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赶场巧遇王少爷
作者:罗盛琳   城边边最新章节     
    早上,在堂屋里吃过早饭,银杏在抹桌面,姚二娘走进来对她说:“银杏,今天赶初八场,入腊月了,去场上买些过年用的香料。”银杏应着,姚二娘正说着桂皮、茴香、八角、花椒的斤两时,湘蓉进了堂屋道:
    “娘,今天是腊月初八场,我去买,在学校跟同学们说起各自的家乡,对常古城我还说不上来呢,我知道常古城有三八场,可我没赶过一回,让我去赶。”
    姚二娘用诧异的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大女儿,一下子严肃起来,湘蓉笑道:“在长沙,让我想起赶场这天是娘最忙的日子,而我们却没有一点事做。”
    杨湘蓉见母亲坐在了桌边,侧对着她,为了排除母亲的担忧,她解释道:“在长沙我们学生也有上街的时候。”
    “不准去!你爹会埋怨我没有管好你们。”
    银杏走出,端来了茶杯,递给了杨太太。这时,湘琴扶祖母进了堂屋,姚二娘把湘蓉要去赶场的事,对婆婆说了一遍,湘琴高兴起来,马上说:
    “我也去,我也想去赶场,好几回我都想去赶一回场。”对站在母亲身边的姐姐道:
    “姐,我去唤雪春,我们一起去。”
    “成什么体统?”祖母开腔了,她说:“有银杏去,要你们操那些心?不许去!”
    祖母在餐桌边靠门这头坐下,湘琴从母亲这边,走到祖母身边央求道:
    “婆婆让我去吧,住在家里太闷了,平时大门都不让我出。”
    “你们是大家闺秀,怎么能随随便便到处乱跑”,祖母说完,转对媳妇道:“二娘别让她俩去,姑娘家出什么风头?”祖母还是在说制止她们的话。
    湘蓉见到祖母面颊突出的地方,和嘴角边鼓出的脸肉,在祖母说话间,都活动地很诙谐,这在湘蓉的记忆里,留有很深的印象,看的湘蓉笑眯眯的。这时,湘琴说:
    “婆婆,姐是出过门的,有事情她知道怎样去应对,你要相信我姐姐。”湘蓉不等母亲放口,牵起湘琴走出堂屋说:
    “娘我会注意安全的。”祖母马上接上话道:
    “湘蓉,这里是湘西,不是省城长沙。”
    “婆婆,我们买得东西马上回来,不会有事的。”
    刚好,李雪春从灶房走出,湘琴唤起她,说去赶场。雪春愣了一下,马上应着,转身去灶房取了个篮子。姚二娘见说服不了两个女儿,唤银杏一同随湘蓉去赶场。
    杨湘蓉在去赶场的路上,告诉她们道:“离开家,才知道心里有对亲人的牵挂;离开常古城,才知道生养自己的地方,是最亲近自己的一方乐土。我在长沙太想这里了。”
    在湘琴和湘蓉说着外面世界的时候,在这时,湘蓉的话把李雪春的
    心里敲了一下,只差说出离开家的人都是这样的。到腊月了,三婶、徳虎哥他们也会来赶场吗?场上会遇见他们吗?要是来常古城了,他们一定会来杨家看我的。今天,他们能来吗?
    走在后街,雪春还在想着心事。旁边的湘琴将她碰了一下,她们见到,街上几个小少爷等不起新年的到来,在门前放响了零星的炮竹。旁边柜台前买东西的人,对那里看去。从一条巷子的出口,走来了赶场的人;有挑箩筐,有背背篓的。后街里,走着的人中,有的头上包着厚厚的苗帕;和戴着土家头帕的。陆续有走去场上的人穿街而过。几个穿衣着破旧的小女孩,从她们后面走来,边走边吟道:“二十四泡黄豆,二十五打豆腐……”。
    李雪春回头对她们看去;看着她们,如见到了自己的童年,于是,对她们笑去。走近她们时,几个小女孩“哗”地一下跑上前去,一双双黑亮的眼睛再回头朝她们看来,其中一个指着湘琴说:“她好乖,嘿嘿。”接着,一阵嘻嘻哈哈地蹦跳着远去。湘琴朝她们挥着手,然后“唉”地一声道:
    “我怎么没有她们那样自由,小时候也是如此。”
    “你们是小姐呀。”雪春说。
    “湘琴,我们家也算自由了”,湘蓉瞧着了妹妹脸上有些不高兴。
    这时,响起了唢呐声,那些孩童在喊:“张二家娶媳妇了,快去看。”
    在他们面前的巷子里,跑出一群孩童,说话的小孩,挥起他裹在棉袄里的小手,他们从赶场人身边跑过,花轿穿过街,在花轿周围没一件嫁礼,湘蓉叹息一声,挽住了雪春,她像有了一层心思的走在那里。然后看着雪春说:
    “雪春,想去见你姐姐吗?”
