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平定南疆
作者:尧天舜日   唐朝那些事最新章节     
    报急文书传到长安,懿宗李漼诏令各道兵马,派兵开赴岭南。
    南诏蛮兵又进犯东江、西江,进逼邕州。
    岭南西道节度使郑愚十分恐慌,忙递送奏章,请求辞职。奏章里说:
    “陛下,臣只是个舞弄笔杆子的文官,没有领兵打仗的本事。
    请求速派称职武将前来,保卫南疆大好河山。”
    懿宗李漼调康成训出任岭南西道节度使,调发荆州、襄州、洪州、鄂州四州兵马,由他指挥。
    各路兵马陆续奔赴,粮草供应等军队后勤保障成了最大困难。
    朝廷征用民间大航船,从福建运军粮到广州,再用马车队运输到前线。
    大船下海,有时遇到台风,满载粮草的大船,倾翻沉没,军粮沉入大海,唐朝时天气预报能力很不行。
    有关部门怕自己被朝廷问责,嫁祸于平民,欺负无权无势航船营运商人。
    运粮船沉了,官府往往关押航船主人(船东),逼迫他们赔偿沉入海底的军粮损失。
    航船商人因此不敢再给给官运军粮,地方官府为完成朝廷任务,派兵抢夺商人运输其他货物的大船。
    兵士强行上船,把商人船上的货物,强行卸载、丢弃在海岸上。
    经营大船的商人,遭受欺凌投诉无门,多半跳海自杀。
    哪朝哪代,无权无势有资产的平民商人,总是被欺压霸凌。
    岭南西道节度使康承训,脑海里只有一团迷糊,没有一点智谋。
    他到了邕州,正遇上南诏蛮兵声势浩大。
    康成训毫无破敌办法,只是接连上奏,请求派兵增援。
    懿宗李漼颁发诏令,命令调滑州、青州、汴州、兖州、郓州、宣州、润州、许州共八州兵马来增援。
    各路军队陆续到达,他们自恃人多势众,毫不防备,远郊也不派人站岗放哨,如像没发生外敌入侵一般。
    南诏将领带领南诏蛮兵,进入邕州境内。
    康承训接到告急,派六路兵马一万人,前去阻击南诏蛮兵先锋部队。
    六路军队都是外地人,道路不熟,雇用当地蛮人当向导。
    当地蛮人和南诏军队私下有勾结,他们竟引导各路唐军进入绝地。
    突然听得一声呼哨,南诏蛮兵从四面八方围上来,把唐军分割包围成好几段。
    各路唐军没处逃脱,一万人被杀死八千。
    只剩后尾部队二千名,因为远在后面,没在南诏蛮兵包围圈内,得以转身逃回。
    康承训接到军情报告,吓得手足无措,瘫坐椅子上。
    节度副使李行素,率兵修建防御工事,刚刚完工,南诏兵就杀过来了。
    南诏兵包围邕州城,日夜不停地制造攻城长梯。
    守城唐军将领,请求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趁着夜晚袭击南诏蛮兵营寨。
    康承训胆小无能,害怕出兵失败,迟迟不允许。
    有个小军官再三请求,康承训才批准他可以带很少的兵,出去试一试。
    小军官只带领唐军勇士三百人,夜晚从城墙顶端往城外垂下绳子,勇士们拽着绳子从城墙上溜了下来。
    三百勇士偷偷接近南沿诏蛮兵营寨,或者呐喊或者放火,他们迅猛杀进南诏营寨内部,各自挥舞兵器,一阵乱刺乱砍,杀死南诏蛮兵五百多人。
    睡梦中醒来的南诏蛮兵大为惊慌,夜幕下蛮兵们弄不清唐军来了多少人,都争相逃命。
    蛮兵一边跑一边嫌弃他们的娘给他生的两条腿,奔跑性能不够好,逃跑时跑得还不够快。
    蛮兵拼命逃跑,南诏将领嗓子喊哑了也没法制止。
    南诏蛮兵部队,只好决定撤除对邕州城的围困,领着全军逃走。
    康承训的勇气和智慧,远远不如他属下这个下级小军官。
    康承训看到南诏军队确实吓破了胆,才派出几千骑兵追击,他做出兵追击决定时,已经太晚了,唐军没能追上南诏大部队。
    唐兵只是追上了掉队落在后面的南诏衰老病弱兵士二百人,并且把他们都杀死。
