凶狂猖獗的突厥,看来我托付对了人了。
    天下还有什么为难忧虑的事呢?”
    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是李渊生日。
    一大早,李世民去大安宫拜见太上皇李渊,迎接他到凌烟阁。
    李世民召集各位本家族王侯、远近亲戚、近身大臣共二十多人,在凌烟阁摆设庆祝父亲寿诞的酒宴。
    大家吃酒吃到半醉,李渊亲自弹起琵琶,抒发万千感怀。
    伴随父亲弹奏的旋律,李世民跳起了他即兴编创、透着豪迈威武之气的英雄劲舞。
    众王侯大臣接连捧着酒杯,给太上皇李渊祝寿。
    李世民兴高采烈,顾盼流连忘了疲倦。
    吃酒吃到夜深,方才尽欢散席。
    大家头顶满天繁星,或骑马或乘坐马车,陆续离席散去,各自回家安睡。
    李世民敬奉李渊回大安宫安歇,才自己回到居住的皇宫后殿休息。
    东突厥既已灭亡,剩余部众有的投奔西突厥,有的往北归附薛延陀,还有十万人口归降大唐。
    李世民打算安插他们加入华夏百姓中。
    李世民于是诏令群臣商议妥善方法。
    这时朝中主政大臣,裴寂和杜如晦已经先后病逝。
    629年,僧人法雅妖言惑众案,裴寂受到牵连。
    李世民免去裴寂官职,把他食邑削去一半,令他返回故乡养老。
    裴寂请求留住在长安。李世民斥责他说:
    “你的才学、功劳,配不上你今天的官职。
    只是太上皇对你过分恩宠,你的官位俸禄才位居当朝第一。
    你前有蓄意诬陷冤杀刘文静,制造大唐第一冤案。
    你本性懦弱无能,你却毫无自知之明,贸然请求挂帅征讨刘武周,造成三万精锐大军覆灭。
    因为太上皇一直袒护你,你犯下这些死罪,都没有得到应有惩罚!
    后来太上皇主政期间,国家治理方面失误极多,地方官府施政混乱无章,你是太上皇第一辅臣,我看不见你一点执政才能!
    这些混乱失误,你负有主要责任!
    我念及旧情,没有处死你,准许你回乡养老,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裴寂只得返回家乡,郁郁寡欢,不久就得病死了。
    630年,杜如晦染病,向李世民请求辞官。
    他辞官治病期间,李世民指示仍然按他的官职给他发放俸禄(工资)。
    这时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女儿已经许配给杜如晦的儿子。
    李世民担心杜如晦病情,多次吩咐女儿去探望杜如晦病情,又多次安排名医前去诊治。
    但杜如晦还是病死,终年只有四十六岁。
    李世民为此大哭不止,三天不能上朝理政。
    这时朝廷重臣里面,首辅就成了仆射房玄龄。
    房玄龄奉召到朝廷,商议归降突厥牧民的安置办法。
    房玄龄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征集众人的意见。
    中书侍郎彦师古说:
    “可以在河北一带安置归降的突厥百姓。
    在突厥百姓中分别设置众多头领,管理各个分部落,才给保证安定。”
    礼部侍郎李百药说:
    “建议在定襄设置都护府,作为统一管辖,才是安定北部边塞的长久之策。”
    温彦博说:
    “建议仿照汉朝建武年间的做法,让归降的突厥胡人都搬到塞下,让他们适应当地环境。
    让他们或耕种土地,侍弄禾谷高梁,或饲牧牛羊牲畜。
    使他们的聚居区成为中原内地屏障,让他们繁衍后代,充实巩固边疆。”
    李世民汇集大家各种意见,倾向按照温彦博说的实行。
    于是再此召见温彦博,商议细节措施。
    秘书监魏征也入朝参加议定。
    魏征生气地劝阻说:
    “突厥世代抢掠成性,与中原结下长久仇恨。
    如今好不容易被消灭,陛下因为他们归附,不忍心全部杀光他们。
    我认为自然应该让他们回到原来的领地去,断不可允许他们留住在中原腹地。
    戎狄从来不讲信义,他们只是长了一张人脸,怀着野兽的心。
    因为人身豺狼心,使他们自己弱了就请求归附,自己强了就叛乱掳掠。
    如今归降的突厥人不下10万人,几十年以后他们生儿育女,繁殖成几十万人,必为我朝心腹大患。
    试想西晋初年,各种胡人和中原百姓,在内地杂居。
    郭钦江统都提醒汉武帝,把他们赶出塞外,借此杜绝祸乱根源。
    只过了二十年,伊水洛水一带,都被他们占领。
    过去的事可以借鉴,为何不引以为戒?”
    温彦博争辩说:
    “王者眼里没有外敌,对待天下万物,好象苍天没有罩不住的东西,大地没有盛不下的事物。
    也今突厥不行了来归顺我们,为什么拒绝不接受?
    孔子曰:教化不分种类。
    如果把他们从死亡里救出来,教他们活下去的方法,教他们懂得礼仪廉耻,懂得仁义礼智道德。
    几年后他们就变成了我们忠心不二的百姓。
    再给他们选择首领,派出军队守卫,让他们感恩朝廷,又害怕国家威力,这样他们都争先恐后的趋附我们,有什么后患呢?”
    李世民听了点头说好。
    魏征一看,李世民态度偏向温彦博,知道已经不能让他回心转意了。
    魏征憋着一肚子怒气,什么话也不说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