    这时,湘琴也对雪春看去,雪春不做声地点了点头。
    在张家门前,雪春犹豫地往张家院内望着,张宏源站在楼梯前看到了她们,朝她们招呼着走了出来。与湘蓉寒暄了几句,李碧春下了楼,走来门外,湘蓉对碧春说;
    “你可是金枝玉叶般的人儿,在张少爷身边,你越长越迷人了。”
    “大小姐,你这头短发,在常古城是独一无二的。你这脸蛋露到众人面前,不怕别人把你抢了去?”
    “大小姐从长沙回来的,见过世面,是听到过枪炮声的人,她有胆。”
    杨湘蓉说着谦虚的话,她知道张宏源常到外地做生意,知道外面的风风雨雨,对他说:“张少爷,你四季不离中山装,你才是常古城不衰的时尚,我也是从张少爷你这里有了见识。”
    湘琴见他俩说的起劲,打断道:
    “你们这些幸运儿,是在取笑我是个没出门的村姑,是吗?”张宏源说:
    “二小姐,你在常古城也是一位不凡的人物,你们杨家在常古城人的眼里都是榜样的门庭。”湘蓉说:
    “今天我们去赶场,会不会把常古城的人吓一跳?”张宏源嘿嘿地笑了起来,转而流露出赞赏的神情,要请她们进院内。碧春插话道:“赶场我也去。”张宏源对湘蓉她们看去说:
    “我俩加入你们赶场队伍欢迎吗?”
    于是,大家一同从南门口绕去场上。
    他们走进场上;已见沿街建有的瓦房木屋,所有的店铺都在忙着做生意。走不远,木屋的对面是大田会所,城里有盛大节日活动,会在大田这里举行,会所的两旁都是做生意的门面。木屋外是一片河滩,靠南门口这头,卖鸡鸭畜类;靠北门口那头,卖肉类的。常古城周围村寨的人,外地的商客,都往来于场上。常古城在三八场这天,最为热闹。李雪春走在赶场人中,希望能见到丫窝山寨的人。雪春见到赶场的人都背一个背篓,也有男的肩上杠着扁担,一头挂着买的东西或布袋;有的挑着箩筐,来来回回的人,手里背上没有空着的。
    张宏源走在前头,进了一家店内。“雪春,”杨湘琴见雪春落在了后面,唤了她一声,走进了店。
    这是一家缝纫店:店铺里一男子拿着软尺,在给人量尺寸。宏源唤道:“彭亮,”他应着,一边对他们近店报以一笑。很快,他铺开布料,用画粉在布料上划出了线条,动作快又利索。张宏源说:
    “裁缝,”这时,他停住了手里的活,伸直腰对他们笑来。宏源说“喊你彭亮,你不介意吧?”彭亮说:
    “张少爷,你说什么?那个王少爷,也是这么叫我姓名的。有啥关系?一样大年纪的人,我还喜欢你们叫我名字。”
    店内,张宏源说:“是的,我们一般大,又是一城人,叫姓名,有朋友味些。”彭亮说:
    “这还用说吗?我一个孤儿,你和王少爷两个看得起我,是我的荣幸,很高兴的。有什么事,招呼一声,随喊随到。”
    “那还用说。”张宏源说后,与他告辞。
    在他们说话时,湘琴没有见到雪春,怕她走丢似的,朝门外唤一声:“雪春,”她走出,见雪春还在后头,雪春见了她,点着头,湘琴再进店。
    雪春走到店外,往里瞧去,见店内人多,她没有进店。雪春见缝纫店这里是赶场人来往的主要路口,人像流水一样往这里经过。
    彭亮望着他们出店,听见湘琴在店外,再唤道:“雪春,”外面有个女孩在应着,他好奇地走到店门口,挨店门站着,朝他们那里看去。
    他们出店,见雪春已在前头,转头朝他们应着,她见到了店内裁缝师傅,朝他们这里瞧来。雪春瞧见他的一瞬间,同时湘琴也见到了他瞧来的目光。他;留着三七分头,长相俊秀,瘦高,高鼻梁,一对厚硕的嘴唇,特别吸引人。穿件深蓝便服,腰间围一件围裙。朝他们这里看了一眼,跟着回了店内。
