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名相落幕
作者:凡秀   安西兵日记最新章节     
    潇潇对于接手大院做了许多准备,带来的人中有各种人才,一一安插到门房,厨房,再到账房库房,大院迅速完成交接。后院则分为东西两个院子,泾渭分明,互不干涉。
    烦了坚决遵守大唐官员的守则,对家中事务绝不干涉,很乖巧的接受安排。他已经完全理解什么是男主外女主内了,他若敢在后院违反规则,武潇潇和月儿一定会联手削他。
    潇潇明白月儿在烦了心中的地位,也知道烦了是什么脾气,对于能独占四成很满意。
    月儿则认为自己的院子占了大头,虽然还有个瑶儿,但分给她多少当然是自己说了算,比如分给她一成,自己还独占五成。
    合约达成的基础就在于各取所需并互相妥协,至于瑶儿则属于捡漏的,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弱者只能祈求强者施舍,没有上谈判桌的资格。
    哥几个在度蜜月,朝堂之上却起了一点小波澜,一个御史弹劾裴度的儿子裴让苛待下属。
    看似荒诞,实际此举大有深意,前边裴度迅速失势,地位岌岌可危,可皇帝忽然派御辇接他进宫,好像又要保他。等了几天发现没动静,有人忍不住了,让手下弹劾裴识,试探皇帝的反应,看看到底要继续整裴度,还是要保他?
    皇帝的反应很有意思,既没处罚训斥裴识,也没训斥御史,仿佛没有这回事一般把奏书丢在一旁置之不理。上下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几个意思?
    朝堂陷入短暂的平静,一切都在继续,可有的人是真的到了离开的时候,比如老武。
    从烦了与潇潇成亲,老武以年老体弱为由连续上奏乞骸骨,皇帝连续驳回两次,这是重臣致仕的套路,皇帝再三挽留,表示对老臣的认可和不舍,通常第三次才会通过,并赐一些田产财货,让老臣得以光荣退休。
    当老武第三份乞骸骨的奏折报上去,老李令御辇接他进宫,所有人都明白,武相的仕途就到此为止了。
    太液池刚修好一座新凉亭,连接回廊,探入池中数十步,这样修亭子的好处是可以享受凉风,还能有效杜绝别人偷听,老李在这里设宴,赶走了所有宦官宫女,只剩老哥俩。
    看着虚弱的老武,皇帝有些感慨。
    客观的说,老武的理政水平只能算中上,但他为官公正严明,大公无私,谁都挑不出一点毛病,他从未用手中权力打击异己,还善于发现人才,又能不计回报的提拔重用,所以在朝中很有威望。
    老李刚登基西川就反了,是老武第一个站出来力顶皇帝,支持讨逆,并且自请治蜀,在西川一口气待了七年。
    淮西割据,又是他第一个站出来,还导致后来遇刺,战事陷入僵局,裴度亲自督军上阵,还是他一力担起宰相重任,支撑朝局。
    即使儿子疯了,身体病弱,仍撑到朝廷平复淄青,直到裴度回朝才卸任宰相。
    有的人在的时候你感觉不到他多重要,当他要离开的时候才发现他的可贵。就像老武做宰相,从皇帝到百姓都觉得安稳,或许不会有多惊喜,但也绝不会变坏。
    老李是真有的舍不得,亲自执壶斟酒,“爱卿为政持重,品性高洁,今若致仕,朕失腹心,不若暂且担任闲职,朕也能早晚询问国事”。
    老武拱手道:“臣得陛下信重,三度为相,赖陛下洪福,未有大失,今已致圆满,致仕归养,正得其时”。
    老李叹道:“卿之品行,当朝无二”。
    老武六十出头,若不主动辞官,没人能赶他走,可他却不想在朝中混日子。
    “陛下,臣体孱弱,不足为陛下分忧,若贪恋不去,非臣子所为,且臣孙女嫁于大将,臣已不宜再为官”。
    老李听完很是欣慰,“爱卿太过谨慎”。
    高门大户之间的政治联姻非常普遍,可是老武却认为自己与烦了的关系亲密,不宜继续做官,这种臣子实在珍贵。
    老武摇头道:“陛下,此乃臣节”。
    见他去意已决,老李没有再劝,举杯道:“朕得卿之助,幸甚”。
    老武亦举杯,“臣得陛下亦幸甚”。
    君臣共饮,相视大笑。
    自古君臣多仇敌,善始善终者极少,老武一直谨守臣节,老李对他始终未有猜忌,皆值得自傲。
    此时角色变化,二人言语反而少了顾忌,多了随意,老李笑道:“爱卿一向谨守规矩,不越半步,今日乘辇进宫,是否逾越?”。
    老武答道:“御辇乃陛下赐致仕老臣,臣若辞,负陛下美意。况且臣入仕数十载,未墨朝廷一文,未因私情拔一吏,受陛下所赐,理得心安”。
    老李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
    又吃一杯酒,问道:“朕还有一事不明,爱卿与裴卿交厚,何以轻易断绝?”。
    老武道:“臣与裴度交情匪浅,之前皆拜相,因战事不力,不得不权宜为之,如今叛乱已平,若二相交厚,置陛下何处?不瞒陛下,裴度与杨凡交恶,亦是臣之手笔,二人既为臣子,不可有私交”。
    老李大为感动。国家有难时,臣子抛下私怨同心协力,国家靖平时,臣子不再结交避免朋党,这才是纯臣所为。
    “朕知爱卿腹有乾坤,今爱卿致仕,望能畅所欲言,朕洗耳恭听”。
    老武也不推辞,沉思片刻后缓缓道:“陛下,古之宰相,身兼文武,一人之下,威权过重,后以多设宰执,以分其权,可近年多有战事,有重归旧路之嫌,此乃朝中隐患,陛下不可不查”。
    老李听完一愣,他以为老武会提削藩,或者会提宦官权势过大,没想到老武竟会说宰相权力过大,还要再削。
    “爱卿教朕”。
    老武道:“臣以为,凡天下大事,一曰政,二曰吏,二曰军,三曰财,此四者不可归一,四相分立,互相制衡,再委以清明之臣担任察举,则社稷安稳,陛下可试谋之”。
    老李皱眉道:“四相……”。
    老武的意思很简单,宰相权力还是太大,干脆设立四大宰相,明确划分职权,分别掌管日常政务,官员升降,军权和财政,再大力提升督察御史地位。这样各宰相分管一摊,由御史监管,皇帝只看住他们就够了。而宰相权柄分的越细,对于皇权的威胁自然也就越小,形成朋党的概率也就越低。
    “此乃谋国之言,朕当深思”。
    八月初二,大唐宰相武元衡致仕,皇帝下旨,按原官职半俸发放,赐钱绢各两千贯,奴婢六十,田千亩荣养。并特赐入宫行走玉牌,可随时求见皇帝。
    一代名相就此落幕,还没等众人感慨完,就在八月初五,皇帝再次下旨,按职权分设宰相,令裴度领政务,崔群掌吏部,皇甫镈掌财赋,在家丁忧的李绛被起复,就任御史大夫,余众官员,各按本职。
    从结果看,裴度的权力被削掉一大块,可依旧主持政务,崔群一跃成为宰相之一,无疑是赢麻了,在家丁忧的李绛起复,马上被委以重任。
    至于皇甫镈……从当红权臣瞬间沦落为管钱的头目,据说正在家里疯了一样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