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再艰难,孟知祥也没有撤回驻守在葭萌关的驻军,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战事激烈的时候,汉中的安重诲横插一脚。此时的安重诲,身负新皇帝调和东西川矛盾的重任。虽然他刚来汉中,董璋和孟知祥还有所忌惮,可是随着一番纵横捭阖,董璋就拉拢了盟友开始向西川发动了进攻,孟知祥也不甘示弱,亲自率军出击。
正当董璋在成都城下鏖战的时候,安重诲见有利可图,就开始出动了。他见孟知祥大败,想着从西川夺取一些好处,于是,率领大军准备从葭萌关突围进入蜀地,好趁着董璋和孟知祥两败俱伤的机会,一举消灭割据巴蜀的董璋和孟知祥军阀势力。可是,孟知祥安排在葭萌关的守军也不是软柿子,再加上葭萌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使得安重诲人数虽多,却始终没有无法前进一步。而安重诲也没有找到能绕道关后的阴平小道,所以,一连进攻了十多天,葭萌关依然在西川军手中,而汉中军则兵老师疲,逐渐开始出现厌战情绪。
李旻的先锋军到达了成都南门,孟知祥知道了,心里担心不止。此时的成都已经在董璋的几次进攻之下,危如累卵,若是董璋和王衍联合,向成都进攻,岂不坏事?东川军进攻虽然猛烈,可是因为他们是长途奔袭,没有准备多少攻城器械,只能靠着人不停地往上填,因此,虽然看似很猛,实际上东川军却损失惨重。成都城内的军民,也终于在这场守城战中认清了敌人的实力,团结在了一起。
为了防止两路敌人联合,孟知祥不得不派出得力谋士王处回前去向董璋诈降,在他看来,王衍虽然愚笨,可是有李旻在侧,诈降决不能成功,而且蜀军士卒战斗力不强,容易击败;郭廷信虽然谋略很好,可是不是东川军的掌舵人,只要骗得到董璋,计谋就能成功一半。于是,王处回坐着篮子从城墙上吊了下来,直奔董璋军营。
董璋正为连日无法攻破成都城防而焦急,郭廷信从一开始就反对攻城战,所以董璋一生气,就让他率领南平军另外驻扎。而这正为王处回的诈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很快,在军士们的巡逻下,王处回很快被东川军“发现”,于是,他也就被当成了细作被带到了董璋的面前。
见到被五花大绑的细作,董璋顿时来了兴致,他要在处死这个细作之前,从他口里套出一些情报,于是他佯作愤怒的说道:“大胆贼人,敢来我营中窥探,今日让你有来无回!”说罢张牙舞爪、横眉冷目,活脱脱一个张飞再世。
谁知王处回见了,并没有被吓倒,反而略带嘲讽的笑道:“哈哈哈,可惜可惜!”
两边的士兵正要将王处回拉去斩首,董璋却被王处回的话语吸引,连忙让士兵将他拉了回来,大声问道:“可惜甚的?可惜了你这颗头颅?死到临头了还笑的出来?”
王处回没有正面回答,哈哈大笑了好一会,这才说道:“可惜我家主公瞎了眼,竟然会让我向你乞降。”
董璋一听,顿时来了兴致。问道:“你是何人,你家主公又是何人?”
王处回没有回答,而是左右看了看,这才说道:“我家主公向我说董将军英勇善战、礼贤下士,难道这是董将军的待客之道?”
董璋见状,只好让士兵们松绑,并给王处回斟上了茶。王处回这才缓过神来,对着上座的董璋说道:“董将军,我家主公孟将军深知自己不是您的对手,现在他命令在下向您乞降,希望您能看在他与您共同在大唐共事过的经历,允许他投降。”
董璋听了,大喜道:“哎呀,这孟知祥早这样识趣,不就免得一场厮杀了吗?”接着,他又像是想到了一个重要问题一般,严肃地向王处回问道:“孟知祥既然自知不如我,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投降?”
王处回苦笑着回答:“请董将军恕罪,孟将军先前以为能够与您争一争这蜀地,所以这才有了这几个月的东西川的战争。可是经过这一次大战之后,成都城内已经是人心惶惶,孟将军知道自己守不住城池,正想着与将军决一死战,却不曾想,原蜀王王衍的残余势力,竟然杀到了成都,孟将军不想向先前的失败者投降,这才想到要联合将军一起击败蜀军,他说他和将军即使再怎么争,也是兄弟之争,要是王衍插了进来,那就是是敌我之争了,兴致就完全变了。孟将军说,只有内奸才会利用外人来打压自己的兄弟,董将军,您说是吗?”
听了王处回的话,董璋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这王衍就是他找来的,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王衍的蜀军战斗力这么强,竟然能打到成都南门,这可出乎他的意料。他原本的期望就是让王衍牵制一下孟知祥的少数兵力,自己趁机夺取成都,要是王衍也要进攻成都,只怕这蜀王还轮不到他做。听闻王衍的蜀军兵临南门,董璋就意识到了危机,要是王衍也参与到争夺蜀中来,只怕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于是,在王处回的巧舌如簧之下,董璋不仅接受了孟知祥的投降,而且还要打算亲自出兵击败王衍的蜀军。可是王处回说道:“哪敢劳烦董将军,只要求董将军在我军出击蜀军的时候,不要从后面进攻我军就可以了。只要击败蜀军,孟将军一定出城与董将军相见。”
此时的董璋已经在王处回的甜言蜜语中迷失了自己,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死敌孟知祥跪在他地上求饶的情形,而他却不会轻易地原谅孟知祥,一定要他在全蜀人面前丢脸,这才肯接受他的投降。
王处回见目的已达到,便提出回城告知孟知祥,董璋没有丝毫怀疑,就让他回去了。此时的他,还沉浸在如何报复孟知祥的喜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