    走近雪春,张宏源说:“彭裁缝,他手艺精湛,我在他缝纫店,肯遇到他说的王少爷。告诉你们,我一家衣服多是他缝制的。你们看,我这中山装,做的合身不合身?”她们笑着默许了他的话。湘琴说;
    “我娘也喜欢他缝制衣服。我娘说,他缝纫店一年四季忙不过来。”李碧春插话道:
    “彭裁缝,请他做旗袍的人也很多;那些太太们都说喜欢他做的旗袍。在常古城是出了名的。”
    雪春没听进他们说的,她满街找着,心里头很想徳虎哥、三婶和寨上的人,默默在心里念道:你们怎么没有来赶场?好不容易得来出场上一趟,想见到你们,好想见到你们呀。
    “雪春,快跟上。”湘琴见雪春站在那里,往后喊了她,雪春快步赶上了他们。
    场上人多拥挤,货物全摆着自己的脚边,在场两边一条龙的铺开,卖东西的人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点货物被人抢着买;有点在张望着赶场的人;有的在清理自己的货。那些量布的、称秤的拉长着嗓门在报数,场上人穿着的衣服的颜色,都差不多;都是自制自染,青蓝颜色和白色的土织布。自编的背篓,看上去似乎比人还多,成了没有背篓不出门,赶场的背篓比上山砍柴的背篓要漂亮多了,全是细篾编的;一个漂亮的背篓背在背上,比别人穿一件新衣服还吸引人些。
    这会儿,银杏想去对面场上那里去看背篓,湘琴告诉她等会儿一起去,雪春将银杏的手牵起,跟在湘琴她们后面走着。前面布摊老板在叫卖,她们走去了布摊那里。
    卖布的见来了几位有容有貌的、富贵人家的少爷小姐,顿时喜笑颜开,热情的招呼道:
    “小姐少爷看起那一段?”
    “我们看看再说”。张宏源与他搭话道。
    “噢,不要紧,你们肯到我布摊前站一站,今天的生意一定好的很。”
    说着他吆喝起了自己的生意。
    赶场的人有的围了过来,站在摊前摊后,像有意又似无意地朝他们投来眼神。
    “真是绝色天姿,那丫鬟都长的好看。”
    “那个剪短发的,多招人眼目。”
    有几个年轻的姑娘,好奇的在一旁说来说去,她们议论道,“瞧那身材多匀称啊。”
    “好美啊,是那户人家的。”
    湘蓉她们周围发出一片议论声,他们没有理会,转去了另一家布摊。
    走过布摊,她们在首饰摊前停下,摊位上女人的首饰应有尽有。碧春挑了一样拿在手里欣赏着,贴在湘琴的发间,再又贴在雪春头上。对着雪春的脸瞧去,雪春害羞的垂下眼皮,翘起嘴,乐的碧春一阵好笑。张宏源瞧着碧春,看着妻子开心的样子,他也乐开了。
    她们几个,见有张宏源站在一旁,赶场的胆子更大了。湘蓉说:
    “张少爷有你同我们赶场,我娘到屋里眼皮都不会跳一下。”张宏源笑道:
    “今天和你们赶场,我是这场上最快乐的人,也是这常古城最荣幸的少爷。”说完他点着头又得意地笑起。雪春瞟了一眼姐夫,见他那高兴的样子,她噗呲一笑,湘琴说:
    “张少爷,你到外地做生意,遇到过像今天的场面吗?”
    “哪有哦,到那些人家里进餐,都难看到人家的千金一面。今天得来赶场,要感谢大小姐,是吗?”湘琴说:
    “算你说对了。”
    雪春扯了两尺头绳,挑了些绣花的针线,要付款时,湘琴碧春争着替她掏钱。雪春说:
    “我有,你们看。”雪春从一个小布袋里,拿出了钱,说着递给摊主,湘琴在他手上,打来一掌,她把钱付了,湘琴霸蛮相,让湘蓉捂嘴而笑。
    在首饰摊前,便有赶场的女人,偏起头来瞧湘蓉的,乐的摊主嘴没合拢过。
    “张少爷,今天也来赶场啊?”
