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番询问,这伙人只说自己是姚勇和喻刚叫来的,也没问出个什么大概,正要各自散开,赵寒便赶到了这里。
“先生好。”
“先生您回来了?”
众人见到赵寒,都上前打招呼,赵寒也一一问好:
“大家好,都忙着呢。”
之前那群露出半个胸膛的男人见到赵寒,有的人一眼就认了出来,毕竟之前在码头是见过的,赶紧提醒人群中一个衣着还算得体,略显斯文的人。
“端哥儿,这就是曹老说的那个赵寒赵先生。”
“他就是赵寒?”
被称作端哥儿的人看着走来的赵寒,心生疑惑道。
在他的印象中,还以为赵寒是个年过半百的老者方可被人称作先生,想不到竟然这么年轻,比自己都小了一点。
“是的,之前我在码头见过这人,就是他帮着郭阮郭大人守住了鼎城,这次让姚勇和喻刚给我们送粮食的,也是他。”
提醒的人说完,赵寒已经到了面前。
见到这些人,赵寒从外表就能看出这些人是上好的船工,内心一时激动不已,不敢怠慢,连忙上前请礼道:
“大家是曹家码头来的匠人吧,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赵寒,这次能请到大家来帮忙,实在是我们的荣幸啊。”
赵寒说完,姚勇和喻刚也赶到了,趁这些船工回礼完毕,姚勇上前介绍道:
“先生,这就是曹老的孙子曹端,别看你们年纪都差不多,现在曹家码头新做的船,都是端哥把关的,端哥儿,这就是我家先生。”
姚勇介绍完,赵寒和曹端相互问候了一句,接着就要带他们到食堂把饭吃过。
想不到曹端竟然拒绝了赵寒的请求,提议直接去船坞看看。
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赵寒的注意,想来曹端也是个急性子,应该是属于一心专注本职工作的人,这一点令赵寒十分欣赏。
在前世他就经常听人说形式主义那一套,原本只要很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事儿,非得里里外外搞一遍虚头呆脑的形式,十分耽误时间。
既然曹端这么一说,赵寒也不再假客套,直接前面带路,领着曹端等人就去了船坞。
之前郭阮等人也参观过船坞,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郭阮、喻刚、姚勇几人只觉得里面的设备大,造的木船也大。
但曹端是个专门做船的匠人,刚走到船坞,就被起重机给震撼到了。
听了赵寒介绍起重机的功能,内心更是激动不已,原想着答应爷爷来河源村造船,无非就是赶时间造一点,完成爷爷的交待以表示对赵寒的感谢罢了。
现在看来,赵寒这里,很多事都刷新了曹端的认知。
“先生,你的意思是说,有了这起重机,我就能给你制造一条大船?”
只参观了门口,看了看起重机的运行,曹端就开始提问学习了,状态进入得很快。
“那是当然,这台起重机专门就是用来拼装船只的,至于我们这儿其他起重机,都有不同的功能,若是曹师傅觉得还不够,我让人再造就是。”
赵寒随口一说,又让曹端惊讶万分,赶紧再问道:
“先生这里还有很多起重机吗?”
在他看来,这起重机功能全面,能为人所不能为,乃是神工重器一般的存在,在赵寒嘴里就仿佛是很不值得一提的,尤其是听说村里还有很多。
“多倒是多,就在我家后面有一座大粮仓,那里也有两台,只不过没这大,再远点,大岭坡和青杠山也有,那几台比这儿的大一点,曹师傅要是觉得这台太小,我再做一台大点儿的。”
赵寒一口气说了很多,在旁人看来,他这话多少有点炫耀的意思,但从河源村的家底儿看来,赵寒完全是实话实说。
再者说来,赵寒从曹端刚才表现出对起重机的兴趣看来,必然也是个有真才实干的天赋之才,这样的人,若是没点儿让他折服的东西,怎么会心甘情愿在村里造船呢。
所以,这也算是赵寒的一点小心机。
起重机这一环看过了,赵寒带着曹端一众继续往里走,映入眼帘的,便是里面那艘巨大的用来做铁船模板的大木船。
“哇,这条船好大啊。”
“他们都造了这么一条船了,怎么还要让我们再来造?”
“对啊,这艘船,能载很多人和货物吧!”
刚见到大木船的船工很是惊讶和震惊,曹端见状,也是再生疑惑,按照他的性子,又问道:
“先生,您的这艘船已经这么大了,为何还要让我们来,继续造呢?”
“曹师傅,这艘船外表虽然是船,但我相信,您肯定能看出这船的问题。”
赵寒没有正面回答,也趁机考察一下曹端的业务能力。
曹端闻言,往后退了五十步,方便看清大船的全貌,之后又爬上船体,观察大船的细节所在。
两刻钟后,他才回到赵寒身边,指出了几点问题:
“先生,恕我直言,经您这么一提醒,我还真发现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往大了说,船体的下盘太窄,重量应该也不够,若真下水,容易侧翻,船体内部比较复杂,短时间内我也没有走完,但是类似于船板相接处的柳钉,着力不够,长时间后,容易受力开裂,船的寿命不会太长。”
曹端只说了这两点,赵寒心中就已对他的能力有所认可。
他很聪明,找到一大一小两个问题,大问题是根本,小问题是细节,从这里看,曹端不仅业务能力不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赵寒正欲点头表示肯定,没想到曹端继续说道:
“还有一个问题,这艘木船太大,以现在的榫卯拼接加柳钉硬接的方法,是很难让船吃水后不变形,以我爷爷的经验,肯定也不赞同用这寻常木材做这么大的船。”
曹端提到这里时,赵寒早已是大喜过望。
在工业技术落后的年代,可贵的不是能把一个东西做得完美,而是能够思维创新认知创新,就像曹端说的,寻常木头是很难做这么大的船。
照这个思维下去,他肯定要去思考一种新的材料。
对于赵寒来说,这恰恰是引出铁船的绝佳机会。
接着,赵寒就接上曹端的话:“曹师傅认为,要用什么材料才能做这么大的船?”
曹端听罢,也没有确切答案,只是说道:“硬度好点儿的木头嘛,难以浮在水面,不好的承载力又不够,羊皮筏子这样的材料也是不行,这个问题我也想过,现在还真没什么合适的材料。”
“曹师傅既然想过此类问题,为什么没想到铁呢?”
赵寒直说道。
曹端眉头皱了皱,立即表示:“先生做的铁船实在是让人眼前一新,实不相瞒,我也正是见着先生运送粮食用的铁船,才打算来这里学习如何让铁飘在水上这个知识的,在我看来,铁这个东西做小船尚可,再大点儿,重量是难以想象的,如何能浮在水上?”
看来曹端思维再怎么开拓,也还是受制于时代的认知,不论如何都想不到铁是如何浮在水上的。
无奈,赵寒也只能稍后再解释或者给他们新的船工和河源村老船工补习一下浮力相关的物理知识。
“曹师傅,铁的问题我稍后会给大家好好说一说,现在我还是想先请大家看看我这大船的设计图纸,有什么改进的地方,还请各位不要客气,尽管指出来。”
说着,赵寒拿出一沓画满了视图的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