    这次胜利退敌,完全是带头夜袭蛮兵营寨那位小将校的功劳。
    唐承训对小将校的功劳只字不提,他夸大胜利,无耻地向朝廷报告,说他康承训指挥有方、大败蛮贼,仅这一次战斗,杀死南诏蛮兵一万人。
    朝廷信以为真,朝堂里群臣欢喜若狂,彼此相互道贺。
    懿宗李漼当然喜形于色,慷慨授予康承训宰相官职。
    康承训把立功将士名单上报朝廷,领取朝廷奖赏,名单上全是他康承训的亲朋好友。
    真正夜袭敌营,杀敌立功的三百将士,一个也没在名单上。
    康承训害怕立功小将官向朝廷透露战场实情,心怀忌讳,他的名字当然也不会出现在立功将士名单上。
    卑劣官员欺负下级哄瞒上级的暗黑操作,从古到今都一样。
    从那以后,将士们对康承训很失望,军营里怨声冲天。
    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知道康承训卑劣无耻的种种行为,他上奏表告诉了宰相,宰相转头告诉了懿宗李漼。
    康承训这才感到心慌害怕,不知道朝廷会怎么惩罚他。
    吓得他多次上奏表,对李漼说:
    “我身体有病,病得不轻,请求立即辞职。”
    懿宗李漼罢免了康承训官职。
    宰相夏侯孜推荐高骈为安南都护。
    高骈是猛将高崇文的孙子。他饱读兵书,能文能武。
    高骈曾望见蓝天之上,有两只老鹰一齐飞翔。
    他从腰间箭袋里抽第一支箭,搭在弓弦上。
    他瞄准了天上的老鹰,心中默念:
    “老天如果让我这辈子得到富贵,就让我能射中其中一只老鹰。”
    默念完毕,他发箭射去,一支飞箭飞速朝天上的老鹰扑去,两只老鹰一起被射落下来。
    高骈想:嘿,这肯定是好兆头,心中很是欣慰。
    高骈后来被提升为神策军都虞侯。
    这次高骈奉命南下,先去海门整顿训练军队,驻扎了一段时间。
    监军李维周,和高骈关系不和,多次督促高骈进军岭南。
    高骈领了领五千人先出发,出发前和监军李维周约定:
    高骈领前锋部队先行,李维周领大军随后跟进。
    李维周当面答应,等高骈领先锋部队出发了,李维周命令后续部队按兵不动。
    高骈领兵南行到南定峰州,正好遇见南诏蛮兵在收割水稻。
    高骈立即令兵士们掩杀过去。
    南诏蛮兵猝不及防,顿时吓得扔了镰刀胡乱逃散。
    蛮兵收割的水稻,都被高骈唐军部队缴获,唐军用马驮、用马车拉,把稻谷脱粒晾晒收储,充当了军粮。
    高骈令人把胜利捷报送去海门,监军李维周故意隐瞒消息,不上报朝廷。
    这样高骈军队这边几个月和朝廷不通音讯。
    懿宗李漼起了疑心,派人去查问李维周,想了解高骈这边是怎么回事。
    李维周奏报说:
    “高骈领兵驻扎在峰州,按兵不动,从来不敢打击敌人。”
    这时宰相夏侯孜已外调,宰相像走马灯一样更换,一个贤能宰相也不见,个个都是酒囊饭袋。
    懿宗李漼召见群臣,拿出李维周写得奏章给大家看。并且说:
    “高骈这个人不干事啊,得撤换了他才行。”
    李漼派王晏权去代替高骈戍守安南,召回高骈,打算问罪处罚他。
    唐朝传递靠人骑马传递信息,消息要滞后好多天才能送达。
    高骈不知道由于李维周诬告,朝廷要收拾他了,他继续领兵进攻南诏军队占据的交趾城,杀死蛮兵和缴获物品特别多,乘胜把交趾城包围了起来。
    南诏守城将领段酋迁,领南诏兵突围多次,都被高骈唐军打败。
    交趾城孤城危急,快要被唐军攻下来了。
    高骈派小将王惠赞、曾兖两人,让他俩驾驶轻便小船,走海路北上,去向朝廷报告胜利。
    他俩摇橹驾船在海上航行,远远望见前面驶来几艘大船。
    大船上高挂旌旗,众多士兵一起摇橹前行,两人看了感到惊异。
    这时海上另有游船航行,他俩便驾船靠近,向游船上的人询问:
    “这大船是从哪里来的?”