    张宏源听到有人唤他,转过身,马上说:“是王少爷!你也在场上。”
    张宏源见到这位王少爷,身边有几个随从。雪春正对他瞧着,这人;眉清目秀,高个子,下巴尖的像女人,肌肤白皙,言行之间显得阳刚,
    李雪春知道他该是太太说的那个王少爷了。
    湘琴见是王少爷,抬眼向他瞧去,看着他身着一件锦缎长袍,目光马上从王少爷身上移开,那王少爷瞧见了湘琴这瞬间的眼神,也不做声。这时,湘蓉与他招呼道:
    “王少爷也来赶场,还真巧在这里遇到了。”
    “大小姐,你把这场上人的眼光都抢去了。因为你,这场上人回家,会告诉他们的家人,说今天赶场看到了稀罕事。”
    张宏源离开了摊位与王少爷站在了一起,他俩说起了在外地做生意的事。
    “张少爷你和王少爷多聊聊,我们要到对面场上去看看。”湘蓉与他俩招呼后,她们几个外前走去,王少爷见湘琴不与他打招呼,眼睛没离开地瞧着她走开,直到她们上前去了木桥那头的石阶上。
    在桥口,湘蓉见王少爷和张宏源还站在那里,对身边的湘琴说:
    “那王少爷长得俊帅,他这年纪该有家室了。看来,那家伙也是家里管不到他的。”湘琴说:
    “王少爷常在外面做生意,且玩性重,王老爷是个精明人,家事都由他父亲掌管。娘说,王太太已给他说了很多婚事,他都没有看上一个。”说到这里,几个姑娘笑了起来。
    这座木桥将河两边的场连在了一起,木桥很宽,横着能走五六个人,木桥两边没有护栏,铺上的木板间有不大不小的缝隙,透过缝隙能看到桥下的河水,不看桥下的河水还好,看了还有些胆怯,雪春胆小,这阵银杏牵着她过了桥。
    桥右边这段斜坡,摆的尽是手工竹器,茶篓、背篓大小都有。湘琴见了顿时来了兴趣,她走上前,先瞧了个遍,一边找她喜欢的。她将背篓背在背上,问她们好不好看,银杏说:
    “这背篓是结婚用的,娶新娘子那天用来背花被窝的。”
    湘琴见卖背篓的大伯在笑着点头,湘琴背了不肯放,说:
    “我喜欢,买下。”银杏说:
    “你不采茶、砍柴,要背篓干嘛?等那天让太太叫人给你背花被窝?”大家笑开了,湘琴说:
    “背花被窝,你也有那一天。”
    大家说说笑笑时,湘琴下意识的看上桥头,发现王少爷和张宏源已来到了桥这头,她再去瞧茶篓,湘蓉说:
    “茶篓你也喜欢,你脖子上几时挂过茶篓?”
    旁边选茶篓的也看出了她们的身份,见湘琴拿着茶篓爱不释手的,不由的笑起,湘琴说:
    “我喜欢这些手工竹编,茶篓口宽好采茶,不大不小又好看,买下挂在壁上,盛书卷也好。”
    这样湘琴将茶篓拿在手里,还在欣赏着。银杏也看上了一个与湘琴同样子的,她说:
    “二小姐看上的,都是最美的。”湘琴说:
    “雪春,你也买一个。”雪春只顾笑不作声,湘琴再说:“别笑,别笑,说不定哪天我们会去采茶,不采茶,可以盛鞋底、针线。”
    “好!好!”湘蓉拿个茶篓在手里说;“这茶篓是好看,等我念完书,回常古城,我也会买的,它的用途可多嘞,过完年,我又要去长沙,没机会去茶园。雪春,你选一个,我付钱。”雪春拿起竹篓,选上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款式。
    湘蓉准备付款时,见到周围有几个在瞧他们的赶场人,王少爷、张宏源已站在了他们身旁。王少爷见他们买茶篓,与张宏源相视而笑,接着他伸手给姑娘们付了款。姑娘们见王少爷付了款走过来谢她,雪春也想开口道谢,王少箫马上说:
    “雪春,我担心你不买茶篓,买了好,买好了。”
    王少爷这么一说,雪春反而不敢看他,欲说谢他的话,也不敢说了,低着头跟在湘琴身边,走去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