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自立国以来,从皇祖父到父皇,已历两代君王。
我大秦自上而下,都以勤俭,朴素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奢靡之风逐渐盛行。
国内从普通百姓开始,自下而上的掀起了一股攀比,奢靡之风。
区区咸阳一商贾,成亲之时竟然糜废百金为聘,流水宴席更是摆了三天三夜。
如此排场,就算是儿臣成亲之时也略有不及!
如果这件事情只牵扯到其本人便也罢了,毕竟商贾之财也是个人所得,如何使用,也全由其自己决断。
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奢靡之风盛行,从而掀起了国民之间的攀比之风。
儿臣身边的护卫存孝,虽然没有什么高官厚禄,但是在儿臣身边当差多年,儿臣自问待其不薄,而存孝也非奢靡浪费之人。
如此近十年的时间,竟存不下迎娶一位工匠之女的聘礼!
试问我秦国,有多少逐渐娶不起妻子的石存孝,又有多少期盼着百金为聘的待嫁女?”
秦昭一腔愤慨,侃侃而谈,听得方才回过神来的秦阳眉头紧皱。
治国理政三十多年,他又何尝看不出这天价聘礼背后隐藏的危机。
但是对于统治阶层来说,奢靡浪费,天价聘礼等等,这些却并非全是坏处。
只是,有些东西是不能摆在明面上来说的。
而秦昭提到的事情,也确实是让秦阳感受到了些许的危机感。
秦国的律法并非是一开始就不管奢靡浪费的,至少在赵太后在世之时,秦国包括秦王在内,自上而下都没有人敢行铺张浪费之事。
而在赵太后去世,秦阳继位秦王之后,秦国的战争频率大幅度减少,休养生息之下,百姓的日子渐渐变得富足了,国库也逐渐充盈了。
这个时候再完全禁止奢靡娱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疑是在打击百姓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在降低百姓的幸福指数。
毕竟,有钱没处花,也是一件让人苦恼的事情。
而秦国放开对奢靡娱乐的管理之后,在经济,文化方面也确实是出现了蓬勃发展。
更为关键的是,较高的幸福指数,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同化别国百姓,消除复国意志的目的。
按照两代秦帝的预想,这种奢靡之风至少还可以再利用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
毕竟,如今秦国所出产的资源,已经足以养活全国近四千多万的人口。
如果不算运输造成的耗损,甚至已经可以供给整个天下。
当产品的堆积过剩,也就意味着产品贬值。
秦寿与秦阳不希望谷子烂在粮仓里,银子堆在库房里吃灰的情况出现,所以方才有了如今秦国奢靡之风盛行的土壤。
然而,这种风气没有盛行太久,竟然便衍生出了动摇国本的“天价聘礼”。
甭管经济流通会受到多大的影响,甭管幸福指数是否会降低,只要影响到了秦国的婚姻,影响到了秦国新生儿,阳帝都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阳帝当即下令道:“来人,传户部尚书觐见——”
随着阳帝的一声令下,立即便有内侍外出传令。
不过一刻钟的时间,户部尚书便急匆匆地来到了乾元殿。
“拜见陛下——”
户部尚书今年四十岁,毕业于咸阳学宫,精通数算之术,又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自他成为户部尚书以来,秦国的钱粮税收等等都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来人,给咸爱卿赐座——”
随着秦阳的一声令下,立即便有侍卫搬来了一张软垫。
户部尚书也没有客气,恭敬的跪坐下来之后,立即便拱手向着秦阳问道:“陛下急召老臣前来,可是有什么吩咐?”
秦阳闻言之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随即开口说道:“近三年来,我秦国的新婚夫妇数量可有什么变化?”
听到秦阳这么问,户部尚书的面色顿时骤变,这件事情他早有了解,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所以并没有急于禀告此事。
如今听到秦阳亲自开口过问,他在短暂的心惊之后,紧接着便直接开口禀告道:“回禀陛下,自从我秦国吞并楚国之后不久,国内新婚夫妇的数量便呈现下滑趋势。”
阳帝顿时皱眉,紧接着又继续开口问道:“可知是什么原因?”
户部尚书闻言之后有些尴尬的说道:“一部分原因是吞并楚国之后,楚国的秦楼楚馆并没有被封禁…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近几年国内的奢靡攀比之风渐起,许多人家择婿都需要…”
对于第二个原因阳帝已经清楚了,但是第一个原因他却是第一次听说。
秦楼楚馆是些什么场所,作为帝王的他又怎么会没有耳闻。
这种事情,若非是为了给国人做出表率,说不定他自己都会把持不住,更何况是普通百姓。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秦昭却是突然间开口问道:“既然明知道对我秦国有害,为何不曾封禁秦楼楚馆?”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户部尚书当即面露尴尬之色,随即将求助的目光看向阳帝。
阳帝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随即又向着户部尚书微微点了点头。
尚书见状之后,这才有些尴尬的开口说道:“青楼楚馆虽是下九流之地,但是对于那些在战争之中失去父兄丈夫的女子,却是少有的活路之一。
并且,如今秦楼楚馆之中的女子,之前大多也一直都在秦楼楚馆之中讨生活。
若是封禁这些场所,必定会让她们失去活路。
另外,这些秦楼楚馆每年缴纳的赋税已经可以抵得上楚地一半的收入。
并且,在有秦楼楚馆存在的地方,犯罪率也比其他的城市更低一些…”
尚书的话音方落,秦昭立即皱眉说道:“秦楼暂且不提,楚馆乃是牺牲女子的清白来谋利,这件事情,可曾询问过我祖父的意见?”
在他的印象中,皇祖父秦寿是一个十分尊重女性的君王,若是得知楚馆依旧在秦国盛行,必定会为此而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