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秦龙骧率领铁骑南下之时,原本只是想要到城下威胁一下阆中蜀军,避免他们借机偷袭自己退路。
却不想之前张扬等公卿率兵北上筹集粮草之时,曾经四处劫掠,早已经失了民心。
而秦国以大义之名伐蜀,在占据葭萌关之后,秦龙骧对百姓秋毫无犯,反倒是开仓放粮,用于安置在劫掠中失去家园的百姓。
这些事迹早已经传到了南方蜀人的耳中,别说是阆中,包括阆中以西的充邑,蜀中等地,凡是遭受过张扬迫害的蜀人,都对秦师的到来欢欣鼓舞。
秦寿常闻,正义之师攻伐敌国,经常会遇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
今日秦寿进兵阆中,果然见此一幕,这更加坚定了他内心的想法。
先得蜀地,收蜀人之心,再徐图巴国。
然而阆中与巴中相连,楚国若得此地,则秦国退路被断绝。
秦军要想南下,还必须得先行稳固阆中。
阆中原本有守军三千人,不过大多都是老弱病残,真正算得上是青壮的只有千人。
而在秦寿看来,要想坚守阆中,非得三千人以上的精锐之师不可。
所以,秦寿必须得从满营的将校之中挑出一个合适的人来驻守阆中。
他于城中府衙设宴款待诸将与阆中大夫王汉等人,酒过三巡之后,秦寿举杯问道:“寡人明日便欲发兵南下,但是楚国与巴国之战尚未有结果,而楚王于秦国之间的态度未明。
故,阆中之地绝不容有失。
诸位都是我大秦军中翘楚,不知谁愿意留守阆中,替寡人分忧?”
秦营诸将闻言之后面面相觑,有自信能够守好阆中的,但是又不舍得南下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不愿意主动请缨。
有自觉能力不足以坐镇一方的,此时皆是低头不语。
眼看着众人都不说话,秦寿也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再次开口说道:“建功立业并非是只有战场杀敌这一种途径。
我秦国以武立国,以功勋授爵,但是,秦国念及将士功劳,却未尝不会念及将士们的苦劳。
若有人愿意主动站出来担此重任,寡人将授其阆中太守之职,全权负责阆中之事。”
听到了秦寿的话音之后,原本的阆中太守王汉有些坐不住了。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只是降臣,能够保留富贵已是难得,也不敢奢望自己能够继续主政一方。
所以在经过了最初的慌乱之后,他终归还是忍耐住了内心的冲动。
秦寿见状之后暗自点头,这个王汉能够审时度势,又非是冲动之人,若是善加利用,未必不是可造之材。
心念至此,秦寿也就将注意力放到了秦营诸将身上,见他们虽然意动,但是却始终不曾主动站出来。
他的双眸微眯,随后又继续说道:“阆中太守之职,非大义大勇之士不能担任,诸位将军若要自荐,还须得考虑清楚才好。”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本就有些意动的罗曾立即便站了出来。
“大义大勇之士,这不就是在说我吗?”
“末将罗曾,愿为大王镇守阆中。”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秦寿仔细的打量了一眼这位秦国少年将校。
“卿的年龄尚且未曾及冠吧?”
罗曾闻言之后十分坦荡说道:“末将虽年少,却也是先登城墙之虎贲。
若有末将镇守阆中,定使贼寇有来无回。”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秦寿的脑海中却是突然间想起了一位故人。
“当年德柱也似这般自信!”
秦寿的心底莫名的有些惋惜,秦国立国至今,老一辈的老人大多战死,就算是自己的父亲也战死咸阳城头。
与自己同辈的白毅也已经身死,李亚夫如今也是生死不明。
其他如蛮虎,南怀勇等将领,虽然依旧健在,但是却不足以独当一面。
秦国现在军中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大多都是秦龙骧这种从咸阳学宫之中走出来的小辈了。
又见其余人不曾主动请缨,秦寿便也只好答应道:“好,罗校尉既有如此自信,孤王又岂能让忠勇之士寒心。
便命罗曾为阆中太守,不知校尉需要多少兵马镇守阆中?”
罗曾闻言之后毫不犹豫的说道:“只需本部虎贲校即可。”
这个数量此时秦寿的心理设想可是差了许多。
他当即皱眉道:“一校之兵不过千人,尔曾率本部为先锋,麾下又折损了三百余人。
剩下的七百人又多为新兵,如何能够镇守阆中?”
罗曾闻言之后朗声说道:“我大秦甲士威震天下,别说是有七百人,就算是末将孤身一人坐镇阆中,楚王敢兴兵来犯乎?”
罗曾话音落下之时,周围诸将皆是热血沸腾。
秦军威名可都是他们这些人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秦寿从原地站了起来,看了一眼自信膨胀的罗曾,犹豫再三之后还是说道:“孤王将阆中交给校尉了。但是,也希望校尉莫要大意,替孤王守好阆中。”
秦寿没有拒绝罗曾的自荐,但是在任命之前还是多加叮嘱。
而就在秦寿第二天率领离开阆中之前,却是亲自接见了王汉说道:“罗卿年轻气盛,又是初次执政一方。
或有考虑不周之处,还请王卿多多照拂。”
王汉被秦寿任命为阆中主簿,虽然只是罗曾副手,但是手中依旧握有实权。
地位降低了一些,但是身上的担子也轻松了不少。
再加上秦寿含蓄的透露在攻破蜀国之后,还需要仰仗王汉治理蜀地,这让王汉看到了未来更进数步的机会。
所以王汉没有因为一时官职地位的降低而不满,反倒是充满了干劲儿。
“微臣一定尽心竭力。”
秦寿十分满意他的态度,随后又拉着他一起去见了前来送行的罗曾说道:“王卿乃是仁爱百姓的高士,阆中之事,罗卿还需要多询问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