    游船上的人回答说:
    “这是朝廷派的新安南都护到了。”
    两人越发惊疑,互相商议说:
    “我们高骈将军多次打胜仗,为什么朝廷还派人前来代替他?
    莫非监军李维周嫉妒高骈将军,高骈将军立了战功,他都没给不上报?
    我俩如果被大船上的新安南都护瞧见,他必定夺走我们的奏表,把我俩扣留关押。
    我俩不如找个地方先藏起来,待大船航行过去,再继续北行。”
    王惠赞、曾兖商量妥当,便摇船驶进海岛礁石群之间躲藏,等大船驶过去,他俩才驾船北上,到达北方上了岸,日夜兼程去西京长安。
    懿宗得到他俩送来高骈的捷报大喜,封授高骈为工部尚书,让他仍镇守安南,吩咐这两个小将官火速回报高骈。
    这时高骈已经见到前来代替他的王晏权,他知道了李维周在作弊欺瞒朝廷。
    高骈只好把军事托付给副将韦仲宰,自己只领一百人北归朝廷。
    高骈走到海门,碰见两个返回的小将校,得到他俩带来的新诏旨。
    高骈于是返回继续担任安南都护,指挥唐军攻打交趾城。
    新来的安南都护王晏权胆小无能,奸诈的监军李维周只会吃喝和贪污。
    王晏权到了军队中,众将士都不服从他指挥,他感到又扫兴又无可奈何。
    这时高骈奉诏旨回来担任原职后,众将士高兴得地跳跃欢呼。
    朝廷召回了王晏全,罢免了李维周。
    高骈领唐兵继续攻打交趾城,他身先士卒,手持盾牌、冒着城墙上飞落下来的石头蛋和羽箭登上云梯攻城。
    他带领唐军成功地爬登上了交趾城墙。
    南诏蛮兵将领段酋先,在城墙上光着膀子和唐军死战不退。
    高骈副将韦仲宰抢前一步,朝着他拦腰就是一刀,段酋先被削成两段。
    土蛮将领朱道古,是引诱南诏军队入侵唐朝的头目,他也被唐军剁了头。
    高骈领唐军进城后满城搜杀,共杀死南诏蛮兵三万多人。
    南诏蛮族从此不敢再对抗朝廷,率民众归附大唐。
    胜利的捷报送达朝廷,懿宗李漼吸取驻守安南兵力太少导致失守的教训,决定在安南设置静海军,让高骈担任静海军节度使。
    这时吐蕃将领招跋怀光,杀死了吐蕃将领论恐热,把论恐热首级送来长安。
    唐朝廷认为南诏兵败,从此变得老实了,吐蕃自己衰落已接近灭亡,南疆、西南边境从此太平。
    于是李漼摆设酒席庆贺,宴请文武群臣,连续庆贺了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