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魏博宣武
作者:凡秀   安西兵日记最新章节     
    朝局变动之快令人眼花缭乱,裴度携大胜之威入朝,如日中天,又突然一路下跌,皇甫镈迅速蹿红,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裴度要倒台,皇甫宰相要强势崛起的时候,朝堂又突然巨变,成了几大山头并立。
    其实这也算个不错的结果,裴度权力削弱,但仍然是宰执,皇甫镈正式成为朝堂新贵站稳脚跟,崔群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成为宰执之一,李绛则重新回归朝堂,继续耍他的嘴皮子。当然还有老李,朝堂重新分配后变成互相制衡,皇权却在瞬间凸显。
    新班子开始运行,虽然有点磕磕绊绊,但各司其职看起来还不错,只是魏博和宣武等藩镇的安置已经不能再拖下去,必须要有个结果了。
    田弘正和韩弘归朝的消息早已传的人尽皆知,朝廷却迟迟没有举措,两镇人心浮动,谣言四起,再拖下去,恐怕会有意外状况发生。
    此时分权的恶果或者好处出现了,除了皇帝没人能一锤定音,得靠老李自己拿主意,可他偏偏拿不定主意。
    田弘正和韩弘可以随时入朝,可魏博和宣武到底该何去何从?要不要继续设节度使?如果需要,谁更合适?如果拆分,怎样拆分?兵马如何布防,政令怎么推行,怎么压制镇兵,怎么威慑成德幽州,等等等等,牵扯到的方面实在太多了。
    老李翻看着裴度等人的奏折,始终不能下定决心,似乎每一个人说的都有道理,可每种计划也都有不足,到底该选哪一个?
    一番纠结后他又想到了致仕的老武,召进宫后屏退左右,再次对饮,将心中顾虑一股脑说了出来,想让老武给帮忙出出主意。
    老武却没有给出自己的意见,而是摇摇头道:“陛下,臣不知两镇详情,不敢献策”。
    魏博为河北藩镇之首,宣武却是河南藩镇之首,两镇实力强大,可以说只要经营好这它们,关东之地便能维持基本稳定。可这两镇都是久未归附地区,牵涉到的方面太多,太复杂,一旦操作不当,轻则错过时机,重则会把大好局势毁掉,老武实在不敢开口。
    老李默默点头,他明白老武的顾虑,遂道:“爱卿可试言之”。
    得到皇帝许可,老武却依旧坚定的摇头,“陛下若不信,臣言之无用,陛下若信,则臣罪莫大焉”。
    意思很简单,我的话你若是不信,那我不如不说,我的随口一说你若信了,那我罪过可就大了。这便是老臣的高明处,知道干系重大,宁愿闭口藏拙也不能乱说,不能干扰皇帝的判断。
    老李叹道,“卿真谋臣也”。
    老哥俩吃了几杯酒,说了些闲话,可老李心中有事,一直心绪不宁,长叹不止。
    老武轻声道:“陛下若不能决,何不召烦了来问,或有助益”。
    老李听完,皱着眉头叹了口气。
    烦了文武双全,见识高远,安西军横穿魏博和宣武,对两镇内情都有了解,看似是最合适的人选,可老李不想那么做。
    太年轻,官职太高,讨平淄青的功劳已经难以封赏,好在他任性了一把,功劳也就顺理成章的先欠着,眼下朝局基本稳定,他想让烦了在长安安稳待几年,磨练一下性子,有了儿女羁绊再委以重任,此时应该让他在家里专心生孩子,而不是召他来商量国事。
    老武明白他的想法,劝道:“陛下召其询问两镇虚实,不令其外任便是”。
    老武犹豫许久只能点头,无论如何,魏博和宣武不能再拖了,先顾眼前吧。
    收到圣旨的时候烦了正要出城去打猎,安西军的假期结束了,几兄弟轮流去营里值守,闲暇时候颇多,他想去城外散散心。
    一路来到大明宫武英殿,老李正在出神的看那副大到夸张的地图,河南河北两道地图,他连头都没抬,直接道:“过来看看,两镇该如何布置”。
    烦了走过去看着地图,沉默片刻后道:“臣愿意出镇魏博,朝廷可选派能吏治理,宣扬教化,以待分解时机”。
    魏博和宣武截然不同。
    宣武军辖汴,宋,豪,颖,曹五州,富庶且人多,特别是汴州,在洛阳衰落后依靠漕运之利,逐渐取代其地位,商贾云集,很是繁盛。
    虽然韩弘一直有点小心思,二十年没有入朝,可宣武一直介于割据和不割据之间,一直没有公然与朝廷翻脸,还隔三差五的向朝廷交一些赋税。
    而魏博镇六州却是实实在在的割据,从安史后就是实际上的独立王国,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牙兵之锐更是闻名天下,而且北靠成德,随时可以结成同盟,一直是大唐心头之患。
    烦了知道老李犯难,所以毛遂自荐,他有把握镇住魏博六州,朝廷可以效仿淄青三权分立,等局势稳定后再把魏博肢解掉,解除祸害根源。
    可老李对他的建议却未置可否,而是问道,“爱卿以为,谁可任安抚使?”。
    烦了低头沉吟片刻,答道:“李德裕”。
    魏博的麻烦之处在于牙兵和百姓惶恐,牙兵要慢慢收服,百姓惶恐无非就是怕被朝廷征重税,李德裕虽然年纪不大,资历不深,但在蔡州干的不错,有仁爱之名,若去主持魏博民政,微博人心理上一定能接受。
    老李沉吟道:“朕不愿爱卿外任,何人可任兵马使?”
    烦了低头沉默许久,低声道:“李愬”。